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江蘇省無錫市境內的景點,位於水滸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相國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無錫市
大相國寺,江蘇省無錫市境內的景點,位於水滸城。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江蘇省無錫市境內的景點,位於水滸城。
大相國寺梵樂是歷史悠久的宗教音樂。梵樂又稱佛樂或梵唄,是佛教弘揚教法和讚頌佛菩薩等美好事物的一種獨具宗教特色的民族聲樂。基本簡介 位於古都開封鬧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國寺。該寺不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獨秀傳承至今的梵樂名滿天下。北宋時期作為中國最大的皇家寺院和...
佛教音樂(大相國寺梵樂),河南省開封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相國寺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是著名的漢傳佛教十大名剎之一。它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大相國寺梵樂起源於唐宋時期,其中融匯了宮廷音樂、寺廟音樂、民間音樂的精華部分。北宋時期,形成了以開封大相國...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開封大相國寺銅香爐,占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
相國霜鐘,汴京八景之一。相國,即開封市大相國寺,霜鐘指的是寺院裡的銅鐘。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開封市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景觀簡介 大相國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內有鐘樓兩座,後毀於兵火水患,現已重新復建,現鐘樓內懸銅鑄大鐘一口,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所鑄。高8尺,重5000多公斤。鐘上...
《大相國寺碑》是唐代李邕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大相國寺碑 夫聖不徒作,作必有因;化不徒開,開必有攝。故大事所會,一法所傳,若天若人,或賢或達,雖萬牙出地,而三獸渡河,使不聞者聞,未悟者悟,豈虛也哉!此寺伽藍,古廢建國,有濮州之像,自安業而來,及逝將復歸,堅守常住,人至萬...
相國寺下 相國寺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剎,它位於開封市中心自由路西段路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有“大相國寺天下雄”之稱。
相國寺上 相國寺上是開封市境內的古剎。描述 相國寺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剎,它位於開封市中心自由路西段路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有“大相國寺天下雄”之稱。
梵樂又稱佛樂或梵唄,是佛教弘揚教法和讚頌佛菩薩等美好事物的一種獨具宗教特色的聲樂。大相國寺的音樂包括“梵唄”和“勸世曲”兩種,演奏樂器包括法器和樂器,法器如振金鐸、木魚、鐘鼓等;用於單獨演奏、也可誦經時伴奏的稱為樂器。大相國寺仍保存著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在傳統音樂方面稟賦一種廣泛的代表性,...
《大相國寺音樂及中州佛教音樂體系整理與研究》是2014年12月1日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尼樹仁。內容簡介 大相國寺概況及音樂的發展與變遷,歷代大相國寺及中州佛教樂器、樂隊編制,大相國寺梵唄的類別及套用,大相國寺音樂的構成、五調與曲式結構,中州佛教音樂歷代伎樂造像遺存整理與研究,大相國寺梵樂...
大相國寺佛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佛教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皇家寺院的大相國寺,以薈萃天下文化精英的博大胸懷成為一方精神聖地。基本介紹 佛樂又稱梵樂或梵唄,不獨是佛教弘揚教法和讚頌佛菩薩等美好事物的一種獨具宗教特色的聲樂,也是佛事活動中必不可缺的形制,存在於佛典儀規之中。歷史上...
《大相國寺音樂及相關佛曲的研究與編譯(線譜版)》是2014年12月1日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尼樹仁。內容簡介 大相國寺音樂傳統譜本與古今譜式、大相國寺工尺譜的譯解、大相國寺及相關佛曲線譜編譯彙編。其中梵唄經典23首,笙管樂曲262首,鐃鈸樂曲45首。線譜卷的出版,旨在適應不同專業人士對佛教...
②寺榜:寺的匾額。祐陵:宋人對徽宗趙佶的敬稱,因他的陵墓叫永祐陵。③傾檐:塌壞了的房檐。缺吻:殘破了的鴟(chī)吻。鴟吻,也作鴟尾、蚩(chī)尾,中國古代建築屋脊上的一種裝飾,形似鴟魚尾。奎文:皇帝的手筆,即指宋徽宗所寫的大相國寺匾額,指“寺榜”。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以為它...
《相國寺:在唐宋帝國的神聖與凡俗之間》是2004年11月1日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玉明。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寺院之一,相國寺以其相當特別的身份,在唐宋帝國的宗教與社會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解色。本文以歷史學的方法為基礎,廣泛運用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後現代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訪開封大相國寺 《訪開封大相國寺》是當代詩人崔榮江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為國開雄寺,汴梁有古蹤。燭心千手眼,醒世一霜鐘。香盛闐晨鼎,經繁蓋晚蛩。我聲隨課唱,僧俗兩從容。作者簡介 崔榮江,1957年生,河南鄭州人。醫生,偏好文學,2004年開始古典詩詞寫作。目前有《飛花詞集》、《飛花詩集》。
《琵琶仙·題汴京大相國寺》是清代陳維崧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琵琶仙·題汴京大相國寺 近婦飲醇,悵失路、英雄暮年無忌。轉盼魏寢全荒,朱門換蕭寺。賺人是、宣和舊譜,惹恨有、夢華遺事。傳說東京,當初燈火,遙映南內。休閒話、折戟沉沙,只此地曾經浪淘洗。剩得蠆痕蟲篆,蝕尉遲碑字。正罷酒、憑...
《大相國寺音樂師傳樂譜孤本》是2013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宗葵、王玉助。內容簡介 《大相國寺音樂師傳樂譜孤本》的出版,呈現給我們的是一部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沉積的音樂文化遺產,展示給我們的是一條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發展歷程,傳授給我們的是一部內涵豐富、色彩斑斕的藝術珍品。從縱向看,他...
《登大相國寺資聖閣》是元代詩人陳孚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大相國閣天下雄,天梯縹緲淩虛空。三千歌吹燈火上,五百纓縵煙雲中。洛汭已掩西墜日,漢津空送南飛鴻。闌乾倚遍忽歸去,颯颯兩鬢生秋風。作者簡介 陳孚,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為上蔡書院山長,...
民間流傳的—種古代宮調系統,實為五宮。近世以來,民間的五宮,多以“四宮”為名,而開封大相國寺音樂用五調卻是名、實懼存的。五調的變化以主賽樂器管子為根據,在演奏中可以自如地運用旋宮方法,得到五種調高。即大六調、青六調、上字調、四字調。即以大六調為基礎(用得最多),分制向上方、下方...
王宗葵編著的《大相國寺音樂師傳樂譜孤本》的出版,呈現給我們的是一部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沉積的音樂文化遺產,展示給我們的是一條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發展歷程,傳授給我們的是一部內涵豐富、色彩斑斕的藝術珍品。從縱向看,他集古今曲目為一體,具有歷時性的特徵;從橫向看,融合了明、清以來的南北佛教音樂熔為一...
相國寺,又稱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占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
北宋和遼代的一些大型佛寺基本上仍沿用唐代的格局,如燕京憫忠寺(今法源寺)和開封大相國寺:前為三門,內有一重至數重殿,後為閣,前方東西側各有塔,主體兩側各有若干個院。《東京夢華錄》載,大相國寺廟會已是一個衣食器用、圖書文玩、醫卜星相、飛禽走獸等無所不包的大市場。“廟會”成為集市的一種...
相藍,讀音是xiānɡ lán,漢語詞語,意思是宋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大相國寺的省稱。解釋 宋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大相國寺的省稱。藍梵語"僧伽藍摩"的略稱。意即僧院後因以稱佛寺。出處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刊板印售於相藍,中人得之,遂乾乙覽。”一本作“相籃”。宋·陸游《老學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