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大橫山

定遠大橫山

大橫山,一座從遠、近,四周看都酷似一個倒置的金元寶之山。該山南北走向,南首略高,象青龍昂首;有五條溝、紅砂溝圍繞,又似那青龍舞動的龍爪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遠大橫山
  • 地址:定遠
  • 還叫:“大荒山”
  • 習慣叫:大橫山
  • 形成於:1.46億年前
  • 隸屬定遠縣拂曉鄉
概況,相關,

概況

大橫山,還叫“大荒山”。不過,人們總習慣叫大橫山。大橫山山體雖說四開五裂,但山頂卻一馬平川,土質肥沃,綠樹成蔭。在那開闊的地面上卻神奇的獨臥著一個個如老水牛般大小的黑色玄武岩石塊,更有甚者大似三間房屋。大橫山玄武岩石頭有個特點,它土層里沒有石根,而是全裸在土壤上面,象人工擺在那裡一樣。難道說是玄武岩自身在膨脹生長?還是鬼斧神工?不得而知。根據測定:大橫山玄武岩的形成於1.46億年前。由於年代太久遠,人們只能望而嘆之。
大橫山南首,屬定遠縣拂曉鄉管轄,是著名的紅砂溝地帶;最近經省地質專家鑑定:屬於“丹霞”地貌。岩石層遭受大風剝蝕,日積月累,岩層逐漸往裡凹的形態;山包上的土質又鬆軟,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垮塌成陡峭的山壁,經過千百萬年的演變,才能形成“雅丹”地貌,我省獨一處,有極高的旅遊欣賞價值。
大橫山法華塔與“雅丹”地貌遙呼相應。法華塔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一年。法華塔結構堅固,建築優美,是我省唯一保存下的元代古塔。
沿大橫山頂周圍有一道隆起的埂嶺,傳說是柴王在這兒修城,因種種原因城池沒有建成。
說大橫山為一條青龍,那么在這條青龍龍首下分隆起一道四公里長的山脈。在這個山脈上築有四座封土完好的古墓:稱大雙墩、小雙墩。地理先生認為四座古墓恰好壓在龍脈的中段和尾端;乃大福大貴之人家。兩個大雙墩封土堆高几十米,占地面積幾十畝;小雙墩次之。四座大墓封土合計幾十萬立方米。經測定:古墓封土不是就地而取,卻是取自幾里外的河灣淤積白土。這種土壤防水滲漏性能特別好。當年運輸條件何等低下,能做大這樣規模的大墓,可見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

相關

定遠縣誌》記載:“定遠冢墓見於故籍之最古者,為晉獻公驪姬冢。《太平寰宇記》云:在定遠縣東八十里有雙墩,蓋所謂晉獻公。”
春秋時期的晉國很強盛,占領了中原多個省份,其中安徽也屬於晉國管轄。
晉獻公於公元前(677年)立位晉國君主,在位26年。晉獻公5年,公元前677年,晉國兵伐驪戎,得驪姬及妹妹,二人受到獻公寵幸。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獻公寵姬亂了晉國。晉獻公死於公元前(651年)。獻公死後,諸侯們諸殺了驪姬及其妹妹,死後葬於大橫山腳下。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寫詩道:“驪姬北原上,閒骨已千秋。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獻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讎……”
春秋時代晉國已過去2700年,雙墩依舊;但願晉獻公和驪姬在墓里長久安寢。
大橫山龍脈寶地也沒有永保晉朝萬代千秋,當年稱霸中原的晉獻公和自己的寵姬驪姬選擇大橫山風水寶地而長眠,可見定遠縣的古代知名度及大橫山的靈氣。“雅丹”地貌便是乾旱的象徵,而晉代君主把陵寢建在“雅丹”地貌範圍內,說明古代君主具有豐富的地理知識。
晉獻公和驪姬的故事以被拍成了電視劇播放,可能是獻公生活的年代距現在約2700多年,時間過於久遠,大家沒有注意。可以說,定遠縣境內雖有虞姬墓、魯肅墓、蘭玉墓等數座古墓,但沒有一座能和橫山腳下獻公、驪姬墓之比較。無論從古墓的封土程度,還是墓主人的身體,晉獻公和驪姬的大墓,在全省又是獨一無二座。
大橫山有元代建築的法華塔,有千百萬年前形成的“雅丹”地貌,又有春秋時代君主陵墓,打造一下這些品牌,足以吸引世人眼球。
大橫山腳下四座古墓,如果說大雙墩安葬晉獻公和驪姬,那么小雙墩又將安葬著什麼人,這有待於歷史考查。
在打造大橫山旅遊品牌時,加入晉獻公和驪姬的故事一定會使旅遊品牌效果事半功倍,會有更多世人踏入定遠縣東部那片熱土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