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至2009年底,全村
耕地總面積2529.70畝(其中:田491.04畝,旱地2038.66畝),人均耕地1.72畝,主要種植水稻、
白蘿蔔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7298.70畝,水面面積218.8畝,荒山荒地779.40畝,其他面積373.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59通自來水,有35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3.0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1戶(分別占總數的81.34%和55.99%)。
該村委會到龍武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14.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5輛,
機車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91.04畝,有效灌溉率為19.42%。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3戶,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5萬元,占總收入的72.70%,畜牧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8.9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頭,肉牛9頭,肉羊24頭),林業收入10元,占總收入的2.97%,第二、三產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13.06%,工資性收入104萬元,其他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37%。農民人均純收入191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4元,外出務工人數289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9人(占勞動力的29.92%),在省內務工275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359戶,共有鄉村人口1487人,其中男性815人,女性672人。農業人口1487人,勞動力966人,其中從事
第一產業人數597人。該村以
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22人,漢族6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龍武鎮衛生院14.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
到2009年底,全村委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6人,占人口總數的7.8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92人,參合率93.61%,享受低保93人。
文化教育
截至2009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76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97人,距離龍武鎮中學14.7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
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1人,其中小學生197人,中學生10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3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
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決議決定、政策宣傳和優撫優待等。
基層組織
截至2009年底,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
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79人,少數民族黨員79人,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11人。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110人。
人文地理
該村是花腰彝聚居地,95%以上的人口都是彝族,大練莊村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及精美的民族服飾,代表性的有花腰彝跳大團樂等。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大練莊村在政府的幫扶下,積極投工投勞,實施多個自然村的街道硬化工程,修建公廁,新建衛生所,並進行了村容村貌整治,使村莊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教育設施相對落後;2、缺乏農業生產資金和
農業科學技術;3、農業產業結構單一;4、衛生設施落後,民眾就醫難。
發展的思路和重點
穩定糧食生產,保持人均有糧420公斤,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的種植,大力發展露水草和蔬菜產業,種植露水草1200畝,發展蔬菜種植1000畝,種植亞麻500畝,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0%。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龍武--萬福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