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地方志事業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大竹縣地方志事業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年)》是大竹縣人民政府2016年9月5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竹縣地方志事業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 發布日期:2016年9月5日
大竹縣地方志事業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為推進全縣地方志事業未來五年科學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 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64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通知》(川辦發〔2016〕27號)及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四川省第八次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和市委三屆十一次全會及縣委十二屆第二十八次會議部署,按照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第八次全省地方志工作會議和達州市地方志工作會議要求,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和建設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存史、育人、資政”獨特功能,依法推進地方志事業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記錄大竹發展歷史,充分發揮獨特優勢,為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歷史借鑑和智力支持,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
(二)堅持依法治志。貫徹執行國家、省地方志工作法規規章,增強依法修志、讀志、用志、治志意識;落實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縣誌辦組織實施、各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誌辦依法履行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縣域內地方志工作法定職責。
(三)堅持全面推進。以依法修志為前提,全面推進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方誌館建設、舊志整理、地方史編寫出版、理論研究等工作,實現地方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堅持創新發展。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方法創新。
(五)堅持質量至上。堅持實事求是、存真求實,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保密關、文字關、出版關,編纂出版經得起歷史檢驗、無愧於時代、符合人民民眾需要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精品良志。
(六)堅持修用並舉。遵循修志為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地方志資源優勢,拓寬用志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形成修用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縣地方志工作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志工作得到加強,第一輪鄉鎮部門志書編修任務全面完成,第二輪規劃編修縣級黨委系列部門志書和鄉鎮(街道)編修村(社區)志書,實現公開發行《大竹年鑑》全覆蓋,做好第三輪縣誌編修準備,方誌館建設、圖像信息資料庫建設、縣域地情資料的搶救保護與開發利用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全縣地方志編修體系、資源搶救與保護開發利用體系、質量保障體系、信息化工作體系、工作保障體系等地方志事業可持續發展體系同步形成。
四、主要任務
(一)全面完成第一輪鄉鎮部門志書編修出版任務。
1.按照省、市要求和縣委、縣政府部署,2018年前全面完成鄉鎮(街道)志63部、部門志60部的第一輪志書編修出版任務。
2.按照國家、省、市統一要求,依法有序指導清河鎮、石橋鋪鎮、廟壩鎮等組織開展並編纂完成中國歷史名鎮志文化工程(四川大竹部分)(其中清河鎮2017年完成,石橋鋪鎮、廟壩鎮2019年完成)
3.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四川省4A級以上景區資料彙編》(達州市大竹縣五峰山旅遊景區)。
(二)規劃編修第二輪鄉鎮部門志書。
4.按照省市統一部署,2017年3月前編纂完成《四川鄉鎮(街道)簡志》(大竹51個)任務。
5.2019年規劃啟動編修縣級黨委系列部門志書。
6.2020年規劃啟動編修鄉鎮(街道)村(社區)志書各2部。
(三)做好第三輪縣級志書編修工作準備。
7.按照省市統一部署,2020年前,縣誌辦開展好第三輪縣級志書編修工作規劃編制、組織管理、運作模式、資料收集、編纂方式、編纂體例等調研工作;制定啟動第三輪縣級志書編修方案。
8.縣誌辦依法加強對縣級部門志、特色志、年鑑、大事記編纂工作的組織指導監督。
(四)全面開展年鑑工作。
9.進一步完善縣級綜合年鑑工作管理體制,加強綜合年鑑編纂的組織管理。各地、各部門要明確具備年鑑編纂知識、有一定編纂能力且相對固定編纂人員,按照年鑑綱目統一要求,按時保質完成組稿任務,提供年度相關工作特色圖片,做到一年一鑒、公開出版。力爭開展年鑑多語種版的編纂出版,提高年鑑編纂出版的及時性、針對性、工具性、實用性。
10.要結合省市部署逐步推進並指導部門、行業、企事業單位開展部門(行業、專業)年鑑編纂工作,打造一批年鑑精品。
(五)加強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
11.加大研究開發利用力度。要圍繞構建繁榮時尚美麗和諧大竹發展布局,加強對全縣地方志資源的深挖掘和深加工,加大大竹巴蜀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科教文化、感恩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加強對各類志書、年鑑的分析研究、綜合加工、深度開發,提供深層次、高質量的地方志產品,不斷挖掘地方志價值,充分發揮地方志作用,更好地為縣委、縣政府決策管理提供參考,為提高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水平服務。
12.編纂各類圖志、簡志、概覽、史話叢書;組織編輯重要信息簡報或月報讀本,開展經濟社會發報或月報,編寫縣情讀本;開展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方面專題研究,發掘歷史文化精髓,為縣域黨政機關和社會各界及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13.深入開展讀志傳志用志。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整合資源、創新形式,組織編寫適合各級領導幹部、黨員、民眾、大中小學生等不同對象閱讀的地情讀物或鄉土教材,編纂富有地方、行業、時代特色的部門志、專業志、專題志、歷史文化名鎮(村)志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志。鼓勵領導幹部帶頭讀志傳志用志。
14.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發揮人才和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現縣誌、年鑑和地情資源的整合共享、遠程利用。通過舉辦地方志展覽、製作地情電視節目、發布地情網路視頻、發行地情音像製品和送志書年鑑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等多種形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全縣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15.推動《大竹年鑑》數據化。2019年完成《大竹年鑑》(1986-2011)電子錄入,形成年鑑目錄、全文資料庫。
