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下轄村)

一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東北部,距鎮政府約3.2千米,全村面積0.74平方千米。始建於明天順年間,明清時期南海古驛道南路經過該村仁厚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一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757
  • 面積:0.74平方千米
  • 車牌代碼:粵E
該村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支流沖積平原,村東南有大涌經過,貫穿全村。沙咀開村之初,因村南部為西江左岸的沙灘邊緣,故稱為沙咀。後由於村落擴大,沙咀被拆分為一村、二村和三村,一村是由九江鎮政府進入沙咀社區後的第一個村,故名。
清代屬南海縣九江主簿九江堡上邊片沙嘴社。民國時期屬南海縣第一區九江鄉北方堡沙嘴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村先後屬南海縣第五區九江鄉和上北鄉管轄,1959年後先後屬南海縣九江公社上北管理區、九江公社沙嘴大隊、九江公社上北大隊,1987年後屬南海縣九江鎮沙嘴行政村,2011年後屬南海區九江鎮沙咀社區至今。
村民主要有關、曾、霍、梁、劉、鄧、吳、周、胡等姓。關姓,相傳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其先祖從南雄珠璣巷遷移至九江沙邊狐狸步橫巷(今下西社區五約),明天順年間又遷移至沙咀一村安良堂落業,其後裔先後遷入沙咀二村岸樓坊及細閘二巷。曾姓,相傳南宋鹹淳十年其先祖從南雄珠璣巷遷移至九江趙涌鶴山(即今南鄉鶴崗),清順治四年(1647年)又從九江南鄉鶴崗遷移至沙咀一村落業。霍姓,其先祖先從南雄珠璣巷遷移至南莊上元村,後又從南莊上元村遷移至該地落業。
2015年末,該村有戶籍人口727人,其中,男性351人,女性376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50人。村民主要為漢族,屬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九江話。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40人、澳門同胞約20人、台灣同胞約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20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英國。
該村傳統經營以蠶桑魚塘為主,兼種甘蔗、玉米、紅薯、花生、蓮藕和各種菜籽仁。20世紀80年代後期調整生產布局,結束蠶桑、甘蔗生產,並由當時的村委會牽頭開辦製衣廠、玩具廠等。90年代初,該村發展魚苗孵化產業。現主要以優質魚養殖和土地出租為主,其中優質魚養殖戶約50戶,主要養殖鰻魚、墨魚、鰱魚等,年生產總值超千萬元。村中建有工業園區,主要為家具廠、五金廠等。閒置勞動力外出或在當地打工。沙咀一村靠近龍高公路,村內有沙咀大道、沙咀一村大道、沙咀龍王廟道三條村道經過,交通方便。該村於1962年通電,1992年通電話,1996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自來水,2002年通網路。村內有籃球場1個、健身器材8件、桌球台2張。
村內有華光廟和龍王廟。華光廟建於1998年,供奉文昌帝、華佗、包公、關聖帝君、財帛星君、洪孚城隍、華光大帝等。龍王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996年重建,供奉沙咀龍王。每年鎮內舉辦國慶錦龍賽前,該鎮的龍船都會先到龍王廟參拜。
扒龍舟是沙咀一村的主要民俗活動,形成於明末清初。活動一般分為“起龍”“采青”“投龍船頭尾”“游龍、賽龍”“食龍船飯”等環節。“起龍”,在吉日吉時到收藏龍舟的河涌邊,拜祭河神後,將龍舟挖出清洗乾淨,而後再將龍舟晾乾修補,並綁好龍筋及錘緊龍釘,將舟繞村內河涌扒一圈。隨後請出龍頭、龍尾舉行“裝頭”“安尾”儀式。龍舟裝好後,先“采青”,通常在凌晨舉行,村民將採摘的禾青或龍眼樹葉插在龍船上,寓意生機勃勃,順便將柚子葉插在帽子上,以圖吉利。“采青”寓意“睡龍”真正甦醒。龍舟活動前,村中還會舉行“投龍船頭尾”活動,公開競投龍頭、龍尾位,價高者得,通常是投給小孩坐。投得龍船頭位的小孩,扒龍船當日會戴上新做的大紅繡球,寓意大吉大利。當日上午,村民一般都參加鎮舉辦的龍舟活動,下午在村內河涌游龍,晚上村中男女老少聚集“食龍船飯”,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五月龍公逐海游,興來直鬧到寒秋。一聲鼓響如飛去,人力讓他沙嘴頭”,這是九江的一首竹枝詞。詩中的龍公是“沙咀老龍”,長達12丈,坤甸木造。相傳,沙咀老龍只在發生重大喜事或者重大災難時才會起龍船。划龍舟的全是老人,划行時所有龍船不能超沙咀老龍,只能跟隨其後。老龍起龍船時必賣龍船飯和龍船符,途經的街坊均購買,以祈求食過龍船飯後來年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1984年,沙咀村舉辦第一屆錦龍盛會龍舟賽,放龍在沙咀二村大涌,收龍在沙咀一村河涌,吸引眾多村民沿河觀看。1997年6月,沙咀管理區將埋藏於涌底近百年的沙咀老龍挖出重新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