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鎮(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大有鎮)

大有鎮(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大有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有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別的行政單位。位於吉木薩爾縣南部,東鄰泉子街鎮,西連新地鄉,北接吉木薩爾縣縣城,南望達返城。共有23個村,全鎮總人口16854人。是一個以回族為主,少數民族占67%的民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有鎮
  • 別名:原天山公社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
  • 電話區號:0086
  • 郵政區碼:831100
  • 人口:16854
  • 車牌代碼:新B
建制沿革,政治體制,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概況,

建制沿革

西漢時,本境屬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國,後車師國分前部和後部,本境即屬車師後部。
公元前102年,漢在西域設“使者校尉”時,漢軍隊便統治了這一地區。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在北庭(今吉木薩爾縣)設戊己校尉,前後行政400餘年。
公元3世紀初至6世紀中葉,境內先後為高車柔然突厥、西突厥鐵勒部等部族遊牧駐地。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設庭州,轄金滿、輪台、蒲類、西海四縣,相當於今昌吉州的大部分地區。
武后長安二年(公元702年)設北庭大都護府,轄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廣大地區,譜寫出古西域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宋時,本境先後屬吐蕃、回鶻汗國。
元憲宗初年(公元1229年),在本境設“尚書省”,後元國勢頹敗,西域各自為政,本境屬察合台汗國
1697年,清康熙滅噶爾丹部,本境隨歸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本境屬伊犁將軍管轄,後乾隆在迪化鎮迪道,轄本境大部,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昌吉州大部歸迪化府

政治體制

鄉黨委下設黨總支5個,黨支部31個,共有黨員497名,其中農牧民黨員396名,2006年共發展黨員2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7名,培養後備幹部96名,已配備遠程教育的村11個,有文化室22座。
全鄉下設團總支1個,團支部28個(農牧區團支部23個,學校團支部4個,機關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50人(流動團員262人,少數民族團員449人),青年2751人,團青比例為24%,黨團比例為1:1.3,青年志願服務隊29支,2006年發展團員69名,推優13名,青年之家29所。

行政區劃

大有鄉代碼:652327204 轄27個村委會:樺窩村、興隆村、小份子村、二分溝村、九份溝村、西八溝村、渭戶地上村、渭戶地下村、東八份村、廣泉東村、廣泉西村、上套子灣村、下套子灣村、二工梁村、上長山渠村、下長山渠村、上韭菜園子村、上木塔寺村、下木塔寺村、黑家灣村、小龍口村、下韭菜園子村、西壩村、泉水地村、賈家灣村、七家地村、大月牧業村。

人口民族

全鄉總人口16854人,是一個以回族為主,少數民族占67%的民族鄉,共有23個村

經濟概況

全鄉總播面積:53239畝,其中:糧食26971畝,小麥14623畝,玉米5258畝;經濟作物26010畝,其中:油料1090畝,紅花1058畝,制種4325畝,蔬菜764畝,大蒜2765畝。土豆種植14890畝;植樹造林3666畝;土雞養殖43萬羽;牲畜年末存欄67023頭(只)。2006年農牧民人均收入4199元,人均增收460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484萬元,比上年增加675萬元,增加率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