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
- 類型:圖象文字
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刻劃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大陶尊上的一種圖象文字。先後在諸城市前寨遺址、莒縣陵陽河遺址、大朱村遺址發現的陶尊文字有:等。據研究古文字的專家、學者考證,釋炅或釋旦、炟,釋旦或炅,釋,即炅的異體字,釋凡,釋南...
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的重要文化現象。陶器上刻畫的圖像文字,通常刻畫在大口尊的口沿下部。在山東省莒縣陵陽河、諸城市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址均有發現。一般為單字,以陵陽河遺址發現的數量最多,迄今共發現有20餘個,不重複的有8-9個,主要以“日、火、山”為主題。這批圖像陶尊文字的分布範圍很廣,...
大汶口文化的象形符號多飾於陶尊上,這種陶尊的器形較大,底部尖小,有的腹部上還有小通孔,因此不是日常生活用器,有可能是用於祭祀的陶器,因此這些象形符號或與祭祀有一定的關係,也許是用以表現被祭祀的宗主、山嶽、土地等神祗和標誌司祭者威力的示意性的紋樣。大汶口文化的象形符號雖然具有文字的因素,並...
大汶口文化,因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而得名,距今大約6100年~4600年之間,前後延續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通過發掘的五十多個遺址和大約兩千座墓葬,考古學家把一個前所未見的時代呈現到了世人面前,人類原始的氣息撲面而來。大汶口人勞動生息在黃河下游和泰沂山系周圍的肥土沃野上,刀耕火種,敲蚌為鐮。快輪制陶...
圖集內容包括中國各族人民歷史上遺留的天文文物:①新石器時代的天文圖案、刻文,如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太陽紋圖案、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天象刻文;②商代甲骨卜辭中的天象記錄;③漢代至明代的各種星圖和天文圖,如漢代帛書《彗星圖》、唐代敦煌卷子星圖、五代吳越墓石刻星圖、北宋《新儀象法要》中的星圖、南宋蘇州石刻天文...
傈僳族古文字考 傈僳族的傳統道德風尚 初探察瓦龍 怒江上游的古老部落 ——西南邊境怒族調查記 從怒江少數民族原始公社的瓦解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演變 從20世紀50年代前彝族奴隸制度看殷周奴隸社會 “耒”、“力”——器考 納西族古籍整理小議 從民族學發現的新材料看大汶口文化陶尊的“文字”邊疆民族和考古“刻...
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的觀念內涵與《周易》陰陽哲學的思想淵源 半山——馬廠文化彩陶藝術的觀念主題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藝術的主題觀念 關於原始社會藝術形式發展跡象的異見 中國史前藝術概述 中國史前時代藝術的起源及傳統藝術特質的萌芽 中國藝術文化“預成圖式”及其發展效應 夏代審美文化試述 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存...
2015年獲得了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尊的複製品,將中國最早的文字收入博物館。館藏精品 文化活動 1999年9月,中國印刷博物館舉辦“印刷精品展”。2011年6月,中國印刷博物館舉辦“紅色印刷展”。所獲榮譽 1997年9月6日,中國印刷博物館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5月,中國印刷博物館被...
傈僳族古文字考 傈僳族的傳統道德風尚 初探察瓦龍 怒江上游的古老部落—西南邊境怒族調查記 從怒江少數民族原始公社的瓦解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演變 從20世紀50年代前彝族奴隸制度看殷周奴隸社會 “耒”、“力”—器考 納西族古籍整理小議 從民族學發現的新材料看大汶口文化陶尊的“文字”邊疆民族和考古“刻木”...
卜辭所見上甲微之前先商王名乾支考,中國最早的史實人物——傳世文獻與出土簡帛所見廣義先商諸王朝王名乾支考,中國最早的城邦守護神——文獻暨甲金文所見十二古國與龍山文化十二城址考,最早的中國——凌家灘遺址出土玉牌飾所見十二星座圖與大汶口文化城址考,人類唯一的思維型文字型系——大汶...
傈僳族古文字考 傈僳族的傳統道德風尚 初探察瓦龍 怒江上游的古老部落—西南邊境怒族調查記 從怒江少數民族原始公社的瓦解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演變 從20世紀50年代前彝族奴隸制度看殷周奴隸社會 “耒”、“力”—器考 納西族古籍整理小議 從民族學發現的新材料看大汶口文化陶尊的“文字”邊疆民族和考古“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