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層浮游生物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
中文名稱 | 大洋上層浮游生物 |
英文名稱 | epipelagic plankton |
定 義 | 生活在大洋上層區(從表面至200m)的浮游生物。 |
套用學科 |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生物學(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上層浮游生物
- 外文名:epipelagic plankton
- 所屬學科:海洋科技
- 公布年度:2007年
大洋上層浮游生物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
中文名稱 | 大洋上層浮游生物 |
英文名稱 | epipelagic plankton |
定 義 | 生活在大洋上層區(從表面至200m)的浮游生物。 |
套用學科 |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生物學(三級學科) |
大洋上層浮游生物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生活在大洋上層區(從表面至200m)的浮游生物。出處《海洋科技名詞》。...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是懸浮在水層中常隨水流移動的海洋生物。這類生物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沒有或僅有微弱的遊動能力;絕大多數個體很小,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構造,只有個別種的個體甚大,如北極霞水母(Cyanea arctica)最大直徑可達 2米;種類繁多,隸屬於植物界和動物界大多數門類;數量很大,分布較...
上層浮游生物 定義:生活在大洋上層區(從表面至200 m 深處)的浮游生物。套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水域生態學(二級學科)
在海洋或深湖裡,浮游生物棲息在不同深度的水層中。浮游植物要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分布在有光照的上層(約0~200米)。由於需要的光照強度不同,藍藻一般分布較淺,而硅藻則分布在光照層的不同水層。例如角毛藻常在表層,而海毛藻常在較深水層(20米以下)。浮遊動物在上、中、下各個水層都有分布,不過種類和數量在...
大洋的生物群落組成包括,上層生產者以“微型浮游植物”占優勢,在貧營養大洋區,藍細菌和固氮藍藻是重要的自養性浮游生物。大洋上層的動物最為豐富,經濟價值比較大的有鮪魚、烏賊、鯨等。大洋中層(200~1000m)的浮遊動物主要是大型磷蝦類,它是重要的食物鏈環節,常與魚類(主要是有鰾魚類)結成大群,形成深散射層...
大洋浮游生物 大洋浮游生物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生活在鹽度較高的外海,即分布於遠離海岸大洋區的浮游生物。對鹽度適應範圍較窄。出處 《生態學名詞》。
表層浮游生物 表層浮游生物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泛指生活於從海洋表面到大約100~200m深處的浮游生物,包括淺海和大洋上層浮游生物。出處 《生態學名詞》。
依據浮游生物的分布類型對大洋進行區劃,和用深海底棲生物對深海所進行的區劃,均由於對有關海域了解還甚少,目前難於提出一個一致的區劃方案。布里格斯在1974年對大洋上層和中層生物區系提出了一個初步方案(表2[ 大洋中、上層生物區系] 大洋中、上層生物區系)。R.J.孟席斯等在1973年把水深大於4000米的深海動物,...
大洋中層浮游生物 大洋中層浮游生物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生物在水深200~1000m間的大洋水層區的浮游生物。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帶以下的生物。深海地區終年黑暗,陽光難以透入,鹽度高,壓力大,水溫低而恆定,動物種類和數量非常貧乏,且大多屬碎屑食性動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動物。深海生物按生活方式可分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三大類。介紹 生活在水深超過1000米處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等。通常...
水域中某些水生動物也有分層現象,這主要決定於陽光、溫度、食物和含氧量等。比如湖泊,在一年當中湖水沒有循環流動的時候,浮遊動物都表現出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它們多分布在較深的水層,在夜間則上升到表層來活動,這是因為浮遊動物一般都是趨向弱光的。2.水平結構 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
大洋上層生產者以微型浮游植物。占優勢,在貧營養大洋區,藍細菌和固氮藍藻是重要的自養性浮游生物。浮遊動物基本上是"終生浮游生物。大洋上層的動物最為豐富,經濟價值比較大的有烏賊、鮪魚、鯨等。大洋中層(200~1000 m)的浮遊動物主要是大型商蝦類,它是重要的食物鏈環節,常與魚類(主要是有螵魚類)結成大群,...
除鋤蟲屬在內灣、淺海營底棲生活外,其他各屬都是典型的海洋浮游生物。由於海域溫度、海流、水體含氧量和地理阻隔等因素的限制,各種的分布情況不同,如秀箭蟲只出現於北方寒帶,強壯箭蟲只分布於中國和日本的近海和內灣,秘魯箭蟲和瑪麗箭蟲分別為秘魯沿岸和南大洋的特有種。廣布於太平洋、大西洋或印度洋的種比較...
海底生物 海洋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環境,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以及各種群數量、個體大小、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協調進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將海洋生物分為浮游生物、游泳動物和底棲生物3類。浮游生物 無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懸浮於水中隨水流移動...
