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尾村

大涌尾村,位於道滘鎮東北部,距鎮政府1.5千米。該村坐落於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聚落呈塊狀分布。相鄰自然村有新穩村、大嶺丫村、大氹村,北與牛渦村一河之隔。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因村在較寬河涌尾端,故名大涌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涌尾村
  • 地理位置:道滘鎮東北部
清朝,屬東莞縣中堂司。民國時期,屬第九區濟川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八區濟川鄉;1953年,屬第十三區昌平鄉;1958年10月,屬道滘人民公社大嶺丫生產大隊;1961年,屬新村人民公社大嶺丫生產大隊;1963年,屬道滘人民公社大嶺丫生產大隊;1983年,屬道滘區大嶺丫鄉;1987年,屬東莞市道滘鎮大嶺丫管理區;1999年,屬道滘鎮大嶺丫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葉、黃、丁、蔡姓。清乾隆元年葉姓和黃姓族人到此立村,後兩姓遷走。隨後丁、蔡兩姓族人遷入,其中丁姓先祖於明朝從江西南昌遷至廣東,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從道滘丁屋角遷入。蔡姓先祖於明清時期從新村遷至蔡屋村,後再遷至當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36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2人;最年長者78歲(女)。外來暫住人口8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道滘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蔗、花生、香蕉、冬瓜等。改革開放初期,村民多辦磚廠,村辦有草繩、蒲田席、爆竹等副業。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工業化推進,傳統農業日漸衰微。2015年,全村有2家企業,經營行業主要是五金製造。集體廠房(配套設施)面積0.51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63萬元,集體總資產300萬元,淨資產2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農業生產、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
傳統食品有炒米餅、道滘粽、松糕、油角、糖環等。
國道G4線京港澳高速、鄉道大嶺丫中心路從該村經過。1975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6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村中有籃球場1個。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村裡有土地廟,始建時間不詳,供奉土地神,村民一般帶香火、瓜果前往祭祀祈福,以保平安。
2008年,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