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大歷史觀“視野下的清末”戲曲改良
- 作者:范方俊
- ISBN: 9787104039723
- 頁數:400
- 定價:38.00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4
- 裝幀:平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清末戲曲改良是近現代中國文明碰撞、融合下的時代產物,從始至終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范方俊專著的《大歷史觀視野下的清末戲曲改良》正是充分記錄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發生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情境下,戲曲改良產生的背景、發展歷程和歷史貢獻。本書通過系統的展現戲曲改良的緣起和發展脈絡,結識了社會時局,時代變遷、美學觀嬗變時催生戲曲改良所起到的左右。
作者簡介
范方俊,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後,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西比較詩學的語言闡釋》,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品牌項目《歐美小劇場戲劇影響下的中國現代戲劇社團研究》等。先後在《外國文學研究》、《新華文摘》、《外國文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研究》、《中國比較文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人文雜誌》、《社會科學戰線》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歐洲小劇場戲劇的現代性質及其對美、中現代戲劇的影響》、《後現代主義的現代性之思》、《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的西方語境與中國解讀》、《現代性的尋求》、《中國現代戲劇的“舶來”性質及民族屬性》、《話劇民族化,還是中國化》、《“陌生化”的旅程:從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萊希特》、《米·巴赫金與俄國形式主義的批評對話》、《批評的解剖:王國維“意境論”批評》、《論朱光潛與錢锺書對於萊辛“詩畫異質”說的比較分析》、《洪深論中國現代戲劇的現代性》、《覺世與救心:梁啓超清末“戲曲改良”的過渡性質》等數十篇論文,著有《洪深與二十世紀中外現代戲劇》、《中西比較詩學的語言闡釋》。
圖書目錄
前言“大歷史觀”視野下的中國清末社會的時代變局及戲曲改良
一西學東漸下的清末中國社會的時代變局
二“大歷史觀”與跨文化的比較研究視野
三跨文化比較文學視野下的清末戲曲改良
上編清末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與“戲曲改良”的提出
第一章清末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和“文學革命”的提出
第一節“近代”何謂以及劃定“近代”的標準
一、“近代”在中西詞源學上的分野及“古代—中古—近代”的三段論在西方語境中的時間意識
二、西方社會歷史劃段中的“古代—中世紀—近代”三段論模式
三、劃定“古代—中世紀—近代”時代分段的標準
第二節清末中國社會發生近代轉型的內在根源
一、十九世紀中葉之前的中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狀況
二、西方近代社會的經濟與政治狀況
第三節清末中國社會近代轉型下的“文學革命”的提出
一、十九世紀中後葉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
二、近代“文學革命”的提出
第二章“詩界革命”:以真精神熔鑄新意境
第一節詩文體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正統地位及十九世紀中葉“革新詩歌”的先聲
一、詩文體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正統地位
二、中國文學傳統中的“詩言志”說
三、龔自珍與十九世紀上半葉的“革新詩歌”
第二節“詩界革命”:以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一、“詩界革命”的前後分期
二、“詩界革命”的宗旨:用“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第三節王國維的新“意境論”與“詩界革命”的“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一、意境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發展線索
二、王國維對於中國傳統“意境論”的改造
三、王國維《人間詞話》“意境論”批評對於西洋詩學學術範式及新學語的吸納
第三章“文界革命”:以“新文思”開創“新文體”
第一節中國文學中的“文以載道”傳統及“文界革命”
一、中國傳統文學的“詩文相雜”觀念
二、中國古代文學的“文以載道”傳統
第二節“文界革命”的宗旨:以“新文思”開創“新文體”
一、“文界革命”的提出
二、“文界革命”的“新文思”
三、“文界革命”的“新文體”
第四章“小說界革命”:用新觀念締造“新小說”
第一節“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流變及清末小說繁榮的原因
一、“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流變
二、清末小說繁榮的原因
第二節“小說界革命”之宗旨:以新觀念再造新小說
一、“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的新觀念
二、引外來新思想熔鑄中國國民意識
第三節“小說界革命”與清末小說創作的實績
一、“小說界革命”與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清末“譴責小說”興起、繁榮的原因及其所受的“小說
第五章“別求新聲於異邦”:清末“戲曲改良”的宗旨與途徑
第一節戲曲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特殊定位及清末“戲曲改良”的提出
