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沃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沃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Dàwò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4年
- 性質:歷史地名
大沃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命名。
大沃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命名。地名含義清朝建村,坐落在一個山窩中,得名大窩,後更名為大沃。歷史沿革民國時期,為大沃村村公所。建國初期,分別為大沃村行政村,大沃村初級農業合作社,大沃村高級農業合作社。1...
李大村村民委員會是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李大村,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於魏崗人民公社,1961年設區化社,屬於魏崗區張沃人民公社,1969年屬於亳縣張沃人民公社,1979年恢復魏崗區張沃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魏崗區張沃鄉,1992年撤區並鄉,成立牛集鎮,設立大權村民委員會,屬於牛集鎮,於...
因村民委員會駐魏灣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於阜陽縣王化區於集鄉。1952年5月劃歸阜南縣,屬於地城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地城人民公社;1961年建於窩大隊和魏灣大隊。1984年3月撤區設鄉、大隊改村,屬洪河橋鄉於窩村;1992年4月,撤區並鄉屬洪河橋鎮於窩村。2006年10月於窩村和魏灣村合併成於沃村...
中腴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地理位置和職能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腴地含義是土地肥沃之地,有上腴地、中、下腴地之分,境內屬中腴地,而得名中腴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腴地鄉中腴村。1958年村名為中腴管區。1961年名為中腴...
讀《圖解村民委員會選舉》有感 古人有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積寸土,無以成千里沃田;不匯眾流,難能聚浩瀚大海。行進中的國家機器,是由一個個基本零件組裝而成。村民委員會,承擔著國家政權在基層的延伸作用,是我國社會管理的基石,只有這樣,從最微小的部分都是聽憑人民的意志構建而成,中國才可以稱為...
王沃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王沃孜,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海孜公社王沃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海孜鄉王沃村;1992年撤鄉並鎮,為祁集鎮王沃村;2006年區劃調整,祁集鎮併入臨渙鎮為臨渙鎮王沃村;2007年並村調整,陳口村、王沃村、祁莊村...
沃水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1984年黃草鎮區劃的村級行政組織機構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因土地肥沃,雨水充足而得名。1984年撤社設鄉設立行政村時,因村委會駐地在沃水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資興縣五區,1951年屬6區,1956年屬黃草鄉,1958年屬鋼鐵公社,1959年屬郴縣鋼鐵公社,1961年屬資興縣黃草公社...
“文”指姓文的人家,“老”指本寫著“垴”,後被改寫為“老”實指較高的地方,“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50年後,屬文老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何堡人民公社,設立文老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尺八區何堡公社;1975年1月撤區並社,屬何堡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尺八區...
大禾田村村民委員會 大禾田村村民委員會,以植物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此地一田,土質肥沃,禾苗生長好,禾桿粗壯,故名。歷史沿革 2015年鄉鎮建制改革,村合併後原村委會撤銷。
樂圩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一較大的圩子,土地肥沃,糧豐人樂,故得名樂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屬椿樹鄉;1958年成立椿樹公社,建勝利大隊;1969年屬江淮公社;1970年屬椿樹公社;1982年勝利大隊改為樂圩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復置椿樹...
倒塘灣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居沃水南岸之河灣坎上,此處曾修有碾坊,因築堰擋水,水流成洄水灣塘,故名。又傳,河心原有一深塘,稍下為激流險灘,有一公雞形巨石潛於水中,俗稱為雞公岩,相傳為雞公精之化身,下水舟楫至此,常觸石而翻。歷史沿革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1961年改屬岩...
祁莊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祁莊,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海孜公社祁莊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海孜鄉祁莊村;1992年撤鄉並鎮,為祁集鎮祁莊村;2006年區劃調整,祁集鎮併入臨渙鎮為臨渙鎮祁莊村;2007年並村調整,陳口村、王沃村、祁莊村合併...
“納”布依語指田,“汪”是苗族的自稱之一,“納汪”是指寨子是一個布依族和苗族聚集的寨子,此地多肥沃良田,由此得名納汪。村委會以所在居民點名稱(納汪)得名納汪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實行新憲制,改區、聯保為鄉(鎮),隸屬冊陽鎮;1958年,建立納汪生產大隊,成立納汪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
沙河村“兩委”班子(中共沙河村支部委員會和沙河村村民自治委員會)現有在編幹部4人,負責全村管理和為民服務工作。班子成員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均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民眾基礎,符合任職條件和上級黨委要求,2015年,在鄉黨委政府領導下積極有效開展工作。但由於村支部書記任職時間較短(不到4個月),對工作不太熟悉...
朱沃村民委員會 朱沃村民委員會是因村委會駐地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其村委會駐地為朱沃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聯盟公社,1979年城北公社,1983年屬於城北鄉,1992年屬於城關鎮,2006年撤銷。
紅嶺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境內山嶺上土壤肥沃呈紅色,故名。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屬中村鄉第四保,新中國成立初為沙溪區禮坊鄉。1958年成立洪木寮大隊,屬上溪公社,1968年成立紅嶺大隊,屬上溪公社。1984年撤大隊設村委會,成立紅嶺村民委員會,屬上溪鄉。2003年撤併村委...
