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題字 | 羅丹青 |
---|
執行製片人 | 鄭克美、顧景彪、鄭贇、石正春 |
---|
執行導演 | 於成琳、牛言勝 |
---|
錄音合成 | 李源 |
---|
統籌 | 盧志勇 |
---|
製片副主任 | 曉島 |
---|
樂隊管弦演奏 | 北京星雲弦樂隊 |
---|
指揮 | 李勛 |
---|
小提琴獨奏 | 李勛 |
---|
大提琴獨奏 | 關大偉 |
---|
鋼琴獨奏 | 陳一新 |
---|
音樂錄音 | 林岩 |
---|
音樂編輯 | 楊凱 |
---|
宣傳策劃 | 潘文文、張麗華 |
---|
梳妝 | 王明利、王俊洋 |
---|
煙火 | 陶宏偉 |
---|
動效 | 塞囡 |
---|
調色 | 徐杲 |
---|
混音助理 | 徐濤 |
---|
字幕 | 劉輝 |
---|
會計 | 何麗榮、李英 |
---|
出納 | 唐廷惠 |
---|
跟機員 | 孫豹、李建可 |
---|
場務 | 戶濤、孫孟輝、小強、王梓、王廣金、單俊傑、單志剛 |
---|
製片 | 謝袁根、陳方藝、曹磊、宋俊飛 |
---|
音樂原聲
主題曲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
《一樣的選擇》 | 鄭克洪、謝功卓、李世亮 | 趙江 | 金波 |
《情殤》 | 李世亮 | ---- | 金波 |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導演鄭克洪介紹,為了體現真實感,劇組把演員都“變成”了武漢人,還專門研究武漢人的性格,以及武漢話。劇中可以看到武漢人的急脾氣,甚至連“漢罵”都能聽到。
《大漢口》開播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時,王姬談及飾演的這個角色,坦言自己壓力不小,因為“從來沒有過這么大的兒子”。
拍《大漢口》時正值武漢三伏天,演員們的衣服從早到晚沒有乾過。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者 |
---|
2011年11月22日 | | 《大漢口》 |
2011年11月23日 | | 《大漢口》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電視劇《大漢口》的創作與拍攝,源於導演鄭克洪的家鄉情結。他一直很想拍英雄主義情懷的歷史題材劇,而武漢有這樣的地域文化精神,所以最終選擇了以武漢為背景展開故事。在他心中,武漢碼頭最難忘,碼頭上人來人往,充滿生命力,只要往那一站,就能感覺到歷史的氣息,讓人有創作欲望。
劇本創作
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編劇王要從武漢三鎮的格局中尋找靈感,塑造出命運道路各不相同的陸家三兄弟。
王要寫《大漢口》,一如既往地採用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般富有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台詞。為了寫好本劇,編劇研討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去武漢實地考察了很久,用兩年多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劇本,其後仍廣泛吸納各方意見,不斷修改。他想將劇中陸氏三兄弟中的老三,想塑造成中國式的“切-格瓦拉”。
劇本中,王要設定了走不同道路的陸氏三兄弟,而他們的母親是“一條大河波浪寬”,在漫長的歲月里,她艱辛地維繫著全家的完整和進步。王姬塑造的這位母親角色,有點像《大宅門》中的斯琴高娃,每每到了危急關頭,她都能挺身而出,以其獨有的智慧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因為是全景展示武漢,所以除了武漢歷史上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也將全面展現當年武漢人的真實生活,包括武漢的竹床陣和方言俚語,像刷子掉了毛尖板眼,還在創作劇本時找了不少武漢籍的演員在一起碰撞和收集這些語言上的火花。
拍攝選景
《大漢口》投資2400萬,於2010年6月13日開始拍攝,將全部在武漢取景,再現大漢口當年的盛況。武漢著名的景點,如紅樓、武漢關、江漢關、江漢路、民眾樂園、武漢大學等地點都在片中出現。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備註 |
---|
2011年12月2日 | | 全國首播 |
---- | | 二輪播出 |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電視劇《大漢口》以辛亥革命為發端,以陸氏家族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建立近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為表現空間,折射出近現代中國歷史中發生在武漢的多次風雲際會以及民國時期種種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該劇通過一個家族三代人,三個兄弟不同的人生信仰和選擇,把家族的興衰沉浮融入到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抒寫了一部精彩滄桑的近現代中國歷史畫卷。(網易娛樂評)
該劇以一名女性的人物命運為主線,通過幾個家族和幾個人物的人生命運軌跡折射出時代大背景。表現的是歷史對人的影響,是劇中人種種心裡歷程和他們不同的命運走向。人民創造了歷史,同時人民又反過來為歷史所影響,該劇旨在通過大漢口這塊歷史文化的沃土,提煉出的一種文化精神,一種民族氣質。
該劇以清末辛亥革命為發端,將故事叢生、歷史、霸氣的大漢口為輻射點,描寫辛亥革命先驅陸氏三代近半個世紀的人生開闔,著重通過陸氏三兄弟迥異的信仰追求、愛情的起落沉浮、理想的執著幻滅、家族的榮辱興衰,時代的風雲際會,生命的奮鬥激揚等水乳交融在宏大的敘事中,打開了一部滄桑鮮活的中國近現代畫卷,折射出當時大環境下的雲譎波詭與人生百態,是一部講究精緻的年代大戲,兼具了烽煙銷火的戰爭氣質,你死我活的商場對峙、催淚糾結的倫理愛恨、陰謀唯美的愛情較量,也是當下不可多得的勵志大劇,傳承歷史,契合當下。(騰訊網評)
《大漢口》作為為辛亥革命100周年獻禮電視劇,不僅在敘事上延續了導演鄭克洪一直追尋的英雄主義氣概,又在其中融入了剛柔並濟、百折不撓的“大漢口精神”。這部展現現代史滄桑巨變的大型史詩電視劇,用獨特的視角和情節的跌宕起伏,將把觀眾帶入一個家國近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之中,折射出發生在武漢多次重大歷史事件的重現和民國時期的社會狀態及民生百態。(新浪娛樂評)
導演鄭克洪與編劇王要聯手打造的年度大劇《大漢口》,在思想表達深度、藝術創造的高度上都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螢幕人物形象塑造的多維視角與多維的性格特徵,值得仔細研究。無論是人物的設計、劇情的安排,雖然是以家庭為故事的核心,但似乎就是一個“國家”的方陣。說這部大戲具有“詩意”,首先就是這種格局的象徵。(《當代電視》評)
反面評價
不難看出,導演也想拍出一部史詩風格的大戲。但可惜的是,像這類講時代變遷、家仇國恨的電視劇的套路已經太過於程式化,無獨有偶都會出現講述幾個兄弟或者幾個朋友人生經歷的橋段,此法最早緣於TVB家族巨製劇,無論是《大時代》《義不容情》《巨人》《大家族》《梟雄》《今生無悔》《創世紀》都是如此,已經被借用甚至有用濫之嫌時,姍姍來遲的《大漢口》就顯得驚艷不足,乏善可陳了。(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