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花黃牡丹
- 拉丁學名:Paeonia ludlowi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毛茛科
- 屬:芍藥屬
- 分布區域:西藏特有植物。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m,最高可達3.5m。葉為2回3出複葉,帶有美麗的青銅色。花(2)3-4朵生枝頂或葉腋,直徑8-12cm;花瓣、花絲與花葯均為黃色; 心皮1,少數2。花期5月,果期8-9月。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顯著、心皮數較少區別於滇牡丹P.delavayi,是極珍貴的牡丹觀賞、育種材料。
落葉灌木,基部多分枝而成叢,高達3.5米,根向下逐漸變細,不呈紡錘狀加粗。莖灰色,徑達4厘米。葉二回三出複葉,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灰色,葉柄長9-15厘米,小葉9枚,葉片長12-30厘米,寬14-30厘米,每邊的側生3個小葉的主小葉柄長2-3厘米,頂生3小葉的主小葉柄長5-9厘米;小葉近無柄,長6-12厘米,寬5-13厘米,通常3裂至近基部,全裂片長4-9厘米,寬1.5-4厘米,漸尖,大多3裂至中部,裂片長2-5厘米,寬0.5-1.5厘米,漸尖,全緣或有1-2齒。花序腋生,有3-4花;花徑10-12。
生活習性
其原變型的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藏可能有分布。 大花黃牡丹通過長期的進化,對高海拔、半乾旱半濕潤生境有了很強的適應能力。它是一種抗旱能力較弱的植物,對環境中的水分依賴性較大;在原生境下大花黃牡丹的天然更新能力強,但在人為破壞的生境中,天然更新明顯受到抑制;人為砍伐不會導致大花黃牡丹致瀕,相反,砍伐可以促進新芽萌發生長。大花黃牡丹為喜光植物,種子在半濕潤半遮陰的條件下萌發生長良好;大花黃牡丹盛花期有側方遮陰時開花效果更好。大花黃牡丹的萼片數3~5片不等,苞片數5~6片不等,有中間過渡類型。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西藏特有植物。僅產於米林、林芝。
繁殖方法
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播種方法多用於培育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