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大渡口區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幹部民眾開拓創新、圖強求變,克服國際
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強力推進“四大工程”建設,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
(一)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初步統計,2010年,區內生產總值達到170億元,是“十五”末的2.5倍。人均GDP邁上6萬元新台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36億元,是“十五”末的1.6倍。區級財政總收入18.6億元,是“十五”末的2.9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6億元,是“十五”末的2.4倍。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4倍。三次產業比由2005年的2︰74.4︰23.6調整為2010年的0.8︰67.8︰31.4。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71%。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2%。
(二)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建橋園區引進中石化、中船重工、中交集團等一批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商業步行街一、二期基本建成,商圈商業設施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沃爾瑪、義烏商貿城、新世紀百貨等大型商家相繼落戶。全區累計利用內資192.6億元、利用外資3.8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期間的13.2倍、17.5倍。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7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3.1倍。
(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五縱五橫”道路交通骨架網路初具雛形,累計新增改造城市道路47.5公里、農村公路37公里。西城大道及金建路、福茄路大渡口段建成通車,濱江路、新郭伏路、雙山路建設加快推進。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快速公交大渡口段投入營運,全區公交線路達到27條。茄子溪碼頭建成投用,九宮廟、錦霞街人防工程順利推進。水電氣供應保障進一步加強。建成大渡口、中梁山污水處理廠,完成105公里三級排水管網建設,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0%。
(四)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修編大渡口分區規劃,完成釣魚嘴、重鋼片區城市設計。編制完成全市首個綠色空間規劃。城市建成區達29.5平方公里,較“十五”末新增12.5平方公里。完成危舊房拆遷91萬平方米、城中村房屋拆遷37.5萬平方米、居住區整治34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87萬平方米。建成一批城市公園和音樂文化廣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十五”末的4.93平方米增加到16.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6%,森林覆蓋率達39.5%。成功創建市級森林城市、衛生城區、山水園林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0天,比“十五”末增加76天。
(五)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構建優質教育體系,國中教育、職業教育走在全市前列。旅遊學校成為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並牽頭組建重慶旅遊職教集團。區第一人民醫院遷建完成主體工程,區疾控中心和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大力實施“103”工程,完成區體育館改造,民眾體育蓬勃開展,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圖書檔案館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連續兩次獲評市級“雙擁模範城”。區敬老院被評為全國模範敬老院。人口計生、殘疾人、婦女兒童、對口支援、民宗僑台、審計、消防、統計、檔案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六)社會民生明顯改善。出台“1+10”檔案,堅持把一般預算支出的60%用於改善民生,推出120項幸福民生工程。累計幫助指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19000元和8600元,分別年均增長13.3%和14.8%。建成安置房、藍領公寓、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179.2萬平方米。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城鄉低保同標。成為全市唯一的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縣)。建成主城首個區級應急避難場所。安全事故累計死亡人數比“十五”時期下降28.6%。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大渡口“調結構、抓城建、惠民生”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較好完成了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一是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建橋園區被市政府確定為筆記本電腦“1+10”外圍設備配套產業基地,成功引進天安數碼、海康威視、富士康等一批重大項目;商圈招商取得新突破,美嘉森奧特萊斯等一批品牌商家入駐。“百億市場”建設全市領先。初步統計,2010年區內生產總值增長16%;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1%;工業增加值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二是城市面貌顯著改善。完成松青路綜合整治和柏華小區改造,全面啟動袁茄路綜合整治。打通了湖榕路等4條“斷頭路”。建成思源等8個城市公園和詩情等4個文化廣場。新增城市森林面積2568畝,打造了西城大道等一批特色森林大道。城市環境衛生、市政基礎設施和戶外廣告整治成效顯著。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工作,通過市級文明城區驗收。三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幸福大渡口”建設促進了勞動就業、民眾住房等問題逐步解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649人,竣工安置房40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實現“五保”、“三無”民眾集中供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3%。在全市率先實行高中階段免學費教育,率先啟動農村學生飲奶工程。市體育運動學校落戶我區。在市三運會青少年組比賽中,獎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獲全市第三。市人民醫院落戶我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快速推進。四是政府行政效能明顯提高。強力推進政府執行力建設,強化政務督查和效能監察,精簡審批程式,開闢綠色通道,提高辦事效率,為攻堅克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發展較快、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城市拓展最快的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民眾共享發展成果最多的五年。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得益於歷屆區委、區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於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大力監督和支持,得益於全區人民的務實苦幹。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區人民,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同志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駐區部隊官兵和公安民警,駐區企業、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大渡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和社會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大渡口因重鋼而生,因重鋼而興。今年(2011年)6月,重鋼在區主線將全面停產。四十多年來,大渡口與重鋼政企聯動、共生共榮。在此,我代表全區人民向全體重鋼人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重鋼總部、非鋼產業和研發中心建設,搞好協調服務,支持重鋼進一步發展壯大,再創輝煌!
