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核果茶(學名:Pyrenaria spectabilis (Champ.) C. Y. Wu et S. X. Yang ex S. X. Yang)是山茶科核果茶屬植物。常綠喬木,高10-15米,胸徑20-30厘米,主幹直,樹皮灰褐色,嫩枝略被微毛。單葉互生,葉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花兩性,單生於枝頂葉腑,花冠淺黃色。朔果木質,近球形,長2.8-3.5厘米,徑2.8-3.8厘米。種子不規則形,有長三角形、扁形、棱形等,棕褐至黑褐色,有光澤。種殼骨質,極堅硬,外種皮厚,內種皮薄,無胚乳,子葉大。
分布中國的廣西、廣東、湖南、福建和雲南等地均有分布,廣西主要分布在賀縣、陽朔等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400-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
大果核果茶樹形美觀,樹冠濃密,枝葉翠綠,花朵美麗,果碩大,花果期長,是優良的觀賞樹種,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適宜在亞熱帶地區的街道、小區、庭院、公園、風景區等地種植。木材堅韌,紋理密緻,材質重,切面光滑,是製作高級家具、雕刻、工藝製品的優質用材;種子含油,可作工業用油。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0-15米,胸徑20-30厘米,主幹直,樹皮灰褐色,嫩枝略被微毛。單葉互生,葉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
花兩性,單生於枝頂葉腑,花冠淺黃色,花瓣5,外面有絹毛,雄蕊多數,花絲分離,5-8輪,基部與花瓣連生,子房上位,3-5室,每室有胚珠2-5顆,花柱合生。朔果木質,近球形,長2.8-3.5厘米,徑2.8-3.8厘米,淺黃色,密被絨毛,花柱及萼片宿存。種子不規則形,有長三角形、扁形、棱形等,棕褐至黑褐色,有光澤。種殼骨質,極堅硬,外種皮厚,內種皮薄,無胚乳,子葉大。
近種區別
該種和小果核果茶(Pyrenaria microcarpa Keng)相似,但葉較小,長6.5-11.5厘米,寬2.5-3.5厘米;蒴果直徑約2厘米;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
產地生境
分布中國的廣西、廣東、湖南、福建和雲南等地均有分布,廣西主要分布在賀縣、陽朔等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400-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屬中性偏喜光樹種,幼樹耐蔭,喜濕潤氣候,能耐-6℃左右的低溫及霜凍,但不耐長久嚴寒。自然分布區年降水量1350毫米,多生長於山谷濕潤處。耐水濕,但忌積水,喜生於排水良好的酸性土,鈣質土不宜種植。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一般肥力中等的荒山地都能生長較好,在乾旱貧瘠地生長較差。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成熟後用採種工具採集果實,將採得的果實堆放3-5天后置日光下曝曬,開裂後取出種子。種子大小差異較大,太小粒的種子不宜播種。種子不能在日光下暴曬,在通風處晾乾,適宜的含水量為10%左右,出種率18-22%。種子乾藏於室內蔭涼處或拌沙貯藏,貯藏期為6-8個月。播種前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播後30天以後開始發芽,發芽時溫度宜在15℃以上,發芽率為40%左右。種子先播種於沙床,發芽後移栽至容器中培育。
扦插
插穗:插條是影響扦插成活率和生根遲早的主要因素,插條選小於10年生的實生母樹中、上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穗條長10厘米左右,每穗條上部至少有一個腋芽。採集的穗條浸於ABT2號生根粉0.01%溶液中1小時。
扦插方法:扦插時間分夏插和秋插 ,夏插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秋插為9月中旬。扦插株行距按6厘米×10厘米,即每畝可插11萬株左右。扦插時用比插條略粗的小木棒垂直地面插一個洞(可防止插穗表皮被插壞),將插條放入洞內,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用手將土壓實,插緊、插正。插後應及時澆透水。
栽培技術
大苗培育:1年生以後出圃種植或移入圃地培育綠化大苗。作園林觀賞大苗培育,在苗圃的初植密度為1米×1米,宜在春季移栽。
種植:種植穴需用大規格,施基肥。苗木需帶土團,修剪部分枝葉,淋足定根水。
撫育:種植後頭3年應加強除草、施肥等管理,每年施肥1-2次,重視修枝整形,增強觀賞效果。
主要價值
觀賞:大果核果茶樹形美觀,樹冠濃密,枝葉翠綠,花朵美麗,果碩大,花果期長,是優良的觀賞樹種,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適宜在亞熱帶地區的街道、小區、庭院、公園、風景區等地種植。
經濟:木材堅韌,紋理密緻,材質重,切面光滑,是製作高級家具、雕刻、工藝製品的優質用材;種子含油,可作工業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