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翅絹粉蝶(學名:Aporia largeteaui)是粉蝶科、絹粉蝶屬昆蟲。卵粒呈黃色,高約1毫米,寬約0.4毫米,子彈頭狀,卵上方有8枚白色圓形凸起物。大翅絹粉蝶初孵化的幼蟲至2齡幼蟲呈黃色,頭部褐色,腹後半部透明狀。大翅絹粉蝶蟲蛹為縊蛹,黃色,紡錘形,除喙部、尾部外,全體布滿大小不一的小黑點。雄雌成蟲體形大,展翅75-85毫米,是粉蝶科中較大的一種。
主要棲息於中亞熱帶南部山地,海拔400-600米的針、闊、毛竹混交林中。分布於中國陝西、河南、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物種危害,防治措施,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卵:大翅絹粉蝶卵粒呈黃色,高約1毫米,寬約0.4毫米,子彈頭狀,卵上方有8枚白色圓形凸起物。
幼蟲:大翅絹粉蝶初孵化的幼蟲至2齡幼蟲呈黃色,頭部褐色,腹後半部透明狀。3齡後幼蟲身體褐色,胸、腹上部有條黑褐色斑線,第2腹節上部有黑色圓斑。頭部和尾部為黑色,不仔細觀察難分頭部和尾部。全身有長短不一的剛毛,外表看上去,真正是一條毛毛蟲。老熟幼蟲長45-50毫米。
蛹:大翅絹粉蝶蟲蛹為縊蛹,黃色,紡錘形,除喙部、尾部外,全體布滿大小不一的小黑點。蛹長35-38毫米,寬7.5-8.5毫米。
成蟲:據2015年5月7日在中國江西蓮花縣玉壺山生態林場採集的成蟲觀察描述,雄雌成蟲體形大,展翅75-85毫米,是粉蝶科中較大的一種。前後翅白色發黃,尤其是後翅淺黃比前翅更為明顯,翅脈及附近黑褐色似墨汁滲透宣紙上的痕跡。前後翅亞外緣帶呈淡模糊黑色弧帶,其明顯特徵是後翅基部有黃色斑塊。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中亞熱帶南部山地,海拔400-600米的針、闊、毛竹混交林中。即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和西南地區,要求有涼爽氣候,太冷太熱都不適應其生長、發育、繁衍。
生活習性
初孵化的幼蟲會取食卵殼,以補充蛋白質,爾後咬食嫩葉,如若在老葉上,則只通過葉背啃食葉肉,留下葉片上面堅硬部分。3齡後則可取食整個葉片,幼蟲會集中取食。幼蟲成長發育期正好遇上夏末秋旱時節,因天氣炎熱,氣溫升高,寄主植物生長也緩慢,該蝶以4齡幼蟲在寄主植物葉片上部吐絲做巢集體越冬,也有單個幼蟲會在地面枯葉下越冬。當氣溫合適時,幼蟲也會緩慢活動,取食寄主植物葉片。越冬後大齡幼蟲取食量大,幼蟲生長迅速。有的個體小的幼蟲還會出現滯育,等到大的幼蟲化蛹後,才會取食蛻皮。由於蟲口多、取食集中、食量大,會將寄主整個葉片全部取食完,幼蟲群會逐漸分開,從大群分成小群。老熟幼蟲會完全分開,尋找各自的化蛹場所。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河南、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繁殖方式
產卵:每年5-6月,成蟲出現,飛翔較慢,早先羽化的雄蝶會在寄主植物附近婚飛,尋求雌蝶交配。雌蝶集中產卵於寄主植物老葉的反面,一般有30-80枚卵粒,偶爾還會在已經產下的卵粒上再產卵,形成2層卵,這是一個謎。
幼蟲:7-10天左右,卵粒(塊)同時孵化成幼蟲。6-10月才完成1-3齡幼蟲期。
化蛹:常見化蛹在寄主周邊附近低矮植物的枝幹上和葉片反面,受驚時,蛹會激烈擺動。化蛹時間一般在4月底前後。
