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環流理論》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德星、陳學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環流理論
- 作者:吳德星、陳學恩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08月01日
- 頁數:498 頁
- 裝幀:平裝
- ISBN:7502756191
《大洋環流理論》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德星、陳學恩,。
《大洋環流理論》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德星、陳學恩,。圖書目錄 1 Sverdrup理論 1 . 1 引言 1.2 Sverdrup理論的尺度分析 1.3 Sverdrup地轉關係 1.4 Sverdrup理論的適用範圍 參考文獻 2大洋環流均質模型 2 . 1 ...
大洋風生環流是由行星風系(大尺度、跨越大洋的風系)的風力作用於大洋表面所產生的環流。由幾乎對稱於赤道的數個流渦組成。對於北半球,在太平洋或大西洋較低緯度處,由信風生成的北赤道流自東向西流至大洋西岸,然後大部分轉而向北,由於...
大洋洋面因受熱、遇冷、降水、蒸發不勻,使海水密度減小或增大,產生海水上升或下沉,致使海水被浮力通量驅動而生成的環流。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均有海水下沉形成冷水源,例如,在南極附近威德爾海和羅斯海形成底層水源,在北大西洋挪威海和...
大洋環流研究方法是研究大洋環流的分布、結構及生成機制的方法,包括觀測分析法、解析分析法、數值分析和模擬法,以及實驗室模擬法。大洋環流是指海水在全球範圍內的循環運動。採用各種手段(調查船、飛機、衛星、浮標)直接觀測,以了解大洋...
洋流在中國海域主要分布有日本暖流、台灣暖流和東南沿岸流;洋流在低中高緯度帶均有分布,由行星風系理論推演出了三種洋流模式,即赤道環流、亞熱帶環流和亞極地環流。科學研究 科研歷史 公元前900年~700年,古希臘的航海已經超出了地中海...
《大洋環流風生與熱鹽過程》是關於大洋環流動力學和熱力學的簡明導引,其中包括:海水熱力學和海洋環流能量學、風生環流理論、熱鹽環流(包含水團形成/銷蝕、深層環流和水循環)以及風生環流與熱鹽環流的相互作用。
本書較系統地概括了海洋環流的理論基礎和某些近代研究成果。敘述了波動的產生、旋轉流體、密度流、準地轉運動、粘性層流、剪下湍流、風生環流、層化、熱鹽對流、溫躍層和密度躍層的基本內容及其近代發展。重點介紹大洋風生環流理論、海洋...
在大洋低、中緯度的副熱帶流旋中,西邊界處海流的流幅變窄,流層加厚和流速增大的現象。簡介 例如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副熱帶流旋中,自東向西的北赤道流分別抵達美洲東岸和亞洲東岸後,向北分別成為強大的灣流和黑潮,這便是大洋環...
這些新發現補充和豐富了已有的海洋環流理論。不過發現還未窮盡。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經過50多年的研究後,在南半球發現了一個從未為人所知的深海通道。這一深海洋流穿過塔斯曼海,流經塔斯馬尼亞,直達南大西洋。此前的研究,使科學研究人員...
北大西洋灣流屬於暖水系環流,溫鹽環流屬於冷水系環流,冷、暖水在北大西洋高緯的轉換,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據估算,在24N處,大西洋的熱輸送為1.2PW,而該緯度上所有大洋的經向熱輸送總量為2.0PW,大氣的熱輸送總量為3.0PW。
相對於地殼,軟流圈形成一個自西向東的環流圈,水平運動的地幔環流垂直作用於幾十公里的陸根是板塊運動的主要動力。在陸根的作用下,總體上環流的地幔流局部形成地幔導流、地幔潛流等。用這套基本理論解釋了印度北移,青藏隆起,東南亞大...
溫鹽環流理論 各種理論在不同層面提出了關於由風引起的南極洲環流動量平衡問題。風所推動的東向動量不斷增加,因為科里奧利力而令水分子漂離地球的自轉軸(即向北行)。此向北流量被在主要山脊系統引起的向南、壓力推動的水流平衡了。部...
使傳統的大洋海流理論受到挑戰。人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傳統的埃克曼的漂流學說還能繼續成立嗎?過去的大洋海流圖向人們顯示,大洋中的環流是由幾條大海流組成的。在環流中部,則是平均流速僅有每秒1厘米左右甚至更小的弱流區。而大量“...
