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烏江鎮

大烏江鎮

大烏江鎮位於黔中與黔北結合部,同時也是遵義、銅仁、黔南、黔東南四地的中心。大烏江鎮成立於1999年1月1日,是為了促進貴州省的風景旅遊而設立的新鄉鎮。全鎮總面積252多平方公里,下轄銀壩村、遠光村、箐口村、烏江村、紅渡村、關塘村、新場村、涼風村、馬龍村9個村、252個村民組。

通過多方投資,高標準規劃,高品味建設,已建成集鎮北岸三條橫行街道及其辦公、賓館安居衛生、綠化等配套設施。集鎮建有程控交換機站、移動通訊基站、35千伏變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烏江鎮
  • 外文名稱:Dawujiang Town
  • 別名:大烏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252多平方公里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交通,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旅遊資源,鎮北將軍墓,雲貴天主教堂,字型檔塔,一事一議,

簡介

大烏江鎮橫跨烏江兩岸,位於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黔中與黔北結合部,是遵義市銅仁市、黔南州、黔東南州四地的中心,全鎮人口3.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3萬人,全鎮有國小23間,中學3間,在校學生4730餘人,其中中學生1450餘人,每年向上級各類學校輸送人才20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度左右。有3.5萬人民生活在這片開明、開放、開拓的熱土上。交通以水路和陸路運輸為主,貴州省最大的河流——烏江橫貫鎮境。其境內有紅軍長征紀念園、老林河、構皮灘電站等旅遊資源,飛龍湖旅遊區的入口引導區和核心服務區等項目也將該鎮實施。
大烏江鎮大烏江鎮

交通

鎮政府所在地在S204省道與烏江航道交匯處,處於大烏江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心,距貴州西電東送標性工程——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構皮濰電站壩址8公里,距思南港104公里,距重慶涪陵443公里,與貴遵、貴新高等級公路和川黔、黔桂、水株鐵路相距均在120公里左右,水陸交通方便。

行政區劃

銀壩村、遠光村、箐口村、烏江村、紅渡村、關塘村、新場村、涼風村、馬龍村

自然資源

境內有碧波蕩漾、綠島堆秀的的飛龍湖;有雄奇秀險、千里畫廊的烏江峽谷;有磅礴壯觀、攝影天堂的萬丘紅渡梯田;有重巒疊翠、神秘秀美的老林河;氣吞山河、精神永傳的紅軍強渡烏江回龍渡等旅遊資源,是西部攝影創作基地和遵義文藝創作基地。2010年3月,被國家住房和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評定為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大烏江鎮地跨烏江南北。全鎮252平方公里,人口3.5萬。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主要盛產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烤菸、花生、辣椒、苦丁茶等經濟作物。有鐵礦石灰、重金石等資源,有年產20萬噸以上的涼風水泥廠,涼風建成材一條街,有大烏江鎮龍井泡辣椒廠等一批享譽縣內外的鄉鎮企業。
大烏江鎮大烏江鎮
該鎮面臨構皮灘電站建設千載良機,今後的發展思路:一是開發大烏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啟動水上運輸,大力發展旅遊及第三產業。二是對接構皮灘電站建設,抓好構皮灘電站流通載體和服務載體建設,確保電站建設後勤需要。三是打好城鎮建設基礎,擬建大烏江鎮完全中學、農貿綜合市場停車場、住宅小區、自來水廠森林公園、紅軍搶渡烏江紀念園等,使城鎮必備的服務功能完善到位。
大烏江鎮扼烏江航道和省道、湄黃公路要道,是烏江航運的龍頭,東距思南港104公里,西距國家重點工程——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構皮灘電部8公里,南至兩條省道(湄黃、久銅)的交匯點龍溪鎮約17公里,與省內遵義、都勻凱里等中心城市和貴兩條高等級公路、川黔、湘黔、黔桂三條鐵路和正在建設的水珠鐵路複線距離均在120公里左右,緊靠資源富集的黔中產力帶。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大烏江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分別達8524萬元、8811萬元、9860萬元、11524萬元、12784萬元、13894萬元,年均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產值分別為5620萬元、5793萬元、6184萬元、7257萬元、7516萬元、8179萬元,年均遞增9.11%。第二產業產值分別為1542萬元、1610萬元、2169萬元、2148萬元、2478萬元、2762萬元,年均遞增15.8%。第三產業產值分別為1362萬元、1408萬元、1507萬元、2119萬元、2790萬元、2953萬元,年均遞增23.36%。2005年和2006年三產比重分別為58.79:19.38:21.82和58.87:19.88:21.25。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達500萬元;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09元,年平均增長7.09%。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0元,年平均增加3%。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8億元,年均增長15%。預計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00萬元,年均增長12%,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60元,年均增長8%。
2014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9億元,同比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8億元,同比增長1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23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財政總收入1330.8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收入793萬元,同比增長25%);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03億元、貸款餘額2.07億元,存貸比達68%;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元,同比增長14%。
201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83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1.5倍,年均增速11.36%。財政總收入從1517萬元增加到2105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收入1679萬元),年均增長7.8%。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4億元,比“十一五”淨增 13.6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 5.2 億元,是“十一五”的 4 倍。2015 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100元,較“十一五”末增長57%。實現銀行存款餘額3.5億元,貸款2.58億元。
2016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38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102.2%;公共財政收入1200萬元,比2011年末增長40.6%;固定資產投資11.45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458%;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比2011年末增長90.4%。全鎮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1000人減少到3775人,貧困發生率從30%下降到10%,2015年紅渡村實現減貧摘帽目標,同步小康實現指數達87%。
2017年,鎮財政總收入3038萬元,其中:項目收入1515萬元,同比增長25.3%,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同比增長1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同比增長11%;財政總支出3038萬元;人均GDP實現2652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達到9732元,同比增長9.8%。成功引進省外企業3家,落地重點項目5個,引進省外資金3億元。全年各類市場主體培育增加290戶,增長40%。