成蟲羽化:每年的5-6月是成蝶羽化時期,雄蝶先於雌蝶羽化,常在寄主周圍婚飛,尋找雌蝶,當有雌蝶羽化時,雄蝶就會上去交配,很多情況下,雌蝶的翅尚未展開就在交配,故在野外很少觀察到有能飛翔的雌蝶還未交配。大自然界也是雌蝶少,雄蝶多,往往有1隻雌蝶開始羽化時,就會有很多雄蝶爭搶交配權,形成一個壯觀景象。
亞種分化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大翅絹粉蝶指名亞種 | Aporia largeteaui largeteaui | Oberthür,1881 |
大翅絹粉蝶太平洋亞種 | Aporia largeteaui pacifica | Mell,1943 |
大翅絹粉蝶華南亞種 | Aporia largeteaui schmackeri | Mell,1943 |
大翅絹粉蝶廣東亞種 | Aporia largeteaui kuangtungensis | Mell,1943 |
大翅絹粉蝶四川亞種 | Aporia largeteaui gigantea | Koiwaya |
物種危害
主要為害小檗科植物中的十大功勞植物和闊葉十大功勞植物的葉片。由於大翅絹粉蝶產卵集中,故其幼蟲常有成群啃食葉片,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該蝶以幼蟲啃食寄主植物的葉片和嫩芽。由於卵塊群集孵化後的幼蟲會集中將一枚葉片全部啃完,隨之又會爬行到另一枚嫩葉片上進行咬食,隨著幼蟲個體發育日漸長大,有時就近也會蛀食嫩芽、嫩莖。影響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造成寄主植物生長不良,嚴重時會造成植物死亡。
該蝶本是寡食性昆蟲,但是隨著城市園林化植物的遷徙,該寄主植物中的十大功勞植物和闊葉十大功勞植物是上乘的常綠灌木觀賞植物,常會引種到海拔相對較低的城鎮作為花壇和綠籬植物,這無形中擴大了寄主植物的數量,使得該蝶得到充足的寄主,種群數量得以擴展繁衍。再之,小檗科植物是中國傳統中草藥植物,闊葉十大功勞俗名為土黃柏,更是山區農民房前屋後栽植的常備清熱解毒的藥用植物,這樣也給該蝶種擴展了分布區域。
防治措施
大翅絹粉蝶形體大小僅次於鶴頂粉蝶,是粉蝶科中較大的蝶種。成蟲並不危害寄主植物,主要是幼蟲期咬食葉片和嫩芽、莖,因其有群集產卵和幼蟲群集危害的特性,而且其卵塊、幼蟲都帶有橙黃色,肉眼易識別,所以只要連同危害的葉片人工摘下集中燒毀即可,不需要施任何農藥。但在採集時,要戴上手套,因其幼蟲全身長有剛毛,防止粘到皮膚上產生燥癢痛感。
如若是成片田間種植土黃柏藥材,發生大翅絹粉蝶幼蟲危害,也可在田間放養雞、鴨家禽之類,為家禽提供餌料,這可是純天然的昆蟲蛋白質,家禽長膘又省錢,一舉兩得。
主要價值
若是以飼養獲取成蟲為目的的生態蝴蝶園、昆蟲生態旅遊觀光農莊則不必進行防治,因成蟲會自然死亡。如江西永修的龍源峽濕地公園的蝴蝶園,是以教學科研與旅遊觀光相結合的蝴蝶園,裡面的工作人員均是從事昆蟲學研究的碩士、博士生,每位研究生都帶有某種特定課題在園中觀察記載、收集各種數據,分析前因後果。每年均有數篇關於某蝶種的生物學特性在部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
其二,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梁山伯與祝英台”、百蝶圖、牡丹與蝶國畫是人民大會堂的重要裝飾品。各旅遊市場出售的各種蝶類標本是廣大青少年的最愛。所以,成蟲可以加工成各種旅遊紀念品,還可帶動昆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