回顧五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大渡口在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主導產業、重大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還不夠明顯,培育新的產業支撐任重道遠。二是消費拉動、外向帶動仍然是“短腿”,財政收入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發展和公共支出需要,資金瓶頸制約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大。三是城市發展長期邊緣化,城市功能離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還有較大差距。四是少數幹部作風不能適應加快轉型發展的需要,執行力亟待提高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
“十二五”時期是大渡口實現轉型發展最為關鍵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國內形勢總體向好。民生導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成為科學發展主旋律。重慶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優惠政策疊加。作為主城核心區的大渡口,隨著重鋼環保搬遷的完成、小南海水利樞紐工程的啟動,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條件已經具備;“五縱五橫”骨架路網初具雛形,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城市擴容升級的時機已經來臨。經過多年發展,大渡口轉型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固,支撐更加有力。“十二五”時期,是大渡口破繭化蝶的關鍵時期,是大渡口大有作為的重要時期。我們一定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在大渡口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取得豐碩的成果。
(一)“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要求
今後五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導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經濟、城市、社會“三個轉型”為抓手,以“四大工程”為載體,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擴大開放,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錯位發展,加快建設生態低碳宜居區、文化旅遊功能區、新興產業集聚區和新型城市示範區,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努力建設“生態文化之區、生活品質之城”。
今後五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區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突破400億元;人均區內生產總值達到10萬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3%和15%;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6%以上。
(二)“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戰略
——以重構產業支撐體系為重點,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推進經濟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新型房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構建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一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完善建橋園區規劃,增強配套服務功能,提高投入產出強度,建設千億級綜合性產業園區。支持重鋼非鋼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新型環保產業,發展壯大新型材料產業,推動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百億級企業。按照生態、低碳、循環的要求,大力發展電子工業、無煙工業、樓宇工業等都市型工業。著力培育大型企業孵化器,引進重點科研院所、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發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加大自主創新扶持獎勵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品牌強區戰略,推動產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二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高水平打造百億級“購物公園”特色商圈。大力發展寫字樓經濟,支持金融、保險、法律、會計、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建設市場綜合體,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業,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商業地產、旅遊地產、會展地產等新型房地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創意文化產業,加快開發旅遊休閒產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網際網路、軟體開發、數據處理等新興產業。
