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畜牧總站

1970年4月成立大興安嶺地區農牧局,畜牧部分下設畜牧站,防疫站,草原站。1982年10月地委決定將地區農牧局、水利局、農機局合併為農牧機械水利局,畜牧部分設一個畜牧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興安嶺地區畜牧總站
  • 成立:1970年4月
  • 下設:畜牧站,防疫站,草原站
  • 合併:1982年10月
機構變革情況,工作職能,

機構變革情況

1984年5月,農牧機械水利局更名為地區農牧漁業水利局,畜牧部分下設畜牧科、防疫站、草原站、繁育站。1989年機構改革時,地區編委批准成立大興安嶺地區畜牧局,為副處級單位,下設畜牧科、防疫站、草原站、繁育站、計財科、辦公室。1996年8月機構改革,把大興安嶺地區畜牧局改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更名為大興安嶺地區畜牧總站,下設畜牧站、防疫站、草原站、辦公室。

工作職能

大興安嶺地區畜牧總站於1996年由原來的具有行政職能的部門轉變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任務為: 巨觀地間接管理大興安嶺地區畜牧業發展;主要依靠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控市場,指導畜牧業發展;從單一的生產管理,轉向對畜牧業產加銷,貿工牧的一體化管理與服務; 負責對整個畜牧業經濟的綜合管理;負責畜牧業諮詢服務,在地區行政公署及行署農辦的授權下,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條例》、《黑龍江省優良種畜種禽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減少直接辦案、直接審批,強化畜牧業技術推廣與指導、技術培訓與諮詢及科學普及等工作。
研究制定發展畜牧經濟的方針、政策、監督檢查畜牧業法規法令的執行情況,承擔有關政策性檔案和綜合性報告的起草工作;參與研究制定和調整畜產品、畜牧生產資料的價格、牧業貸款、產業稅收和財政補貼政策等項工作;負責畜牧業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負責畜牧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指導畜牧獸醫綜合站健康發展。組織協調全區畜牧業產加銷一條龍、貿工牧一體化和畜產品流通、加工工作;負責畜牧行業經濟技術、商品信息工作.負責全區畜牧業情況的綜合工作;負責全區畜牧業新技術推廣套用,組織實施科教興牧、牧業豐收計畫工作。掌握畜牧業動態,適時提出建議。負責貫徹實施《種禽管理條例》,對全區種畜禽工作實施監督檢查;負責區內重點種畜禽場的規劃和審核工作,組織良種畜禽的鑑定、登記工作;根據《黑龍江省優良種畜種禽管理條例》,經授權負責種畜(禽)引進審批工作,負責全區種畜(禽)場的驗收和認證,核發生產許可證工作,參加全區種畜(禽)監督,鑑定人員技術考核工作;依法對違反《條例》的案件,實施監督處罰。
制定並監督實施全區獸醫衛生、防疫、檢疫等方面的規劃、措施和辦法,指導全區獸醫衛生防疫、檢疫工作,掌握防疫、檢疫動態,組織交流防檢疫先進規範和先進技術;負責獸醫醫政和獸藥藥政藥檢管理工作;監督檢查《家畜家禽防疫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的執行情況。負責全區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肉檢管理和畜禽疫病的呈報防治工作。
依法負責草原管理和保護工作,貫徹執行《草原法》,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草原建設及資源的開發利用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區草原監理工作,徵收草原管理費,查處違法案件;負責核發草原使用證和審批權工作。
大興安嶺地區畜牧業概況
大興安嶺地區位於祖國最北部邊陲,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少有的淨土之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這塊沃土,經過數十萬興安兒女的頑強拼搏,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改變了林木支撐的單一林業經濟格局,在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特別突出了畜牧業的主導地位。為了加快特色畜牧業的發展,地委、行署、林業集團公司把特色畜牧業列為我區今後重點發展的十大支柱產業之一,並做出了《關於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的決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一大批有識之士來大興安嶺創業發財,極大地推動了我區畜牧業的發展,截止到2000年末,全區大牲畜存欄2萬多頭,山綿羊存欄2.5萬隻,生豬存欄6萬多頭,禽存欄60多萬隻,尤其是特種養殖業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狐狸、鹿、棕熊、野豬、狍子、飛龍、雉雞、鷓鴣、飛雀、鴕鳥、火雞、獺兔、肉犬等都有人工飼養,並且像狐狸、鹿等已經具有規模。雖然我區的畜牧業發展很快已經基本實現了肉蛋自給水平,但與我區400多萬畝可利用的優質牧草資源相比,今天所做的一切工作還僅僅是個開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牧草資源還有待於開發利用。今後我們決心抓住大興安嶺地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有利契機,發展好以特種養殖為主的寒地畜牧業,爭取把大興安嶺建成全國最大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同時我們也熱誠地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來大興安嶺發展養殖業,您必將會感受到朋友的真誠,並得到滿意的回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