社會事業

2017年,全鎮將65%的公共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農林水事務支出1678萬元,其中:農村綜合改革支出921萬元、扶貧支出398萬元、農業支出169萬元、林業支出90萬元、水利支出100萬元。持續開展“各項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活動,數位化預苗接種室建成投入使用,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醫療質量,全鎮保健管理率達92%。

旅遊資源

大烏江鎮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風景名勝之一,旅遊資源豐富。大烏江鎮是水陸交通樞紐,300噸泊位的貨運碼頭在鎮政府所在地。礦產豐富,有煤、重晶石硫鐵礦、高品位的碳岩等地下資源。300萬千瓦的構皮灘電站在大烏江境內,投資環境良好。這裡有一支開拓進取、作風深入的幹部隊伍。這裡有3.5萬各族勤勞勇敢的人民。受烏江峽谷的氣候影響,適宜於開發生態農業,特別是適合苦丁茶、水果等綠色產業。年產8萬噸的水泥廠在該鎮的涼風工業區。
大烏江鎮大烏江鎮
北岸緊靠鎮政府所在地,沿江有黑桃坪示範點,關塘小康型示範點和沙灣旅遊型示範點、紅軍紀念園、烏江水上觀景為一線,形成旅遊觀光型示範帶。以沙灣旅遊型示範點中心,紅軍紀念園和烏江水上景點結合,集旅遊、娛樂、住宿、歷史教育為一體,各具特色。沙灣示範點在烏江北岸,離省道S204線兩公里處,柏油硬化路面直通該組,這旅遊示範點現已初具規模,青石板聯戶路通至各農戶家中,並延至烏江江邊,農房改裝工程由政府統一規劃,民眾投資投勞已基本完成,“農家樂”餐飲業已經啟動。
南岸後坪、風吹壩形成小康型示範帶,在省道S204線涼風段兩側,是鎮政府2003年示範帶建設的重點規劃之一,現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可望在近兩年內創建成為縣內的示範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旅遊局聯合公布第一批105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示範名單”,餘慶縣大烏江鎮榜上有名。
據了解,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的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申報工作從2009年1月開始,根據當地村鎮特色景觀和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擇優申報、重在引導、穩步推進的原則,景觀特色明顯、旅遊資源豐富並已形成一定旅遊規模、人居環境較好的建制鎮、集鎮、村莊才有條件參加申報。經過省級推薦和全國綜合考核兩個階段。這次公布的第一批105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示範名單”,是從各省(區、市)推薦的400多個申報鎮(村)中,經過專家組認真評選,篩選出來的貴州省餘慶縣大烏江鎮松桃縣寨英古鎮入選。

鎮北將軍墓

在老林河景區的出口處,“真武山”高大雄偉、獨峰突兀。半山腰部一穴風水寶地,松蒼柏翠,黔北一代名將毛崇源長眠於此。站至墓前,舉目眺望,只見群峰相擁,蒼翠欲流、墓地的向山是兩個體形一同的瑰麗秀峰,宛如金童玉女,迎引將軍神靈。
鎮北將軍的始祖毛巴,系山東籍,於唐乾符二年平南詔,屢建奇功,特授封為經略將軍。傳至南宋,一裔孫皇封武略將軍,領兵設防,屯據軍事要地烏江北岸銀壩。當時貴州尚未設省,中央王朝為加強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建立了完善的土司制度,羈縻和制約了各土司的行為。在黔北建立了播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思州(現岑鞏)宣慰司等機構。思南宣慰思管轄的鳳岡,思州宣慰司管轄的石阡,銀壩正與鳳岡、石阡形成鼎立趨勢。各宣慰司均屬鄰近省份管轄,邊地爭襲,掠奪財產,隨時發生流血事件。當時播州屬地西有赤水河、北有長江、南有烏江這三條大河作天然屏障,烏江又處於播州的是非之地,銀壩就成了播州前沿的主要防線。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獨特,又因土地肥沃,風景秀麗,自然就成了易守易攻的軍事戰略重地。
傳至明洪武初年,明就樂四年初又一曠世奇才敕封為鎮北大將軍的毛崇源在這裡誕生,他是胸懷大志,運籌帷幄、文韜武略的一代雄才,所率軍隊能征善戰,威震黔北,本支近族有三百餘戶,聚族居住在銀壩境內。將軍府置於現銀壩街上附近城坪垴內,軍政民合,平時練兵習武,農時男耕女織,一有戰事,出征應戰形成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為鎮守播州的領域作出了重大貢獻。