——堅持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推進城市轉型。按照生態、集約、人文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一是加快全域城市化。堅持規劃先行,實現城市控規、城市設計全域覆蓋。致力“破瓶頸、暢通道、建網路”,加快上界路以南城市擴容,構建60平方公里、60萬人口的城市框架。全面建成“五縱五橫”道路交通骨架網路,實現通勤半徑15分鐘。積極促進重慶軌道交通2、5、8號線早日貫通。最佳化公交線網及樞紐站場布局,構建軌道交通、公交線路無縫銜接的綜合性交通換乘樞紐。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高標準規劃建設地下城市通道綜合走廊。強化水電氣供應保障,為城市長遠發展預留空間。二是提升區域宜居度。以商圈建設和重鋼片區開發為抓手,推動上界路以北危舊房及城中村改造。建設一批重大公益性項目,配套優質醫療、教育、休閒設施。全面推進“兩帶七廊四十二園”建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人均廣場面積達到0.4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0.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3%。嚴控揚塵污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20天以上。三是打造特色城市風貌。突出“山城”、“江城”特色,打造具有山地、濱水特色的城市景觀;保留城市記憶,打造傳統歷史風貌街區;彰顯文化特色,在公園、廣場、建築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以“幸福大渡口”為目標,堅持民生導向,加快推進社會轉型。抓民生就是抓發展,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以就業和住房為重點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微型企業1000戶。加強就業培訓,幫助指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100%和95%。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廉租住房保障範圍,建成安置房330萬平方米,實現“房等人”目標。二是發展讓民眾更加滿意的社會事業。構建全市一流的幼稚園、國小、國中優質教育體系。建成市體育運動學校。打造職教特色園區,創辦高職院校。建成市人民醫院等三級醫院。推行基本公共衛生免費服務,力爭“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致貧困”。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建成15分鐘文化服務圈。深入推進“103”工程。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口素質。成功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區、國家衛生區,爭創全國文明城區。實施人才強區戰略,鼓勵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區投資、創業和工作。三是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為契機,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暢通民眾訴求表達、利益救濟渠道。關注弱勢群體。有序推進農轉城工作,增加農民收入。加強新型警務體制和勤務機制建設,完善大綜治一體化防控體系。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工作
一是加快建橋A區拓展升級,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地。拓展建橋A區用地,將福茄路以北、上界路以南、西城大道以東、濱江路以西圍合區域納入A區範圍。推動A區企業圍繞高新技術、研發中心轉型升級。大力完善A區配套服務功能,著力建設總部經濟集聚區。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公交樞紐站場布局,依託西城大道重點發展大型市場綜合體和寫字樓經濟。
二是加快商圈擴容提質,打造現代商貿中心。推動商圈“北進”,重點發展特色商務商貿和生活性服務業。建設步行街三期工程和政府廣場地下人防工程。以商圈發展為載體帶動環湖濱路、新華村片區舊城改造,建設城市綜合體和地標性公共建築。加快商圈“南拓”,以天安數碼城為依託,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力爭使大渡口商圈成為全市購物環境首屈一指、配套服務功能一流的生態休閒特色商圈。
三是加快重鋼片區改造開發,打造濱江商務居住區。加快濱江路建設,打通重鋼片區與大渡口新城隧道,完善車行、步行系統,實現重鋼片區與楊家坪城市副中心及大渡口新城的快速通達。開工建設重慶工業遺產博物館。加快馬桑溪古鎮、馬王場老街保護改造和崖線生態文化長廊建設,保留城市記憶。適量建設高檔寫字樓和酒店,適當布局商務、文化、創意、休閒、娛樂等高附加值的清潔產業,帶動高端房地產業開發。以重鋼片區開發帶動袁茄路以東的舊城改造,高水平打造濱江商務居住區。
四是加快西城大道西側板塊建設,打造生態宜居聚居區。以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城市擴容,在西城大道沿線西側集中布局大型人口聚居區。打通二郎迎賓大道南延伸段,加快完善雙山片區路網,完成雙山生態居住區開發。開工建設主城“二縱線”雙山至小南海段,提速新郭伏路、金晟、福晟路網建設,全面帶動公民、鳳陽、五一片區城市開發,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房和高檔住宅。加快攬月公園、伏牛溪濕地公園建設,高品質打造體育中心,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
五是加快釣魚嘴半島開發,打造會議論壇中心。按照“北城南園”功能布局,半島北部重點發展高品質居住區,南部重點建設全國一流的會議論壇中心,發展遊艇等濱江娛樂休閒產業。提速白居寺長江大橋及中壩路建設,加快建設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段及城市鐵路環線一期,完善釣魚嘴片區交通換乘功能。力爭釣魚嘴片區“一年成勢、三年成型、五年成城”。
六是加快跳磴新區開發,打造高新技術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建橋C區布局300億產值的高新技術和電子信息產業。大力發展樓宇工業,建設200萬平方米樓宇工業示範園。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設計,完善C區功能配套,以小南海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為契機拉開跳磴片區“大開發、大建設”序幕。推動城市路網向跳磴場鎮及小南海方向延伸。依託中梁山公園及小南海濱江資源,大力發展高端住宅和觀光、休閒、娛樂等服務業,使小南海片區成為多維生態的宜居新城。
各位代表!“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堅信,經過全區人民共同奮鬥,大渡口轉型發展的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一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感顯著增加的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一定會加快崛起!
