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矮小
灌木, 植株高度5-20厘米,藤狀
枝條蔓延約2米。葉子為圓形或倒卵形;花呈白色或淡紅色,是鐘狀;漿果呈球形是紫紅色。它長有5-10毫米的卵形葉子和深粉色花朵,彎折的花瓣和裸露的雄蕊指向前方,整體看起來很像鶴,花朵就像鶴頭和嘴,它的
果實是長2-5厘米的卵圓形漿果,由白色變深紅色,吃起來有重酸微甜的口感 。大果越橘的花期在9-10月,果期在11月以後至次年8月。
生長環境
需冷量:大果越橘主要分布於北美濕地,生長期間需要一定的低溫處理,否則大果越橘無法休眠。休眠期間的溫度必須小於7.2℃,同時積累650-1200小時 ,最好滿足800小時以上的低溫,且最理想的休眠條件是連續0.4-0.6℃的低溫。較暖的溫度條件不利於大果越橘的冷量積累,會導致植株衰弱、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
抗寒與凍害:抗寒性是果樹在遭受寒冷侵害時的抵抗能力與適應能力。大果越橘的抗寒能力十分強,最低可以抵抗-30℃的低溫環境。儘管其抗寒能力強,但溫度、水分等因素也不容忽視,以免造成凍害發生。遭遇凍害常見症狀為直立莖枯死或生長異常、出現傘狀花、出現葉腋芽及頂芽或中軸基部變黑等。露地栽培可以通過冬季灌水來提高大果越橘的抗寒性。在東北寒冷地區栽培時,應選擇抗寒能力強的品種,在大面積栽植前進行抗寒鍛鍊,或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自身抗寒性,以保障產量。於志民等人的試驗結果表明,覆蓋物+澆水15升/平方米處理就可以保證露地安全過冬,當封凍水沒過植株頂端10厘米以上時完全可以安全越冬。
光周期:大果越橘的花芽形成需要一定的光照時間。研究發現光照時間8-16小時,養分含量持續增加並在光照16小時時到達最高點,短日照時間8-9小時最為合適。因此,其花芽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具有一定時間的短日照處理。
光照條件:大果越橘為陽性植物,在光照條件下能夠更好地生長。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光往往導致高溫,易造成水分虧欠,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影響生長發育。田間管理時可以通過科學修剪、適度遮陰等方法調整光照強度,這樣既可以保證其光合活性,又不會傷害其新葉的生長。
光質: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的調節主要體現在植物葉綠體形成、光合色素合成、葉片氣孔運動、葉片伸展和碳同化等方面。大果越橘的根系雖未經光線直接照射,但在不同光質下仍表現不一。其中紅光處理的條件下根誘導率高,長勢強,利於根的伸長和新根的發生。另外,光質影響花青素的積累,其中紅光最有利於果實中花青素的合成,其次是太陽光和紅光到遠紅光之間波長的光,再次是遠紅光和白光。
水分:大果越橘對水分非常敏感,喜濕潤土壤。但由於其根系淺且生長慢導致其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差。北美原產地大多將其栽培到濕地以確保充足的水源,在晚秋晚霜來臨之前進行灌水將植株全部淹沒、結冰,直到早春晚霜過後才將水排掉,避免水分缺失及霜凍等環境因素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栽培地必須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設施。對比不同大果越橘種類和品種,株叢較矮的抗澇性更強。
適宜大果越橘栽培的土壤類型和結構:大果越橘是淺根系植物,需要種植在疏鬆、通氣良好、含水量充足、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或者沙土。較其他適應能力強、環境要求低的果樹,其對土壤結構和類型的要求更為嚴格。
土壤:土壤pH對大果越橘品質有直接影響。大果越橘喜酸性的
泥炭土和沙土,最合適的土壤pH為4.5-5.5。泥炭土本身具有較高的酸性,栽植前,可以將其加入園土中改善土壤條件,或者使用硫磺粉調節土壤pH,達到適宜的生長環境。
土壤有機質:研究發現,將不同基質混合利用能夠起到改變土壤理化性質的作用,按照泥炭、河沙、園土體積等比例混合或泥炭、河沙、園土、松針體積比3:1配製時,土壤通透性及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增加,能提供最理想的土壤條件。雖然土壤有機質的含量與大果越橘品質、產量不呈正相關,但其生長所需的土壤有機質還是必要的,且有機質含量維持在6-9%最佳。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北部的麻薩諸塞州、威斯康辛州、緬因州等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州,哥倫比亞州以及南美的智利、歐洲的東北部;在中國長白山和興安嶺地區有野生種、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也有分布。生長在寒冷地區。
