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門站

大智門站

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京漢街,又名京漢火車站。於1903年建成啟用,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漢口火車站”。京廣鐵路建成後設立新漢口站,後來仿造大智門站的建築風格改造成今天的漢口火車站,原站址不再沿用。

大智門車站為法式風格建築,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京漢鐵路的終點站。大智門車站不僅是記載了中國鐵路發展歷史的活文物,它也見證了保衛武漢的日日夜夜。其主體建築候車大廳年代較早,為中國近代鐵路建設尚存的重要歷史見證。

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簡介,構造,基本構造,主體建築,發展,車站路,

簡介

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車站路,武漢老城區原法租界和現車站路與京漢街的丁字路口。建築面積1176平方米,是中國近代鐵路建設的重要遺存。
大智門站
大智門火車站為張之洞任清末湖廣總督期間於1889年著手籌建的蘆漢鐵路(後稱京漢鐵路)南端終點建築。解放後改名為漢口火車站。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中國鐵路總公司承建。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平面布局為中部突出、兩翼內收,呈亞字形。立面造型兩端突出,呈山字形。主樓四角築有塔樓,樓頂蓋有鐵皮板,呈方錐形。屋頂中部為四坡紅瓦屋面,兩端為覆盆式鐵瓦屋面。檐周建有欄桿。窗戶底層為券拱式玻璃窗,頂層為長方形。主出入口由並列的三洞六扇門組成,設於大廳正中。室內正中為一層,內空高約10米。兩側為二層樓房。建築細部比較講究,室內採用方形立柱,柱頭飾以渦卷紋撐拱;室外檐口舉臭和窗楣以多道層層遞進的線條裝飾,塔樓檐下飾以撐拱。

構造

基本構造

候車廳建築面積1022平方米,法贈章訂只式建築風格,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布置為中部突出、兩翼內收,立面布置為兩端突出,中部四角備修築有20米高的塔堡,堡頂鐵鑄,呈流線方錐形。屋頂有五個屋面,正中部高,中部兩側稍低,兩端稍高,屋面均不出檐,檐周修有欄桿式女兒牆。主出入口系由並列的三洞六扇門組成,設於大廳正中。室內正中為一層候車大廳,空間高10米,兩端為二層,樓下用作售票,樓上用作辦公。
仿造大智門站風格改建的漢口站仿造大智門站風格改建的漢口站

主體建築

大智門火車站原為蘆漢鐵路(北京蘆溝橋至漢口,後稱京漢鐵路)南端終點站的主體建築,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按照西方鐵路車站的設施設定,在建築外觀造型上,體現了西式新古典的風格,建築平面呈橫亞字形,中部突出。立面造型為中部和兩端突出,五個屋頂。中部四角各修築有高20米的塔堡。堡頂為鐵鑄,呈流線方錐形。牆面、窗、檐等部位以線條和幾何圖形雕塑?裝飾。屋頂有五個屋面,正中部高,中部兩側稍低,兩端稍高,屋面均不出檐,檐周修有欄桿式女兒牆。主出入口系由並列的三洞六扇門組成,設於大廳正中。室內正中為一層候車大廳,空間高10米,兩端為二駝凶辨層,它誕生時曾是亞洲首屈一指最現代化和最壯觀的姜乎辨備火車站。它占地面積800餘平方米,樓上辦公,樓下售票、候車。候車廳坐西朝東,正中為一層,空高約10米,兩側為2層平房。