三、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2011年)的工作至關重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2011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區內生產總值增長15%;工業增加值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4%;萬元GDP能耗下降4%。
今年(2011年),將以“重點項目推進年”為主題,全面打響“六大戰役”,大幹快上,確保首戰告捷。一是健全項目推進機制。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開工一批、策劃一批”的要求,篩選、確定“六大戰役”重點項目,規範項目建設管理和資金使用程式,確保戰役順利開局。二是強化規劃設計。加快推進全域城市設計,精心開展項目方案設計,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強化用地保障。克服土地瓶頸制約,落實用地批文5000畝;加大拆遷攻堅力度,徵用土地5000畝。提速釣魚嘴、重鋼片區拆遷及土地整治。四是強化資金保障。做大投融資平台資產,改善金融生態,確保政府資金鍊安全。五是強化招商引資。健全選商擇資機制,嚴格產業準入,力爭引進投資規模5億元以上項目4個,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利用內資100億元。六是強化協調服務。健全與市級土地儲備機構的溝通協調機制。堅持項目綠色通道制度,加大項目審計、監察、維穩的力度,確保“六大戰役”高效、有序推進。七是努力營造氛圍。結合重鋼環保搬遷,加強地區形象宣傳策劃和重點項目宣傳報導。努力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加大項目推進的考核獎懲力度。
今年(2011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速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袁茄路三期拓寬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中壩路、濱江路三期、新九中路二期工程,力促濱江路二期工程動工建設。加快推進白居寺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前期工作。啟動大渡口立交建設。加快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段、新郭伏路、新華立交建設。力促金建路、福茄路九龍坡段建成通車,打通一批“斷頭路”。加快建設雙山片區路網。啟動金晟、福晟路網建設。開工建設公交樞紐站場,整治完善區內公共運輸。完成九宮廟、錦霞街人防工程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政府廣場人防工程。完成袁茄路主幹道綜合整治。新建主城三級排水管網5公里。
(二)加快建橋園區發展。建橋園區力爭工業總產值突破15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建成建橋大道延伸段。加快建橋園區C區拓展區路網建設。新增標準廠房18萬平方米,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支持重鋼在區企業發展,推進天安數碼二次招商。支持國際複合、長征重工等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建成中冶建工、單軌公司、中鐵電氣化局西南分公司總部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煤科院安全檢測研究基地。加快中石化潤滑油項目建設。力促富士康(思科)代工項目、富士康軟體開發中心建成投產。開工建設天安數碼城、海康威視、長鵬內飾、年度傳媒等重點項目。啟動科技企業孵化園建設,培育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力爭把建橋園區建成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範工業園。
(三)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雙山片區、西城大道沿線房地產招商。積極促進釣魚嘴片區、重鋼片區開發整體推介。力爭供應經營性用地1100畝。開工建設中交麗景二期、晉愉盛世融城等樓盤,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0億元。支持茄子溪港運營擴建,力爭開工建設百億汽貿產業園,建橋園區物流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提速商圈發展。啟動環湖濱路城市綜合體建設,建成步行街二期西半幅及地下停車設施,開工建設步行街三期工程。完成新天澤購物中心、美嘉森奧特萊斯二期建設,國港酒店開業運營,建成奧維爾、嘉禾等星級影院。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打造鄉村旅遊特色精品,力爭南海溫泉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四)改善人居環境。完成大渡口分區規劃修編工作和西城大道沿線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啟動全國綠化模範城區創建,加快推進國家衛生區創建工作。開工建設愛情公園、生態文化長廊隋唐園,加快推進國防公園、攬月公園、樂居公園建設。新建城市廣場600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啟動重鋼片區拆遷,加快危舊房已拆片區開發,完成危舊房拆遷10萬平方米、城中村房屋拆遷14萬平方米、居住區整治184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12萬平方米。啟動馬王場老街、馬桑溪古鎮恢復重建。力爭建成中華國學館。力促重慶工業遺產博物館、重慶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動工建設。推進文化藝術中心前期工作。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快伏牛溪、跳磴河整治進度,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大力控制揚塵污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05天。
(五)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5%,義務教育畢業率達99%。啟動商務學校建橋分校三期、三十七中體育館、九十五中綜合樓、晉愉育才國小、雙山片區國際學校建設。啟動市人民醫院建設,支持重鋼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完成區第一人民醫院搬遷。啟動體育中心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市體育運動學校,新建塑膠籃球場20片、塑膠羽毛球場40片。啟動全國文化先進區創建。力爭實現基層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圍繞建黨90周年開展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00人,指導幫助30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森林經濟,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居住、醫療和子女入學問題。完成農民轉戶進城1.2萬人。加強對農轉非人員的就業指導。推動社會公共救助體系提標擴面。加快推進社區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扶持發展微型企業220戶。開工建設安置房12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35萬平方米,啟動110萬平方米公租房建設。紮實做好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啟動區法律服務中心建設。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消除安全隱患。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政府應急管理水平。推進“雙擁共建”和國防教育活動。紮實做好人口計生、民宗僑台、婦女兒童、殘疾人、對口支援、消防、統計、檔案、老齡等工作。
(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行政務公開,改進政府網站,完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審批、行政執法、政府採購全面實施電子監察和督辦,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強化審計、監察等內部監督,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正、有效運行。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精簡會議、壓縮檔案,減少事務性活動。手拉手、面對面地做好民眾工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築牢廉潔從政防線。規範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經營性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行為。嚴格行政監察,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科學理財,厲行節約,降低行政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