育植技術
園地選擇
最基本的3個栽培條件是氣候、園地和品種。由於大果越橘獨有的生長特性,多於濕地條件下建園,儘量選擇光照充足且通風良好的地塊。種植地選擇最好在低洼地、草甸地、溝谷等有機質含量豐富、水分充足且pH較低的酸性土地。果園周邊注意配置充足水源,不單用於防治霜凍,還可用於噴藥、灌溉,同時為果實成熟時特殊的水收方法提供便捷條件。建園時最好栽植多個品種進行搭配,發揮異花授粉的雜交優勢,從而避免生存率低。
苗木選擇與定植
苗木的選擇:苗木選擇對栽培成活率及後期結果有重要影響。選擇苗木時應選擇根系發達、枝條圓潤有韌性、表面多有皮孔且斷面呈綠色的苗木。優質苗木一般有主枝5-6條,主枝上芽苞數量多且豐滿,最好在苗木休眠期進行購買,一般選購1年生苗定植。
定植方法:通常採用平畦栽植,定植期可選在春、秋兩季,秋季定植最佳。寒冷氣候地區定植時間最晚不能超過5月中旬,避免對生根造成影響。建園定植時株行距設為20×20厘米,定植深度為10厘米左右,定植後澆1次透水。需要注意的是黏重、有機質含量低、板結的土壤應在定植前1年摻入泥炭、河沙、鋸末等進行改良。定植後進行主枝修剪,每株苗木保留2-3個主枝即可。
肥水管理
種植土壤所需水分多,進入5月中旬要及時補充水分,集中灌溉可在6-7月進行。栽培採用噴灌、滴灌、滲灌等灌溉方式,要澆透封凍水及萌動水,生長期要少量多次澆水,以保證田間小氣候濕潤同時提高養分利用率。
在新梢生長和花蕾形成時噴施葉面肥以補充根部施肥的不足。在生長周期應施肥2次,分別為開花前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第1次以氮肥為主,利於培育壯苗;第2次以磷、鉀肥為主,促進果實膨大、果實著色。為補充營養元素,也可以在落葉期施用有機肥料。除了腐熟的羊糞、牛糞、兔糞,還可施入農家肥、腐熟的豆餅或花生餅、沼氣液等,施肥量可根據大果越橘的長勢和產量靈活掌握。
除草
大果越橘植株矮小,要及時進行人工或化學除草。在雜草生長旺盛的季節,需保證每10天進行1次除草工作,儘量不採用機械除草的方式,避免對根系造成傷害。
修剪
截至到2022年大果越橘的栽植管理尚未達到標準化,未形成完整的整形修剪標準。現階段栽植需要採納現代科學的修剪技術,提高果品產量與質量。
3年生及3年以上生的植株,主要進行夏剪、采後修剪和秋剪。夏剪時主要疏除枝條生長過密的部位以更好通風透光,留1個較短的乾,幹上選留3-5個方向合適的主枝即可。采後修剪以疏除病蟲枝、弱枝、交叉枝為主,恢復樹勢。秋剪主要為短截新枝、剪除未成熟的新梢。
防寒越冬
冬季防寒常使用注水結冰層的方法。11月中下旬果園內土壤夜凍晝消時,應在整個低畦內注滿水將整株浸泡在水中,要灌足、灌飽。除此之外,冷棚防寒也是越冬防寒的常見方法,在花期時要注意通風透光,控制棚內溫度不宜超過25℃,避免造成花芽傷害,影響產量。
病蟲防治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圍繞大果越橘的生長發育規律摸索栽培條件下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措施,加強優質抗病蟲品種選擇。
已發現主要病害為葉枯病,多從葉緣、葉尖侵染產生,具體表現為葉脈失綠,同時出現紅褐色、灰褐色病斑,嚴重時引起全株枯黃死亡。造成葉枯病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當、過量地施用化肥,調節土壤酸度時有偏差,種植密度過大等。葉枯病發生後通常要注意栽植密度的控制,確保通風透光,灌水時改為滴灌,減少病菌傳播。可用波爾多液、托布津、苯萊特進行藥物防治,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主要蟲害為蠅、蛾類、天牛和蝽象等,發生期應及時噴施氯氰菊酯、避蚜霧超微可濕性粉劑、滅蚜松乳油、辛硫磷乳油、敵敵畏乳油等進行化學防治。
主要價值
大果越橘含有豐富的濃縮鞣酸,即原花青素、濃縮單寧酸、多酚類提取物,可有效抵抗細菌粘附於組織的上皮細胞,能夠抗感染、抗氧化、抗腫瘤等,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水果。大果越橘提取物不但能提高血漿的抗氧化能力,而且保護了血漿中紅細胞的抗溶血和細胞抗氧化活性。因此,被譽為天然抗氧化劑,具有極佳的美容養顏功效。
大果越橘不僅果實營養豐富,其植株也可作為觀賞植物。其花朵呈深粉色,果實鮮艷呈紫紅色,顆粒飽滿且晶瑩剔透,作為室內盆栽花卉、園林綠化材料都非常適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