16.加強地情資料和地方史的研究編纂出版。2020年前,縣誌辦要完成《大竹沿革》、《大竹千年大事》《建文帝在大竹》、《大竹專區》、《志覽大竹》等編纂出版工作。
17.加強對重大事件紀實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纂工作。
(六)加強質量體系建設。
18.加強地方志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資料報送、志稿評審、質量評價、審查驗收、批准出版以及志書修訂、重修、再版等制度,為志鑒質量提供制度保障。
19.認真貫徹《地方志書質量規定》、《地方綜合年鑑編纂出版規定》等規定,落實志書三審制度及地方史研究申報審查制度。
(七)加強地方志資源收集和搶救保護。
20.貫徹落實《地方志書和地情文獻徵集辦法》,建立縣地方志學會,開展地方特色文化資料、家譜族譜、姓氏文化、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院、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文化人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的文字、圖片、照片、錄音、錄像等地方志資源紙質和電子載體的收集徵集及整理工作。運用社會調查、口述史等方法,拓展縣方誌館館藏及地方文獻資料收(征)集範圍和渠道,建成全方位的地方志資料建設體系。
21.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古籍保護技術,加強對地方志文獻的整理、搶救和保護。已完成修志任務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及時將修志中的原始資料長編、大事記等資料向縣方誌館移交,確保資料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加強資料安全和保密工作,嚴防失泄密事件發生。推行資料年報制度,逐步建立地方志資料年報體系。
(八)加強方誌館建設
22.將縣方誌館納入縣圖書館或規劃館規劃建設管理,形成文獻編修、徵集、展示、研究、開發利用體系。要有效利用現有簡易方誌館加強業務建設,依法免費向公眾開放,積極打造成為地方志或地情資料收藏展示、地情研究諮詢、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基地,充分發揮方誌服務社會功能。
23.貫徹《四川省方誌館工作通則》,落實配備熱愛地方志事業的事業編制館藏人員,規範館藏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對各類地情實物載體、家譜族譜、姓氏文化、口述歷史、錄音錄像、照片圖冊的收集工作;加大對記錄大竹重大事件、人物和突發自然災害資料收集整理力度。
(九)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設。
24.推進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逐步構建覆蓋縣級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地方志信息化網路。
25.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不同載體的地方文獻收(征)集、保護和開發利用,逐步建立地方志目錄、全文資料庫,優質服務社會。
26.加強圖像信息資料庫建設,各地各部門每年定期向縣誌辦報送上年度本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文明建設和歷史古蹟、旅遊資源等圖片。縣誌辦要加強制作、分類管理,為縣域經濟社會建設珍藏具有歷史價值圖片。
(十)堅持規範引導,鼓勵社會參與,加強地方志工作交流和理論研究。
27.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檔案機構、圖書館、博物館等單位的合作交流,動員和組織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地方志編纂,引入競爭機制,鼓勵通過政府轉移委託、項目課題制等方式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鼓勵單位和個人向方誌館捐贈地方志資料或從事地方志文獻開發研究。
28.發揮網站、微信、微博作用,開通《大竹大事》(雙月讀),通過志稿評議、理論研討、業務培訓、學術交流、考察調研等方式活躍學術研討,加強理論與工作研究。做好國家和省、市、縣地方志優秀成果申報、評獎的組織、推薦、評審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堅持統一領導,實行分級管理。地方志工作必須堅持並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機構組織實施、各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確保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地方志事業協調發展。各地各部門要依法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深入貫徹落實“一納入、八到位”要求,將地方志工作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健全縣誌辦主導,社會各界有序參與修志編鑒的途徑和方式,加強督促檢查,完善綜合目標考核責任制、督查通報制,強化責任落實,做到“認識、領導、機構、編制、經費、設施、規劃、工作”到位。
(二)堅持依法履職,健全長效機制。縣誌辦主管縣地方志工作,要依法貫徹落實《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逐步完善配套地方志工作規範;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規規章的宣傳、執行力度,結合實際制定地方志工作規劃綱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依法糾正、查處執行不力和違法行為;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地方志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努力提高地方志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推動地方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探索基層地方志管理新模式,拓展地方志工作新領域,指導企業、學校、村(社區)等逐步開展地方志編修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地方志工作規劃,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地方志工作,修志任務較重的部門(單位),要明確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負責編修工作。
(三)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持。探索地方志工作引才育才機制,完善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素質和工作技能,培育弘揚修志問道、直筆著史的方誌人精神。健全志書、年鑑分層分類培訓機制,加強對志鑒主編(總纂)和修志人員培訓。支持高等院校開辦地方志專業碩士生點,完善建立地方志工作實習基地,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員接受專業繼續教育。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等部門要支持、補充配強地方志編修人員,為地方志幹部學習培訓、掛職鍛鍊、交流任職等創造條件。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開展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揚活動。
(四)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拓寬宣傳渠道,挖掘宣傳題材,豐富宣傳內容,創新宣傳形式,大力宣傳地方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舉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績、修志問道的新貢獻。各地各部門(單位)要根據本規劃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地本部門地方志事業“十三五”實施方案。縣誌辦負責督促檢查各地各部門(單位)對本規劃的落實和執行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