金臘村村民委員會,來源於1984年資興市鄉鎮行政區劃改革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因有一片肥沃猶如如金子般珍貴的田,還有一塊巨石形似蠟燭而得名。1984年撤社設鄉設立行政村時,因村委會駐地在金臘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資興縣五區,1951年屬6區,1956年屬黃草鄉,1958年屬鋼鐵公社,1959年屬郴縣鋼鐵公社,...
梁家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設立,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土地肥沃,得名糧食窖溝,後改稱梁家村。歷史沿革 1945年屬開原縣第五區;1961年為下肥地公社梁家大隊;1984年為下肥地滿族鄉梁家村;2004年4月西下肥村、梁家村兩個村合併,合併後定名為西下肥村,2012年撤鄉設鎮後,為下肥鎮西下肥村。
逯樓村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大隊部駐地逯樓村,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屬於魏崗人民公社,1961年屬於魏崗區後灣人民公社,1969年屬於亳縣張沃人民公社,1979年恢復魏崗區張沃人民公社,屬於張沃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魏崗區張沃鄉,1992年撤區並鄉,成立牛集鎮,屬於牛集鎮。2006年3月3日安溜...
秧侯是一個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寨子周圍山峰連綿起伏。村寨地處乃言河下游,長期受雨水沖刷,形成河邊堆積地貌。村民沿河開墾不少良田,土地肥沃,得名“秧好”。布依語“好”與漢語“侯”諧音,所以改為“秧侯”。村委會以所在居民點名稱(秧侯)得名秧侯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實行新憲制,改區、聯保...
金川村村民委員會 金川村村民委員會是196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農作物十年九收,故名。歷史沿革 1964年建金川大隊;1983年更名為金川村村民委員會;1989年撤銷,下轄報馬川劃歸平川村,石龍劃歸灣溝村。
積穀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相傳很久以前,該地平坦肥沃富庶,有大戶常年積穀囤糧,故古稱該地為積穀。地名含義 該地大戶常年積穀囤糧,故名積穀。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積穀高級社,1958年成立躍進人民公社,積穀高級社改為積穀大隊,1961年區劃調整,積穀大隊隸屬沙市公社,1983年恢復鄉體制,積穀大隊改為積...
西邢村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大隊部駐地西邢,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於魏崗人民公社,1961年設區分社,屬於魏崗區後灣人民公社,1969年屬於亳縣張沃人民公社,1979年恢復魏崗區後灣人民公社,屬於後灣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魏崗區後灣鄉,1992年撤區並鄉,成立安溜鎮,後灣鄉併入...
2011年末,中村鎮轄中村、上閣、張馬、冶內、南河、白華、上峪、下峪、北莊、蒲泓、石務、北嶺、松峪、宋莊、東溝、下川、東川、山辿岩、上川、向陽20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中村鎮下轄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村鎮地處沁水縣西部,東與土沃鄉接壤,南與運城市...
1962年,鄭村鎮增設棗樹腰、潘節、桃掌、決坡4個生產大隊,轄22個生產大隊。1971年,晉城縣郭莊、常店、任家莊3個生產大隊劃歸鄭村公社,轄25個生產大隊。1979年,鄭村鎮撤銷潘節生產大隊,分設潘節、王山2個生產大隊,轄26個生產大隊。1984年5月,鄭村鎮轄26個村民委員會。2001年1月,鄭村鎮轄26個村民委員...
羊群出村 糧食、小麥產量,人均占有示意圖 運礦車輛 第一選礦廠 豹峪溝選礦廠 工業產值圖 煉鐵廠 高爐出鐵 鐵廠產品 礦工來源分布示意圖 下院村交通示意圖 沙石路 楊下線公路 公共汽車停車點 居民庭院 新式門樓 室內一角 集貿市場 舊居 中心衛生站 村廣播室 銅管樂隊 老翁對奕 村民收入增長示意圖 興建中的中心...
其理由如下:(1)現行農村集體土地已基本上分給了村民小組,而鄉鎮集體經濟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已名存實亡,缺乏所有權主體的組織形式;(2)實踐中,集體土地所有權證一般都是以村民小組為地域基礎進行載明的;(3)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都履行或部分履行著行政職能,如果將農村集體(4)村民小組的居民往往...
東甲村現有人口約7500人,分16個村民小組。16個生產隊又分三個村堂口:“匯源坊(星)”、“衝口廟(天)”和“金祐堂(金)”。東甲村委會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村民小組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現有農用土地面積5142畝,人均農用土地面積0.62畝。1999年5月,鄉政府定為“東甲村民委員會”人民政府。改革開放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