一、戲曲的緣起及早期流變
二、戲曲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獨特地位及“戲曲改良”的必要性
第二節“以新思想移植於本國”:清末“戲曲改良”的提出及宗旨
一、“戲曲改良”的目的
二、“戲曲改良”的核心思想
第三節“別求新聲於異邦”:清末“戲曲改良”的具體路徑
一、師法莎士比亞等英國文豪開中國戲曲改良之先風
二、師法伏爾泰等法國思哲開中國戲曲改良之道路
下編清末“戲曲改良”的理論主張及主要內容
第六章清末“戲曲改良”的理論主張
第一節歐榘甲《觀戲記》論粵劇改良及對清末“戲曲改良”的示範意義
一、歐榘甲寫作《觀戲記》的緣起
二、歐榘甲《觀戲記》論粵劇改良
第二節陳獨秀《論戲曲》的戲曲改良主張
一、陳獨秀《論戲曲》對於戲曲文體性質的理論界定
二、陳獨秀《論戲曲》對戲曲有益功用的理論說明
三、陳獨秀《論戲曲》對於戲曲改良的具體建議
第三節柳亞子、陳佩忍的《二十世紀大舞台》對於清末“戲曲改良”運動的理論宣傳與政治鼓動
一、柳亞子與《(二十大舞台)發刊詞》
二、陳佩忍與《論戲劇之有益》
第七章清末“戲曲改良”的戲劇創作
第一節清末“戲曲改良”中的戲曲創作劇目
一、清末“戲曲改良”中的傳奇曲目
二、清末“戲曲改良”中的雜劇劇目
三、清末“戲曲改良”中的地方戲劇目
第二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的時代內容和進步意義
一、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中國歷史英雄人物的頌揚
二、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的謳歌
三、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西方列強凌辱中國的控訴
四、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婦女解放的提倡
第三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引入“西法”的改良嘗試
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對於異域戲劇題材的引入
二、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對於西洋戲劇寫作技法的引入
第八章清末“戲曲改良”的舞台實踐
第一節汪笑儂與“時裝新戲”改良
一、立志改良舊戲的“伶聖”:汪笑儂的傳奇戲劇人生
二、《瓜種蘭因》:汪笑儂“時裝新戲”的樣板
三、汪笑儂與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之間的密切關聯
第二節夏月柵、夏月潤、潘月樵與上海“新舞台”改良戲劇
一、夏月珊、夏月潤、潘月樵與上海“新舞台”
二、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戲《潘烈士投海》
三、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戲《黑籍冤魂》
一西學東漸下的清末中國社會的時代變局
二“大歷史觀”與跨文化的比較研究視野
三跨文化比較文學視野下的清末戲曲改良
上編清末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與“戲曲改良”的提出
第一章清末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和“文學革命”的提出
第一節“近代”何謂以及劃定“近代”的標準
一、“近代”在中西詞源學上的分野及“古代—中古—近代”的三段論在西方語境中的時間意識
二、西方社會歷史劃段中的“古代—中世紀—近代”三段論模式
三、劃定“古代—中世紀—近代”時代分段的標準
第二節清末中國社會發生近代轉型的內在根源
一、十九世紀中葉之前的中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狀況
二、西方近代社會的經濟與政治狀況
第三節清末中國社會近代轉型下的“文學革命”的提出
一、十九世紀中後葉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
二、近代“文學革命”的提出
第二章“詩界革命”:以真精神熔鑄新意境
第一節詩文體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正統地位及十九世紀中葉“革新詩歌”的先聲
一、詩文體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正統地位
二、中國文學傳統中的“詩言志”說
三、龔自珍與十九世紀上半葉的“革新詩歌”
第二節“詩界革命”:以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一、“詩界革命”的前後分期
二、“詩界革命”的宗旨:用“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第三節王國維的新“意境論”與“詩界革命”的“新精神熔鑄新意境”
一、意境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發展線索
二、王國維對於中國傳統“意境論”的改造
三、王國維《人間詞話》“意境論”批評對於西洋詩學學術範式及新學語的吸納
第三章“文界革命”:以“新文思”開創“新文體”
第一節中國文學中的“文以載道”傳統及“文界革命”
一、中國傳統文學的“詩文相雜”觀念
二、中國古代文學的“文以載道”傳統
第二節“文界革命”的宗旨:以“新文思”開創“新文體”
一、“文界革命”的提出
二、“文界革命”的“新文思”
三、“文界革命”的“新文體”
第四章“小說界革命”:用新觀念締造“新小說”
第一節“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流變及清末小說繁榮的原因
一、“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流變
二、清末小說繁榮的原因
第二節“小說界革命”之宗旨:以新觀念再造新小說
一、“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的新觀念
二、引外來新思想熔鑄中國國民意識
第三節“小說界革命”與清末小說創作的實績
一、“小說界革命”與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清末“譴責小說”興起、繁榮的原因及其所受的“小說
