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裝飾紋樣

大汶口文化裝飾紋樣 繼北辛文化發展起來的大汶口文化,以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新石器時代遺址為代表。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淮下游一帶,距今年代為6000多年至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器絕大部分為素陶,陶器上的紋飾有橫列的錐刺紋和劃紋等。僅有少量的繪著黑色花紋的彩陶。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素陶的器形和紋飾多模仿竹製的器物的樣式。彩陶在這時期繁盛地發展起來,常用的彩繪方法是在器表或器物上部施紅色陶衣,然後用黑或白色、亦有黑白雙色並用繪出花紋。這時還出現了以深色寬頻為底襯而上面繪白色花紋的彩繪方法,使大汶口文化彩陶花紋具有絢麗多彩的風貌。這時期的彩陶花紋的樣式很豐富,以幾何形紋樣為主,其中以八角星紋和連柵紋具有特色。也有一定數量的變體鳥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彩陶紋樣以編織紋為主,還出現了類似獸面紋的紋樣。圖案紋樣變得疏朗簡潔。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象牙、骨器上也刻鏤著精細的幾何形花紋。並在一件玉飾上刻著人面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些陶尊上還刻著多種象形的符號,是研究我國古文字起源的重要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