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窩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窩村,位於坑梓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與大水灣村相鄰。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台地;阿婆叫瀝河自村北面流過。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建村高姓始祖高日華(十二世高德寬長子)初至此地,即認為此地四面環山乃為四海歸池,因而與其六子選擇在龍田大窩開基立業。因所建村落四面環山而得名大窩村,後因屬龍田又稱龍窩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 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龍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高姓,源自今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沿岸一帶,後經中原轉輾遷徙至此。2015年末,戶籍人口322人,其中男性192人,女性130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95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2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20多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另種有荔枝(品種為桂味、黑葉)、龍眼、番石榴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實行村改居民小組,大窩村轉製成大窩居民小組,村民轉變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米糕、糖蓼、番薯粉、家醬。特色工藝品有竹編斗笠、犁耙(槓)等。龍窩路、龍騰路、白石路穿村而過。1972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198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7年通電話,2004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桌球室、桌球室、健身路徑。
村中有《龍窩高氏名聯族譜》,2009年由高傳瑞修纂。
傳統民居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現存22座。
高氏宗祠,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重修於2011年,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三進院落,採用仿古青磚、大理石等材料建成。前屋檐頂上有青龍戲珠。上堂神龕上有"渤海堂";中堂橫匾"積善芳流",牆上排列20副用高氏先祖名字撰、書的藏頭聯,為族人高傳瑞捐贈;下堂橫匾"繩祖武"。祠堂上中下堂牆壁上的壁畫,內容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經典故事。宗祠內有門聯"渤海家聲遠;龍窩世澤長"。
清明祭拜七世祖高世俸;農曆八月初一祭
拜十世祖高如玉、高如玉妻何氏、十一世祖高東堂夫婦、十二世祖高德寬夫婦族家等。每次拜祖活動均選派代表參加,活動結束後聚餐。其中以十月一日(原為重陽節或中秋節)祭拜該村開基祖十三世祖高日華夫婦最為隆重,旅居香港、外出工作的族人均攜男帶女返鄉與村民一起參加祭祖活動。傍晚,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原祠堂基址(即現居民小組辦公樓旁的燈光球場),舉行大盆菜宴。其他的房祭、家祭或同日進行或擇日進行,但均以長為先。
代表性人物∶
高觀明(1932—),曾參加抗美援朝、歷任某部隊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