第五章“別求新聲於異邦”:清末“戲曲改良”的宗旨與途徑
第一節戲曲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特殊定位及清末“戲曲改良”的提出
一、戲曲的緣起及早期流變
二、戲曲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的獨特地位及“戲曲改良”的必要性
第二節“以新思想移植於本國”:清末“戲曲改良”的提出及宗旨
一、“戲曲改良”的目的
二、“戲曲改良”的核心思想
第三節“別求新聲於異邦”:清末“戲曲改良”的具體路徑
一、師法莎士比亞等英國文豪開中國戲曲改良之先風
二、師法伏爾泰等法國思哲開中國戲曲改良之道路
下編清末“戲曲改良”的理論主張及主要內容
第六章清末“戲曲改良”的理論主張
第一節歐榘甲《觀戲記》論粵劇改良及對清末“戲曲改良”的示範意義
一、歐榘甲寫作《觀戲記》的緣起
二、歐榘甲《觀戲記》論粵劇改良
第二節陳獨秀《論戲曲》的戲曲改良主張
一、陳獨秀《論戲曲》對於戲曲文體性質的理論界定
二、陳獨秀《論戲曲》對戲曲有益功用的理論說明
三、陳獨秀《論戲曲》對於戲曲改良的具體建議
第三節柳亞子、陳佩忍的《二十世紀大舞台》對於清末“戲曲改良”運動的理論宣傳與政治鼓動
一、柳亞子與《(二十大舞台)發刊詞》
二、陳佩忍與《論戲劇之有益》
第七章清末“戲曲改良”的戲劇創作
第一節清末“戲曲改良”中的戲曲創作劇目
一、清末“戲曲改良”中的傳奇曲目
二、清末“戲曲改良”中的雜劇劇目
三、清末“戲曲改良”中的地方戲劇目
第二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的時代內容和進步意義
一、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中國歷史英雄人物的頌揚
二、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的謳歌
三、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西方列強凌辱中國的控訴
四、清末“戲曲改良”的戲曲創作對於婦女解放的提倡
第三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引入“西法”的改良嘗試
一、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對於異域戲劇題材的引入
二、清末“戲曲改良”在戲曲創作上對於西洋戲劇寫作技法的引入
第八章清末“戲曲改良”的舞台實踐
第一節汪笑儂與“時裝新戲”改良
一、立志改良舊戲的“伶聖”:汪笑儂的傳奇戲劇人生
二、《瓜種蘭因》:汪笑儂“時裝新戲”的樣板
三、汪笑儂與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之間的密切關聯
第二節夏月柵、夏月潤、潘月樵與上海“新舞台”改良戲劇
一、夏月珊、夏月潤、潘月樵與上海“新舞台”
二、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戲《潘烈士投海》
三、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戲《黑籍冤魂》
第三節清末“戲曲改良”舞台實踐對於新劇場、新舞台的改良與創新
一、清末“戲曲改良”舞台實踐對於新劇場的改良與創新
二、清末“戲曲改良”舞台實踐對於新舞台的改良與創新
第九章清末“戲曲改良”對外國戲劇的譯介
第一節林紓對於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的翻譯
一、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及時代意義
二、林紓《吟邊燕語》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初衷
三、林紓《吟邊燕語》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具體內容
第二節王國維對於德國近代戲劇的譯介
一、王國維對於德國戲劇文豪希爾列爾、格代的譯介
二、王國維對於德國劇作家海別爾的譯介
第三節清末“戲曲改良”對於外國戲劇作品的翻譯
一、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中所翻譯的有代表性的外國戲劇作品
二、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中翻譯外國戲劇作品的意義
結語清末“戲曲改良”的過渡性質及二十世紀中國“新戲”的歷史性出場
一、清末“戲曲改良”的過渡性質
二、“春柳社”的成立及其戲劇改良主張與清末“戲曲改良”之間的關係
三、“春柳社”《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的公演:二十世紀中國“新戲”的新聲初啼
主要徵引及參考文獻
一、戲曲作品及史料彙編
二、中外論著
三、報刊雜誌與論文
後記
一、清末“戲曲改良”舞台實踐對於新劇場的改良與創新
二、清末“戲曲改良”舞台實踐對於新舞台的改良與創新
第九章清末“戲曲改良”對外國戲劇的譯介
第一節林紓對於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的翻譯
一、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及時代意義
二、林紓《吟邊燕語》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初衷
三、林紓《吟邊燕語》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具體內容
第二節王國維對於德國近代戲劇的譯介
一、王國維對於德國戲劇文豪希爾列爾、格代的譯介
二、王國維對於德國劇作家海別爾的譯介
第三節清末“戲曲改良”對於外國戲劇作品的翻譯
一、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中所翻譯的有代表性的外國戲劇作品
二、清末“戲曲改良”運動中翻譯外國戲劇作品的意義
結語清末“戲曲改良”的過渡性質及二十世紀中國“新戲”的歷史性出場
一、清末“戲曲改良”的過渡性質
二、“春柳社”的成立及其戲劇改良主張與清末“戲曲改良”之間的關係
三、“春柳社”《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的公演:二十世紀中國“新戲”的新聲初啼
主要徵引及參考文獻
一、戲曲作品及史料彙編
二、中外論著
三、報刊雜誌與論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