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橫山(安徽風景名勝)

大橫山(安徽風景名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徽風景名勝大橫山地處江淮中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天然氧庫,無南方颱風肆虐,無北方沙塵侵襲,距明光市城區16公里,高程234米,有國家野生自然生態林。衛星地圖上九曲池河如帶串著一塊翡翠長命鎖,山周圍水庫如鑲嵌在鎖上的鑽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橫山
  • 地處:江淮中部
  • 距明光市城區:16公里
  • 高程:234米
特點,景點,板栗林,橫山雙塔,金牛池,法華寺,古城,古井,八景,

特點

大橫山古、神、靜、幻、奇。
一、古:大橫山第四紀造山運動形成,距今已有七千萬年曆史。山上已知有古柴王城遺址、有朱元璋屯兵遺址、有元代“法華禪庵寺”遺址、有元代佛塔兩座、古井、放生池等。
二、神:有許多神話傳說,如楊二郎擔山攆太陽、朱洪武媽吃魚刺坐胎、無意井救山民、仙人洞金犁銀耙助鄉民、情人坡幽會富家女,法華寺古井水消災卻病。
三、靜:大橫山東和南綿延起伏的丘陵,西和北一馬平川以水為主,方圓幾十里無工業污染,無城市喧囂,有深山寧靜。
四、幻:大橫山地處北緯32度,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的氣候特點,闊葉林與針葉林混生,凌晨或梅雨季節山上雲煙聚散,雲層流連忘返,如動態詩如連環畫。
五、奇:1、頂部平坦。傳說當年天上有十二個太陽,烤得莊稼無法生長,楊二郎擔山攆太陽,被長鞭打下來十一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被打瘸了腿,躲到大山背後,楊二郎揮起一鞭向山抽去,攔腰將山打為三節,底部就是大橫山(頂平),上部就是小橫山(頂尖,在東南十幾公里),中間被鞭帶到定遠境內是今天的岱山(群山散亂),太陽藏在大橫山背後一棵馬英菜(麻繩菜,學名馬齒莧,耐旱、莖葉可入藥,有稱長壽菜)底下保留了下來,所以太陽曬不死馬英菜,另外太陽從東山升起時候是一瘸一拐的。寓儒學中庸於故事。2、俯瞰大橫山又象太極圖,西北綠樹為陰魚,東南紅石為陽魚,從山南看是紅色的山,所以山南有定遠紅山鄉,從山北看是橫向的山,所以山北有明光市的橫山鄉,其實是半紅半綠的橫山。法華寺就位於綠色陰魚魚眼部位,寓易學於建築之中。3、橫澗西流。“世間無水不朝東”,唯有橫山水西行,寓哲理與山水之中。

景點

板栗林

大橫山野生板栗林每到秋季碩果纍纍,野生叢林、灌木鬱鬱蔥蔥,野生竹林流綠滴翠,野生中草藥種類繁多;山頂有幾處天池,水草茂盛;山坡有片麻岩,怪石重疊;山間有清泉長流,有一個泉水因為朱元璋喝過,所以叫“龍泉”;山上西北、東南兩處象老鷹嘴(大橫山如是長命鎖這兩處象鏈環);南有仙人洞;山北部有傳說中的財主千金與貧窮青年經常相會的情人坡,至今綠草如毯、幽靜清雅;還有五指溝、猴頭窪、白土窪、小鬼窪;山東南有紅石五穀,谷中有瑪瑙、玉石。

橫山雙塔

法華寺現存佛塔兩座,南塔叫小寶塔七層無剎,高16.9米,為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平面呈六角行,塔建造於自然巨石之上,未發現碑記,具有元代建築風格。雖經風化、雨蝕、人為破壞,依然雄風猶在;北塔叫興慈寶塔,位於北緯32度37分、東經118度00分,現存兩層,殘高11.2米,平面六角,底層單面4米,內有石梯,各層有磚砌腰檐、平座、斗拱,製作精細,塔上盲窗較多,紋飾精美,其形狀令人嘆為觀止,尤其在陽光照射下,透視效果十分動人。是安徽省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元代佛塔,元代佛塔全國少見。1986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塔:位於山腰,有大、小兩座子母塔,大塔名興慈,目前只剩二層,殘高11.2米,為一座仿木構建築手法之樓閣磚塔。《滁州志補遺》中有記載,有證可考為元至正10年(公元1350年)所建,安徽省迄今發現的唯一一處元代佛塔,1986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興慈寶塔西南150米處,有一小塔,俗稱小寶塔,又稱子塔,磚石結構,殘高16.9米。