地球流體力學的發展趨勢,一是更加理論化,且研究內容進一步擴大到包括自然界中一切受自然力作用的流體運動;二是研究更多的實用問題,例如天氣和氣候預報、洋流和漁汛預報、海洋運動對海洋和海岸工程影響等問題。而對特有的計算方法的研究則...
1935),S.埃克曼發表《海洋動物地理學》(1935),J.P.雅科布森和M.H.C.克努曾提出海水氯度新定義(1937),H.H.赫斯發現海底平頂山(1946),C.E.佐貝爾出版《海洋微生物學》(1946),H.U.斯韋爾德魯普的大洋環流理論(1947),H....
埃克曼輸送與大洋環流(Gyre)的形成有關。以北半球為例,西風帶和信風帶所導致的埃克曼輸運,都會使海水往兩條緯向風帶之間的地區匯聚,在經過地轉適應之後形成環流。1947年,Sverdrup使用埃克曼輸送理論,考慮了混合層質量輸送與風...
每年由赤道地區傳輸到地球的高緯地帶的熱量中,有一半是大洋西邊界西向強化流傳輸的。進入大洋上層的熱鹽環流,在北半球由於和大洋西向強化流的方向相同,使流速增大;但在南半球則因方向相反,流速減緩,故大洋環流西向強化現象不太顯著...
例如,國際南大洋研究項目特彆強調了對德雷克海峽和紐西蘭東南部海域ACC輸運、鋒面和熱力學的研究。極地海洋學家從理論研究、數值模擬以及現場觀測資料分析等多個方面研究ACC,探討ACC的動力機制、空間分布、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ACC對局部和全球...
從廣義上講,現代物理海洋學是研究海洋的熱狀態、動力狀態,以及物理特性的控制和世界各大洋邊界的科學。或者說研究海洋物理特性、海洋水體的運動形式和過程,及其諸多因素與大氣和海底有關因素變化的學科。因此,建立在這個範圍內的理論研究...
海洋中的羅斯比波理論,套用於大洋環流動力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於海洋的中尺度渦、大尺度湍流(地轉湍流)和各種大尺度和中尺度運動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中有關羅斯比波和大洋環流的關係、羅斯比波和陸架攔獲波的相互作用,非線性羅斯比波的理論...
海洋中的羅斯比波理論,套用於大洋環流動力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於海洋的中尺度渦、大尺度湍流(地轉湍流)和各種大尺度和中尺度運動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中有關羅斯比波和大洋環流的關係、羅斯比波和陸架攔獲波的相互作用,非線性羅斯比波的理論...
《物理海洋學·第2卷》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野健三。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一為大洋環流,另一為黑潮和親潮海流。在大洋環流部分中,作者從海水的流動、大洋環流理論的基礎、風成和熱鹽大洋環流理論及...
分布在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這種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對全球熱量平衡的影響。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熱量的輸送與交換,影響氣候的形成與分布。實驗...
1901年和1905年,瑞典埃克曼對美國莫里在1855年指出的海面風和表層海流之間的關係,作出了理論的解釋,從而建立了風漂流理論。自此以後,海洋物理學的研究即以海洋環流理論研究為重點,密切結合水文物理和化學要素的觀測實驗,不斷地向前...
海—氣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氣環流與大洋環流,是維持全球水、熱平衡的基礎。由於不同緯度海洋對大氣加熱的差異,導致大氣產生高低緯間的環流;海洋與陸地對大氣加熱的差異,則形成季風環流。同時,大氣的運動通過風力吹拂洋面,把動能傳遞...
以物理海洋學為例,8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吾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學家們提出的大洋風生環流理論,標誌著物理海洋動力學的研究進入了成熟的階段。隨後全球海洋研究計畫、衛星遙感海洋監測、近岸環流及鋒面、風生混合層,潮汐混合和底...
1674年荷蘭列文虎克在荷蘭海域最先發現原生動物;1687年,英國牛頓用引力定律解釋潮汐,奠定了潮汐研究的科學基礎;1740年瑞士科學家貝努利提出潮汐靜力學理論;1772年法國拉瓦錫首先測定海水成分;1775年法國拉普拉斯首創大洋潮汐動力學理論,...
,H.H.赫斯發現海底平頂山(1946),C.E.佐貝爾出版《海洋微生物學》(1946),H.U.斯韋爾德魯普的大洋環流理論(1947),H.M.施托梅爾的“西部邊界流理論”(1948),F.P.謝潑德的《海底地質學》(1948),W.H.蒙克的“大洋漂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