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枳殼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四。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基本介紹
- 名稱:大枳殼丸
- 出處:《御藥院方》卷四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枳殼(麩炒,去瓤)、茯苓(去皮)、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制)、半夏(湯洗七次)、人參(去蘆頭)、木香、青橘皮、陳橘皮(二味各湯浸,去瓤,焙乾,稱)、京三棱、蓬莪術(二味煨香熟)、檳榔、神曲(炒黃)、麥櫱(微炒)各一兩,乾生薑半兩,牽牛(揀淨,微炒)、大黃(錦紋者)各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飲食後生薑湯送下。
主治
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附註
《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實,名“木香枳殼丸”。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仁術便覽》釋義》:“凡由氣機郁滯,臟腑功能失調而至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胸脅脹痛,或易怒欲哭,或嚴重有異物感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症,稱為郁病。本病病因不外兩個方面,外因為情志所傷,內因為髒氣易郁。其病機主要為氣機郁滯,臟腑功能失調。各種鬱症候均可用越鞠丸、交感丹。如因氣滯而郁,可予開郁湯。如因上盛下虛至郁,可予秘傳降氣湯;如鬱症有惡寒發熱,類瘧疾者,可予抑肝開郁湯;如因酒食傷,胸膈痞悶疼痛,飲食不消,兩脅刺痛,嘔逆噁心,可予大枳殼丸。”
方論選錄
《醫學匯函 中》:“王安常日:夫飲食勞倦傷而內熱者,乃陰火乘其坤土之位,故內熱以及於胸中也。《內經》有雲“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惟以溫藥以補元氣而瀉火邪,蓋溫能除大熱耳。故東垣立補中益氣湯加減以治之,其惠也不其大哉!然飲食所傷,又當分別⋯⋯其他如木香分氣丸、枳實導氣丸、大枳殼丸之類,雖無補益,然施之於物,暫滯氣不甚傷者,豈不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