金牛池

大橫山的山頂有幾個大小不等的水池,大的有幾間屋大,相傳當年放牛的將8條牛趕進去打汪(洗澡),可是到池裡後變成9條,放牛的感到奇怪,把牛趕上來一數,還是8條,天天如此。有一天他們想到辦法看看哪條不是自己的:將自己牛角上繫上紅絲帶,牛趕下去後果真有一個牛角沒紅絲帶。他們下去逮,牛都驚跑了,一條沒剩下,後來有人又看到幾條牛在洗澡,有一條是金牛,只是到跟前就沒了。空落一個金牛池的地方,雖在山頂,常年水不乾。

法華寺

法華寺坐落於明光市橫山鄉境內的大橫山上。北側一塊約六十畝龍鳳地上,始建於元至正十年(1350),抗戰時期100餘間樓閣殿堂毀於戰火,傳說當時寶物和日軍軍械投入深井封埋,今殘磚、斷瓦、柱基、石佛歷歷在目,香火不斷。另有古井兩口、放生池一面、佛塔兩座,南塔七層雖經多次維修無奈西角古磚有被撬開,暴“腹堂”露“筋骨”,危如累卵。北塔剩兩層殘高約12米,叫興慈寶塔,平面六角,底層單面4米,內有石梯,各層均有磚砌腰檐、平坐、斗拱,製作精細,塔上盲窗較多,飾紋精美。建國後幾經國家修繕,終因無人看管,致使風化、雨蝕、人為毀壞,瀕臨倒塌。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外地人來以建寺修塔為名,撬走二層窗欞包金,挖開塔底。元代佛塔全國少見,安徽僅此一處,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

位於山頂平緩處,據傳五代周志世忠柴榮曾在此建過一座古城,所以又稱柴王城,據《盱眙縣誌》記載“柴王城,累石為牆,周圍二里有四門”。古城的輪廓至今仍清晰可辨。

古井

之一,歪井,位於山腳下姬圩境內,相傳天神楊二郎擔山追太陽飲馬時,為馬蹄踩踏所至,至今仍在。
之二:橫山井,位於山腳下小宇莊內,井旁有證可考為元至正年間所挖,至今井水仍清澈可飲用。
之三:無意井,相傳古時山下有窮苦兄妹倆,以砍柴為生,曾在山上砍柴時,從蛇口中救下一隻青蛙,隔年兄妹倆再上山砍柴時,口渴難耐,哥哥暈了過去,妹妹情急之中忽聽蛙鳴,順眼望去,見一口井,井水又清又深,妹妹就用井水救了哥哥,妹妹一不留神那口井又不見了,再想找時怎么也找不著,所以人們認為是那隻青蛙為報救命之恩所變,故稱為“無意井”,據山下人介紹很多人在山上都曾見到過,卻怎么也說不清它的位置。

八景

老鷹嘴:位於大橫山西北,東南兩端,兩端各在山腳下極目遠眺,山的兩端酷似老鷹嘴。
仙人洞:位於大橫山的西南部,相傳洞中曾有神仙居住,神仙見山下農夫整日勞作辛苦,便牽洞中神牛、金耙夜晚為農夫耕田,後一貪財農夫在一道人的點撥下,追牛偷耙,神仙一氣之下關閉洞門從此不再出山。
情人坡:位於大橫山東坡,據傳山腳下有一俊秀青年,在財主家打工,與財主女兒兩情相閱,經常在此約會,而得名,山下相愛的男女至今仍有在此約會的習慣。
五指溝:位於山北,因形似五指抓過而得名。
練兵場:位於山頂古城牆內, 元未朱元章攻打南京城時,在此練過兵,置身其中仍可覺千軍萬馬之勢。
龍 泉:泉水常年不竭,據傳朱元章在此練兵時,常在此飲水,故曰龍泉。
窪 地:知名的有猴頭窪、白土窪、小鬼窪、紅土窪。
看西湖:位於山北250米處的橫山塘,從山上遠遠望去,宛如碧玉鑲嵌於大地之中,又如畫中供人觀賞的兩湖,故曰“看西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