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景觀
歷史
1938年6月,侵華日軍占領安慶後,為了達到控制白兔湖、嬉子湖、高賽湖等沿江湖泊,打通貫穿安慶至武漢的桐城東、西大路陸上通道,從安慶經東西大路向武漢運送兵員、戰略物資,並直逼武漢之目的,於1938年秋兩次派兵進犯大橫山。中國國民政府為保衛大橫山這一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先後派出安徽省保全第5團、國民政府軍第48軍176師等部隊在此駐守,並在山上修“之”字形環山戰壕四道,築碉堡四座,其中主凋堡設於嶺頭制高點上,面積為40平方米,以此阻止日軍進軍進攻。從1938年至1944年間,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此反覆展開爭奪戰,僅有史可查的大小戰鬥就達7次之多。在大橫山保衛戰中,中國守軍傷亡千餘人,日軍也付出死傷近千人的慘重代價,故日軍稱“大橫山”為“大虎山”。
1938年9月,侵占安慶和沿江一帶的日軍兩次進犯大橫山,駐守練潭大橫山的國民政府軍和安徽省保全5團奮起反擊,中國共丅產黨領導下的桐城學兵隊積極配合作戰。第一次,中國軍隊雖有損失,但日軍亦傷亡300餘人,最後被迫撤退。時隔不久,日軍出於報復,動用重兵向駐守大橫山的中國軍隊發起了第二次瘋狂進攻,並短暫占領大橫山。在此戰中,中國軍隊傷亡400餘人,武器裝備損失較大,日軍傷亡50餘人。
1939年秋,日軍對駐守大橫山的中國軍隊又發動了兩次瘋狂進攻:9月初,日軍進攻大橫山,因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軍在進攻大橫山受阻後,轉而攻占了羅嶺除家祠堂、橫山鋪等地,殺人放火,無惡不作。9月28日,駐安慶日軍300餘人夜襲並占領了練潭鎮,繼而於天亮時分向大橫山發起進攻,176師526團團長莫敵率部在日軍必經之道布下伏兵,雙方激戰一晝夜。中國軍隊斃傷日軍200餘人,並乘勝追擊,收復了練潭鎮。日軍此次進犯行動因損失慘重而宣告失敗。
1942年夏,盤踞在安慶的日軍第116師團兩個中隊為擴張戰果,乘坐汽艇由長江北上進入桐城境內的白兔湖。當時駐白兔湖西岸的176師527團第3營在團長楊創奇上校的指揮下,退至湖邊大橫山上設伏,擊潰日軍,斃傷日軍甚多,查被擊斃日軍中有佐級軍醫一名。
1944年3月2日,駐安慶日軍第13師團第13步兵旅團一部乘汽船沿菜子湖進犯羅嶺。新四軍7師沿江支隊與國民黨176師527團聯手狙擊,設伏於大橫山東北麓村莊,斃敵200餘人,傷百餘人,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在短兵相接的過程中,176師下士農有德等在危急關頭,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該山南坡建有在此次戰鬥犧牲的農有德等抗日陣亡烈士墓,立有碑石。墓、碑至今尚存,每到清明,當地政府及民眾均上山祭掃。
10月23日,駐安慶日偽軍兩個營再度進犯大橫山。守軍國民政府軍176師長李本一率527團楊創奇部痛擊來犯之敵,激戰一晝夜,176師雖有較大傷亡,但入侵之敵全部被殲。敵人妄圖攻占大橫山的陰謀被徹底粉碎。
在大橫山保衛戰中,國民黨抗日部隊第176師、安徽省保全第5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四支隊、桐城抗日學兵隊、新四軍沿江支隊,以及廣大抗日民眾,形成了強大的民族統一戰線,同仇敵愾,共同譜寫了抗擊日寇的光輝篇章。在此獻身的共產黨人、國民黨抗日將士及抗日民眾,將如同大橫山一樣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中!
傳說
地圖信息
地址:安慶市桐城市
![地圖信息](/img/3/3b2/a1bf6f97a7ceee046d9dba32f5ce.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