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芝坊村

大芝坊村位於距平原縣城西南8公里的馬頰河岸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芝坊村
  • 地理位置:平原縣城西南8公里的馬頰河岸邊
  • 著名景點:森羅殿
  • 意義:義和團和清軍發生大規模戰鬥
地圖信息,
唐武周久視元年(700年)建村。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義和團大戰清軍的森羅殿就位於大芝坊村東首。
森羅殿為古藥王廟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座北面南,枕高堤而立,錯落有致,巍峨軒昂,工藝精良,布局巧妙,高台石階、青磚藍瓦。
森羅殿大門為半圓拱形,橫牆挑角,朱漆大門,布釘吊環,楣洞之上是雕磚花砌的橫鑲池匾,內嵌“森羅殿”三個遒勁大字。進穿心殿門,兩旁空間內各塑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芝地榆,鞍韂齊備,傍有武士,宛如活人。
前院內有古松1株,高10數丈,葳蕤蒼鬱。前殿5間,園柱廊廈,高脊建瓴,翹檐飛角,上有五駒六獸牛體,古風凌健。正殿門額上有朱絳漆木匾一幅,書“森羅寶殿”四個鎏金大字。殿宇之內,正壁前迎門是一尊偉岸肅坐的“五帝閻君”塑像,殿頂之下,坡懸著一幅金字橫匾,刻有“森羅大帝”四字,落書為“睿親王”。塑像神態逼真,符灶催院貌悅神嚴。長條供桌上,有三腿鼎式大鐵香爐。下面有“牛頭馬面”各種塑像,場面籃廈戀宏大,層次錯落、形態駭人。牆上繪滿各種宣揚“因果報應”的壁畫。
後大殿也是5間,建築樣式與前殿相似。殿堂內供奉的是佛像。前後殿外有東西廊房,俱是格窗朱戶,漆光耀目,廊內壁畫,大多是宣揚“二十四輪迴”等勸人向善的迷信說教。
前殿西南隅有一鐘亭,有千斤古鐵鐘一口懸在亭內。後殿後有僧舍、倉庫、敞棚、菜園、水井、磨房等,西牆有通外的小門。歷代都有僧人居住,也有道士間居。殿前大門外,有一條東西大壑叫“牛頭溝”,直通馬頰河內。森羅殿西連龍王廟大街,北順大堤,東南皆是深達七、八米的溝壑,與村莊分離。這樣陰陽相聚的古建築群,在華北地區極少見。
森羅殿始建於何年,無可考證,這裡的香火,以明代最盛。每年新春正月十八日開始,有七天的香火會,遠近百里、人馬雲集、僧道廣聚,買賣興隆,也是武俠薈萃、仕女遊春,浪莠混雜的聚集處。香火習俗直延續到土改時偶像毀掉為止。
清光緒二十五年秋,(1899年)朱紅燈、李長水等義和團拳首,聚眾三千,以“扶清滅洋”的宗旨,舉行武裝起義,大敗官兵八百,在義和團運動史上,用鮮血在森羅殿前,寫下了一支農民起義悲壯剃禁章的史詩。
森羅殿戰鬥是清末義和團和清軍之間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1899年8月19日,義和團與清兵在南槓子李莊展開大戰,雙員精踏方相持50多天。10月17日夜,義和團首領朱紅燈、李長水等帶領500餘人的隊伍星夜向西北方向森羅殿轉移集結。10月18日早晨,義和團3000多人齊聚森羅殿。殿內外刀槍林立,旌旗獵獵,拉開了與官軍決戰的架式。四鄉百姓自動帶著乾糧和水趕來援助。10月18日上午,官軍馬步兵800多人分左中右三路出平原縣城,撲向森羅殿。義和團4人一組,編好戰鬥隊伍。戰鬥開始後,官兵用槍炮向義和團射擊,硝煙瀰漫、火光沖天。義和團員多是武師出身,刀槍熟練,善於短打肉搏。他們揮動大刀長駝蘭盼抹矛,沖入官軍隊伍,刀槍起處,鮮血澎濺。戰鬥十分慘烈。雙方激戰5小時,只殺得日月無光,血肉橫飛。官兵敗退平原城,雙方各傷亡七八十人。官軍退後,義和團大隊人馬由大芝坊村北許橋過河,轉入恩縣(今恩城)、夏津境內。
今森羅殿原建築遺址尚存,現為大芝坊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