雲貴天主教堂

吳順武,祖籍在銀壩遠光村後山村民組。與老林河風景區只有一箭之遙。
吳順武生於清朝嘉慶晚年,殃於光緒末年。幼時的吳順武天資聰慧,過目不忘,飽讀詩書,一舉成名,官至五品。後因官場失意,不得不丟官從教。因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依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我國各地設教堂傳教的特權。當時雲南、貴州正是西方強列之一德國的勢力範圍,到處掠奪房地產,設教堂、發展教徒。吳順武依仗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瞄準時機,熱衷於傳教,在數十年的教務中,終有建樹,曾就任雲貴兩省天主教教會總教主。
年過古稀的吳順武告老還鄉,榮歸故里,仍不失本行。大興土木,營造天主教教堂。教堂構造採用中西合璧,有上廳、下殿、廂房,格局呈四合院。整個建築做工精細,工藝考究。教堂建好後,廣招信徒,當地夏、吳、文、鄒、張姓等數百戶之眾紛紛入教。並準備興建五品學堂,資助費用派遣學生到附近州縣學習文化,把僅有的孫子吳廷方派往印度留學數年。
從客觀上講,吳順武對銀壩的文化教育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在七十壽辰祝壽之時,附近州縣送的匾額數十塊之多足以說明當時他在當地的影響。解放後教堂分給當地農民,有些農戶還保存著少量匾額。這些實物可作為吳順武為官,從教的見證。

字型檔塔

遠光境內有一座古塔建於清朝嘉慶二年,系六棱六級空心塔,座東向西,全石構造。占地50平方米,塔身高18米,底座周長為16.6米。塔的第二級有一隸體陰刻“字型檔”二字蒼勁凝重、流暢渾厚。塔邊倒伏一塊四棱碑,也是陰刻顏體字,字跡飄逸,可稱一絕,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藝術精品。
字型檔字型檔
建此塔的意義何在,為什麼叫“字型檔”塔。此話還要從明朝萬曆二十八年說起:當年播州宣慰司楊應龍起兵反叛朝庭,明皇神宗命大將李化龍督川、陝、湘、黔數省二十餘萬人馬,分八路進軍討伐楊應龍。當時銀壩毛氏諸多族人是楊氏的幕僚,又有姻親關係,自然毛氏也是同遭討伐的對象。由於毛氏為官為宦讀書之人甚多,為避免戰亂,大量的書籍無法帶走,只好命家人把書搬到老林河腹地一數百平方米的大溶洞中存放。戰亂平定後,多數毛氏官員對朝庭效力有功,蒙皇恩赦免,官復原職,子孫世襲俸祿。毛氏後裔沒忘記先祖們在戰亂時所藏於老林河洞內的書籍,由於歷時已久,大量書籍基本腐朽,但是已不能隨便扔掉。經族人商討,確定選擇吉址建造“字型檔”塔,塔建好後因書籍較多,只搬了一半到塔前,舉行焚書儀式燒掉。據傳,此書燒了三天三夜,剩下一半沒有燒的書籍又於道光七年,在銀壩街上附近又建磚石結構的七級“文峰”塔舉行焚書儀式,又燒了三天三夜,兩塔的建造,說明該地區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一事一議

在“民眾工作能力提升年”活動中,大烏江鎮財政所以“一事一議”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切實做好密切聯繫民眾工作。
一是主動貼近民眾、積極宣傳“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是密切黨和民眾血肉聯繫的紐帶,財政所在執行這一政策時,積極深入一線,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地方知名人士等方式向老百姓宣傳、講解“一事一議”政策,從而使老百姓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知道到我要建設,極大地點燃了建設欲望,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民眾基礎。
二是認真傾聽民眾呼聲、虛心解答民眾疑問。在深入民眾後,財政所充分的了解到絕大多數村民組民眾都急迫想將本組通組公路進行硬化,從而向鎮綜改辦提出要求擴大建設規模,加快建設速度。針對這一問題,財政所從自然村寨優先、民眾積極性高優先、有產業帶動且條件具備的優先和獎補額度分配等方面進行虛心解答,得到了民眾理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認真解決民眾矛盾,營造良好施工環境。在施工環節上,民眾為了本組通組公路能建成一個優質工程,達到百分百滿意,在此基礎上,民眾難免與施工工人,與被占地農戶就施工線形、路面寬度與厚度、材料配比、施工質量、臨時占地等問題發生爭吵,從而導致矛盾的產生。針對此類問題,財政所人員會在接到電話和反映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認真妥善處理,通過處理,拉近了當事雙方距離,消除了誤會和矛盾,營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大烏江鎮四個“一事一議”點已全面啟動,施工環順暢,民眾滿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