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一種地方類型。在王因類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分布區域和範圍大體與王因類型相吻合,並一直延續到大汶口文化晚期。主要遺址除大汶口...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駕莊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時代...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城南30公里處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大汶口文化”內涵豐富,有墓葬、房...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
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所發現的多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刻有陶文的陶器,這些陶文與古文字已有相似之處。圖為一個合體圖畫會意字,“炅”(熱),太陽在雲氣之上,雲氣之下...
早期同山東內陸的大汶口文化差別較大,晚期則存在更多的共同性。目前考古界多數人認為北莊類型是大汶口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詳見“北莊遺址”和“楊家圈一期文化”...
【名稱】:大汶口文化玉錛 【類別】:玉器 【年代】: 【文物現狀】:現存於世 【文物尺寸】:高15.3厘米,長5.8厘米,寬1.7厘米。 ...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發掘的大汶口遺址而得名。遺址位於山東泰山郊區大汶口鎮南部的大汶河北岸,總面積825000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早期的一種地方類型。主要分布於汶河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區,北至泰:山,南抵微山湖,東達蒙山,西臨古運河。該類型延續時間較長,從大汶口...
但遺址中發現的白灰面排房、台基等都是大汶口文化中極為罕見的,具有自身特點,與同區域蒙城尉遲寺遺址中的發現有較多類似之處,可能屬於大汶口文化的同一個類型...
大汶口文化玉器 Jades of the Dawenkou Culture中國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最早於1959年在山東省寧陽縣大汶口遺址發現,出土了鏟、臂環、指環、笄...
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種地方類型。主要分布於濰河、膠河流域,東臨大海,西依沂山,南與陵陽河類型相鄰,北抵膠萊河一帶。主要遺址除三里河外,還有山東省...
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種地方類型。主要分布於沂、沭河中上游地區,東臨大海,西依蒙山,南北分別與花廳類型和三里河類型相鄰。重要遺址有山東省莒縣陵陽河...
大汶口文化中期晚一階段的彩陶,受到來自西面的廟底溝類型晚期彩陶的影響,在彩陶花紋中也出現了變體鳥紋和鉤羽圓點紋。 山東省兗州縣王因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
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種地方類型。主要分布於魯西南、皖北及豫東的部分地區。主要遺址除蒙城尉遲寺外,還有安徽省亳州市付莊、蕭縣花家寺、宿州市古台寺...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
1989年發現。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0厘米。採集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鼎足、鼎口沿等,夾沙紅陶居多,屬大汶口文化類型。苘山新權墓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