影響:上升流能把底層的營養鹽類物質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長,為魚類提供餌料,因此,上升流海區往往形成重要的漁場,比如秘魯漁場得益於秘魯寒流(上升補償流)。世界海洋上還有其他海區也分布著上升補償流,如加利福利亞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其它 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這些因素影響外,還受到陸地形狀和地轉...
溫暖海水與冰冷海水的交匯處,是藍鯨絕佳的棲息地,冰冷的海水通常富含浮游生物和磷蝦,藍鯨通常就以這兩種生物為食,藍鯨呈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分布範圍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
以浮游植物為主食,但是魚苗階段仍以浮遊動物為食,是一種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仔魚以浮遊動物,如輪蟲和枝角類、橈足類的無節幼體為食,可能也食人工投餵的豆漿中的微粒飼料。稚魚期以後鰱主要以濾食浮游植物(藻類)為生,兼食浮遊動物、腐屑和細菌聚合體等。喜在沿江附屬靜水水體肥育,冬季回到幹流河床...
海洋中生物分布的範圍很廣,從赤道到兩極水域,從海水表面到超過萬米的深層,水潮間帶的海岸到超深淵帶的海溝底,到處都有生物存在。但種類最多、數量最大是沿岸帶和大陸架淺海區。海洋生物根據它們的棲息場所和活動方式,可歸納為三個基本生態類型,即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在海洋一定...
生活區域 生活於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性溫和,不攻擊人。鯨鯊的遊動速度緩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曬太陽。以浮游生物、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為食。產量不大。科學家最近意識到,鯨鯊並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是一種運動遲緩的動物,事實上它們會像從高空俯衝而下的鷹一樣,迅速俯身向下,潛入深水裡。
1.ADJ of, relating to, or inhabiting the upper zone of the ocean from just below the surface to approximately 100 metres deep 大洋上層的 短語搭配 epipelagic fish 上層魚類 epipelagic community 表海面層群落 epipelagic plankton 大洋上層浮游生物 epipelagic fauna 深海上層動物區系 ; 遠洋上層浮遊動...
大洋暖水性上層魚類。體中等大,略呈梭形、側扁。頭短鈍,背部寬闊,腹面狹窄。吻短,眼大而圓,側位高。兩頜等長,頜牙呈叉形,多行排呈帶狀。體被圓鱗,胸鰭長大,可達背鰭後方。腹鰭長,可超過臀鰭後方。尾鰭深叉型;下葉長於上葉。頭背部深青色,吻部較淡,腹側銀白,各鰭色較淡。以食浮遊動物為主。
為遠洋暖水性中、上層深海魚類。棲息在港灣或較深的礁湖,屬肉食性,常出現在動物性浮游生物豐富的地方,喜群游,有時會一游一面張大口以攝食性浮游生物,有時也吃甲殼類,具趨光性但討厭強光。經濟價值 該魚肉厚刺少,家庭多以紅燒、糖醋、熏制、味道尚好。除鮮食外多醃製成鹹魚出售。另外,羽鰓鮐和鮐魚一樣...
浮游生物 所謂海洋浮游生物是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而懸浮在水層中常隨水流移動的一類海洋生物。其中,能通過自身光合作用使海水中的無機化合物轉化成生物新陳代謝所需有機化合物者,我們稱之為浮游植物,不具備這種能力,即必須以浮游植物為餌者則稱為浮遊動物。據初步統計,世界各大洋中能...
在深海魚類中,圓罩魚屬的個體數量最多,魚的個體小,長僅5~6厘米,頭大,暗褐色,其鰓可濾食浮遊動物。不成群,個體之間約保持3米的距離。主要是魚類,其次為烏賊、章魚和蝦等。在1000多種大洋魚類中,生活在深水的約有150種。其中隸屬於角安康亞目的種類最多,約有80種。深海安康魚頭的背側有一柄狀的...
與大陸架相對應的淺海稱為近岸區或近海區,大陸坡以外的廣大海域稱為大洋區。近海區面積小,僅占海洋總面積的8%,但由於陸地大量營養物質注入,因此是生物生長、繁殖的重要場所。海洋的垂直分層 大洋區的水層可垂直劃分為若干帶。①上層帶,下限為浮游植物的補償深度,即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恰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相等的...
蝠鱝是一種溫和魚類,喜成群結隊活動,肌力發達,性格安靜沉穩,無領地行為和攻擊性,行動敏捷,平時棲息于海底,有時浮出水面覓食。蝠鱝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雌蝠鱝常在凌空飛翔時產仔,一胎一仔,繁殖期在每年12月到第二年4月間。蝠鱝壽命20年。蝠鱝頭前長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
藍圓鰺為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常在潮流緩慢、天氣晴朗並有東南風的情況下聚集成群。白天時會集群上浮,使海面呈現灰黑色;而夜間則具有弱趨光性。主要食物包括磷蝦類、橈足類、端足類、介形類等浮遊動物,以 及小魚。東海漁期為5-11月,春汛以產卵群體,個體較大;秋汛以索餌群體,個體較小。產卵適溫15-22度。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