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金齒宣慰司,又稱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朝在雲南設立的機構。
元初,設永昌三千戶,隸大理上萬戶府,後相繼改設永昌府、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帥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理金齒宣慰司
- 別名: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 所處時代:元代
大理金齒宣慰司,又稱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朝在雲南設立的機構。
元初,設永昌三千戶,隸大理上萬戶府,後相繼改設永昌府、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帥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
大理金齒宣慰司,又稱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朝在雲南設立的機構。元初,設永昌三千戶,隸大理上萬戶府,後相繼改設永昌府、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帥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社會影響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治所在大理路(今大...
宣慰司此後簡稱大理金齒宣慰司。置宣慰使三員,同知、副使、經歷、知事各二員。職責 掌大理路(今雲南大理)、威楚路(今雲南楚雄)、建寧路(後改順寧府,今雲南鳳慶)、鎮康路(今雲南永德、鎮康)等地軍民政務。品級 秩從二品。
其中,軍事機構的治所因形勢需要而定,像“大理金齒宣慰司都元帥府”的治所就不在大理城,而是設在永昌府城。有心削弱和鉗制大理總管的軍事權利。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將段氏大理總管勢力限制在大理地區範圍之內...
孟連先屬大理金齒宣慰司,後屬銀沙羅甸宣慰司,轄地包括蒙雷司(今瀾滄縣募乃)、木索甸(今西盟縣勐梭)、俄麻甸(今勐馬)等熱壩河谷地帶的傣族聚居區。明永樂三年(1405年),第三任土司派遣其子進京貢象,永樂四年四月,朝廷設...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元朝在其控制區域置平緬宣慰司。永平屬平緬宣慰司永昌地。公元1382年,明朝占領“勐卯弄”(平緬宣慰司)永昌地、置金齒衛;公元1390年,改金齒衛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公元1456年,廢使司...
元朝雲南行省的疆域基本上沿襲“大理”時代,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和薩爾溫江上游克欽族、撣族等族居住地區,設定了一些路、府,由當地土官管轄。蒲甘國王和元朝皇帝雙方各有所圖,矛盾日益激烈。1271年和1273年,忽必烈兩次派遣使者到緬甸,...
即便雲南的第二區層 (大理、金齒、臨安、元江等民族地區 ) “仍以土官世守” ,然因其轄縣政區已設定為大理、永昌、臨安、元江等府,進行土流並治的行政管理,所以在明朝人眼中這些地區並非羈縻統治區。明朝人只將最邊遠的外邊政區...
麓川平緬軍民宣慰司,明代雲南土司名。洪武十七年(1384,一說二十一年,1388),改平緬宣慰司署。沿革 麓川、平緬元初分兩路,隸屬金齒宣撫司。後麓川傣族土官思可法“併吞諸路”,雄據一方,至正十五年(1355),元朝就其地置平緬...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將大理金齒宣慰司為都元帥府,設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齒東西兩路。 明朝,廢行省制,設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軍、民、司法。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隸布政司、金齒衛屬都司。二十三年...
公元1329年,元朝分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原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所轄的木連路、銀沙羅甸設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孟連屬銀沙羅甸宣慰司都元帥府。公元1348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龍”(漢譯“麓川...
在雲南,至元十八年(1281年),信苴日與其子阿慶復入覲,元世祖嘉其忠,進大理威楚金齒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子阿慶襲爵,累授鎮國上將軍、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都元帥,佩金虎符。泰定四年(1327年),八百媳婦蠻請官守,置蒙慶...
宋代大理國時,屬永昌府轄地。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縣境設石甸長官司,隸屬大理金齒宣慰司鎮康路。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雲南布政使司,沿襲元制,十七年(1384年)五月,更名施甸,設施甸長官司,改隸永昌...
天曆元年(1328年),元朝分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所轄的木連路、銀沙羅甸設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西盟地屬銀沙羅甸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正八年(1348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聯盟國家“勐卯龍”(...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分鎮康路轄地設孟定路;今臨翔區境屬孟定路。皇慶元年(1312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兼併周邊地區、建立“勐卯弄”(漢譯“麓川國”)。延祐三年(1316年),...
公元1289年,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析鎮康路轄地設孟定路;今耿馬縣境屬孟定路。公元1312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兼併周邊地區、建立“勐卯弄”(麓川國);公元1316年,“勐卯弄”(麓川國)向東擴張、孟定路所...
公元1286年,裁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和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轄地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後改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隴川仍屬平緬路。公元1312年,“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的傣族首領思汗法兼併周邊地區、建立...
第二節 烏撒烏蒙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40 第三節 曲靖等路宣慰司軍民萬戶府/44 第四節 臨安廣西道元江等處宣慰使司兼管軍萬戶府/44 第四章 元代西南邊疆雲南行省軍事開拓型宣慰司/48 第一節 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48...
宋(大理),屬騰衝府乞蘭部轄地。元初,屬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隸屬城西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設鎮西府,為雲南52個土府之一,永樂元年(1403年),置乾崖長官司,正統九年(...
至唐宋時期,保山先屬南詔,為永昌節度;繼歸大理,前期仍承節度,後改為永昌府。兩個地方民族政權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為其向西發展的基地。元初,設永昌三千戶,隸大理上萬戶府,後相繼改設永昌府、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帥府...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裁鎮康茫施柔遠等路宣撫司和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轄地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後改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鎮康境屬鎮康路。元延祐三年(1316年),“勐卯弄”(麓川國)向東擴張、鎮康路...
即便雲南的第二區層 (大理、金齒、臨安、元江等民族地區 ) “仍以土官世守” ,然因其轄縣政區已設定為大理、永昌、臨安、元江等府,進行土流並治的行政管理,所以在明朝人眼中這些地區並非羈縻統治區。明朝人只將最邊遠的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