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遺蹟
始建於漢代的
漢文帝劉恆母親薄姬的衣冠疑冢即大李樓薄姬冢,大李樓太三樓。
地理位置
大李樓村位於長橋鄉東部,處於郟縣、襄縣、禹州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的中心位置,也處於冢頭鎮和王洛鎮的中點,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上有名的許洛古道就穿過村子。
大李樓傳說
大李樓村位於郟縣長橋鎮,是方圓十幾里有名的大村子,村中以李姓居多。關於村名的來歷,當地流傳著一個優美的傳說。
傳說清朝時,康熙皇帝微服私訪,帶領幾個隨從從京城出發一路南行。每到一地,就尋訪民情,查問民生,與百姓談貧問苦,從不驚動地方官,以獲得真實情況。這天,久雨後的天空太陽高照,萬里澄清,白雲疏淡。他們來到郟縣長橋一帶,看到鎮上店鋪林立,車水馬龍,賣紅薯的、賣雞蛋的、賣布的、算卦的等等,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當時,康熙已平定三蕃,收復台灣,國家安定,百姓樂業,滿清入關幾十年就取得如此業績,呈現出盛世景象。特別是中原歷經戰亂,人煙稀少。如今,這裡早已拂去戰爭的創傷,人民生活安閒,康熙不禁龍顏大悅,就在悅來酒店住下,品嘗這裡的美食,與民同樂。因晚上多喝了幾杯寶豐酒,加之舟車勞頓,秋風漸涼,康熙就生起病來,茶飯不思,心煩意亂。
皇上有病這可急壞了一班隨從,御醫急忙拿出御藥,可吃下之後仍不見效。隨從太監悄悄外出訪醫,得知鎮北邊十幾里有個李家莊,莊上有個李郎中,年方四十,醫術高超,人稱“小華佗”。但此人因侍奉老母,一心行孝,從不外出行醫,凡有病之人皆上門尋診。太監沒有辦法,就稟告皇上看能否讓地方官去請。康熙一聽,當即來了精神,心想此人醫術高明又是至孝,可謂鄉野奇人,國之瑰寶,就親自登門拜望。李郎中看到康熙天庭飽滿,儀表不凡,談吐機智,非一般之人,經問切把脈,開了兩服中藥,說吃了就病除無需再來。然後從岐黃脈理、懸壺濟世到治國安邦、民生國計,與康熙侃侃而談。康熙聽了感到血脈暢通,心情爽然,就說我是京城來的,以後有啥事就去找我。李郎中說京城那么大,茫茫人海,何處能尋?康熙說我家好找,京城最大的門樓那家就是,只要你啥時能去,就一定能找到,我可是等著你哩,千萬要來啊?
幾年後,李郎中的母親去世,在服喪期滿後,他就動身前往京城。一路上,他走街串戶,走到哪裡就免費為百姓看病,深得人們尊重。到了京城後,他一面行醫,一面打聽。這天,剛好當年的隨從太監外出,看到李郎中在行醫,就上前相見。至此,李郎中才徹底明白,京城最大的門樓就是皇宮,當年診病的就是當今皇上。進宮後,李郎中與皇上又是徹夜長談,最後康熙要封李郎中為御醫,長留宮中,跟隨左右,享受榮華富貴。李郎中說我不想在深宮中只侍奉陛下,要像華佗那樣雲遊天下,為陛下醫治萬民疾苦。康熙見李郎中如此大義,深為感動,就封李郎中為“見官齊”,意思是不論走到哪裡,不管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是地方七品縣令,遇見誰就和誰官品一樣,享受一樣待遇,並敕旨在李家莊建造樓房一座,供李郎中安享晚年。聖旨傳下,本地各級大小官員不敢怠慢,立即大興土木建造。李郎中從京城還未到家,樓房就建成了,式樣與皇宮差不多,顯得十分氣派威風。望著皇上親自賜名建造的“大李樓”,李郎中心潮起伏,眼含熱淚,面北連呼吾皇萬歲,國泰民安。
從此李家莊就改名為大李樓村起,並日益發展為一個大村子。雖然,歷經風雨的大李樓早已破敗不堪,但人們似乎仍能聽到那美好的往事。這正是“春風浩蕩晏清平,懸壺濟世為蒼生。人去樓空憶聖賢,今猶唱杏林聲。”
傳說二:
“大李樓村位於郟縣長橋鎮東部,村中以李姓居多。乾隆年間村中有一名人李台三,早喪父母,壽百歲而終。年輕時仗義疏財,深的四方讚譽。乾隆二年,縣令舉薦他行事上大吏,旌表其為“義士”。並在許洛古道上建立起一座高大青石坊,為“義士坊”。上書“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中楣上是乾隆御筆親書“見職平”。每天來訪的官員、紳士,絡繹不絕,車馬盈門,門庭若市。
義士坊與1953年扒掉,僅存李台三墓和殘碑一座。1984年10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已劃定了東西長134米,南北寬160米的保護範圍。村中清代建築頗多,太三樓、李家祠堂保存尚好,護寨河、寨牆猶存,村北有西漢漢文帝劉恆母親薄姬的衣冠疑冢。
原西起冢頭鎮,東至長橋鎮大李樓村,墓群長達5公里余,經多年自然損壞及盜掘,其他疑冢都已不復存在,現僅存冢頭及大李樓村北2處。高約2丈,占地約1畝,墓冢上留下的盜洞頗多,局部已經坍塌。
據了解,傳統村落是指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竇堂、大李樓行政村入選河南省首批公布的傳統村落名錄,充分體現了郟縣長橋鎮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傳統村落承載著文明的延續,見證著古老厚重的歷史,所以我們更應該加以珍惜,切實保護好傳統村落,讓這些傳統村落成為我們美好的記憶!”
地圖信息
地址:平頂山市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