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溝群

甘肅地質局第二區測隊五分隊等1977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甘肅南大柳溝(班賽爾山南坡)。本群為前人所劃分的奧陶系中統,為一套碳酸鹽岩與細碎屑岩的互層,分為三個段;本群厚4384—5046m(上段厚1314—1788m;中段厚2018—2152m;下段厚1052—1106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柳溝群
  • 外文名:Daliugou Gr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10
簡介,命名,沿革,特徵,分布,備考,

簡介

大柳溝群(Daliugou Gr)的時代屬青白口紀。分布於北祁連山一帶。為一套碳酸鹽岩和細碎屑岩互層,厚4384~5046米,含微古植物Leiominuscula sp.、Protosphaeridium sp.和疊層石Linella等。與下伏薊縣系鏡鐵山群和上覆震旦系白楊溝組均為不整合接觸。

命名

甘肅地質局第二區測隊五分隊等1977年命名;中國地層典編委會、邢裕盛等編著,1996年介紹。命名剖面位於甘肅南大柳溝(班賽爾山南坡)。

沿革

本群為前人(中國科學院祁連山隊1960年)所劃分的奧陶系中統。1972年甘肅地質局第二區測隊湯光中等發現微古植物及疊層石,命殼婆擔名大柳溝群,時代改為震旦紀湯光中(1979)、錢家琪(1986)將該群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岩組,並將時代歸屬於新元古代青白口紀。

特徵

本群為一套碳酸鹽岩與細碎屑岩的互層,分為三個段;下段為灰色、灰黑色及少量黃灰、灰綠色結晶灰岩、白雲質灰岩、泥灰岩和紫紅色頁岩、砂質板岩、鈣質粉砂岩的韻律互層,底部有不穩定的礫岩;中段為灰紫色、紫紅色厚層富鉀泥質岩、碎屑灰岩與灰色厚-巨厚層狀白雲質灰岩、白雲岩互層,夾雜色鈣質板岩、黑色炭質板岩及含鐵石英砂岩及含粗巨礫安山玄武岩;上段之下部為雜色粉砂質板岩、鈣質泥板岩、粉砂岩及灰岩、灰黃色泥灰岩、泥質板岩之薄層韻律式互層,上部雄芝道為灰及灰紫色中—厚層狀白雲質結晶灰岩、白雲岩與灰黃色泥質灰岩、灰綠嫌屑腳色板岩不等厚互層夾礫岩透鏡體。本群上段及下段含微古植物Leiominuscula sp., Protosphaeridium sp.,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rachysphaeridium sp., Leiosphaeridia sp., 等,在下段及中段還產疊層石Linella f. 等《甘肅省區域地質志》1989)。

分布

本群主要分布在北祁連班賽爾山南坡、甘肅肅南縣白楊溝、小柳溝、夾皮溝大柳溝、白土灣等地。其底部呈角度不整合覆蓋於薊縣系鏡鐵山群之上;上部為震旦系白楊溝組所不整合覆蓋。本察她狼群厚4384—5046m(上段厚1314—1788m;中段厚2018—2152m;下段厚1052—1106m)。洪循

備考

編撰者 :高振艱紋付厚寒紙詢催家
作者1 :甘肅地質局第二區測隊五分隊
年份1 :1977
作者2 :湯光中
年份2 :1979
作者3 :錢家琪
年份3 :1986
系名 :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