發展

該火車站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的大型車站,其主體建築候車大廳年代較早,為中國近代鐵路建設尚存的重要歷史見證。 原為盧漢鐵路(後稱京漢鐵路)南端終點站的判灶兆主體建築,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
大智門火車站舊址大智門火車站舊址
大智門火車站1896年破土動工,1903年建成。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建成在大智門火車站舉行了通車典禮。
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官員從大智門火車站爬上現代化的火車逃往北方。
1937年9月17日下午,第9軍軍長郝夢齡從大智門北上抗日,血戰成仁,終得馬革裹屍還。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直醉心洋務運動且敢於大膽實踐的張之洞,邀約直隸總督王文韶,聯名向朝廷呈遞了一份設立朝廷“鐵路總公司”的摺子,內容就包括在漢口大智門附近建一座火車站的方案。張之洞所奏,上頭照準。於是,張之洞公開招標,最終,一廣幫建築商勝出中標。經過幾年精心施工,漢口最早的火車站,就鶴立矗立在大智門了,這就是大智門火車站。漢口大智門火車站是京漢鐵路的南端終點站,20世紀初,這個當時亞洲最雄偉、最現代化的火車站,被視為京坑阿永漢鐵路全線最耀眼的亮點。車站建成,火車開通,漢口的面貌也跟著改觀
大智門火車站舊照大智門火車站舊照
抗日戰爭時期,大智門火車站風雲潤邀提際會。1937年9月17日下午,第9軍軍長郝夢齡正是從這裡北上抗日,血戰成仁,終得馬革裹屍還;1938年春,八路軍副總指揮、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在這裡蒞臨武漢;台兒莊戰役中,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以身殉國,靈柩經大智門車站運抵武漢,這一段段往事為老站書寫了一頁頁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滄海桑田,昔日的火車站台及橫跨漢口鬧市的京漢鐵路,已變成寬敞的京漢大道,架空而過的城市輕軌交通列車,飛馳在曾經輝煌百年的京漢鐵路舊址的上空。
歷史圖片歷史圖片
1938年春,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在大智門火車站蒞臨武漢。1991年10月1日,新的漢口火車站建成後,大智門火車站停止使用。
2001年06月25日,大智門火車站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6年5月底漢口大智門火車站正進行檢修,準備改建成武漢市第一個鐵路陳列館。

車站路

車站路位於江岸區,西北起大智門火車站(又稱京漢火車站,即老漢口火車站),東南連線沿江大道。從西北至東南,橫穿友益街、中山大道、岳飛街、勝利街洞庭街,全長750米,寬10-15米。車站路西北與天聲街和大智路左右為鄰,東南與蔡鍔路和洞庭小路左右相望。
1903年底,歷時3年修建完成的大智門火車站,開始投入營運,大智門火車站的開始使用和盧漢鐵路的建成,使武漢增添了一條通向京城和華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也帶動了地處荒僻的大智門一帶的經濟發展。以車站路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形成了工廠、倉庫、搬運站和商店、副食店、餐館林立,居民眾多的鬧市區。尤其是1918年以後,隨著葉鳳池,北洋軍閥寇英傑、程漢卿,湖北省長何佩瑢,買辦劉子敬等有頭有臉的頭面人物,在車站路附近填土建屋、置辦產業,使車站路一帶平添了一股奢華氣派之象。 這條垂直於火車站直達長江的馬路,一時間人來人往,人聲鼎沸,一派繁盛景象。
1896年~1943年間,該路大部為法租界區域,法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兵營及許多重要洋行、俱樂部均設於此。在租界時期,車站路分為三段,各有不同的名稱:原漢口火車站至友益街一段稱瑪領事街(瑪領事即瑪璽理,1900年~1904年任法國駐漢口領事);今中山大道至洞庭街一段稱大法總理克勒滿沙街(克勒滿沙1919年巴黎和會時任法國總理);今洞庭街至沿江大道一段稱邦克街,為法、俄兩租界的“界限街”。1918年,邦克街又以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名字命名為威爾遜路。
1946年抗戰勝利後,法租界被收回。因此地緊靠漢口大智門火車站,中國政府隨即將上述3段道路合併稱為車站路,沿用至今。
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官員從大智門火車站爬上現代化的火車逃往北方。
1937年9月17日下午,第9軍軍長郝夢齡從大智門北上抗日,血戰成仁,終得馬革裹屍還。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直醉心洋務運動且敢於大膽實踐的張之洞,邀約直隸總督王文韶,聯名向朝廷呈遞了一份設立朝廷“鐵路總公司”的摺子,內容就包括在漢口大智門附近建一座火車站的方案。張之洞所奏,上頭照準。於是,張之洞公開招標,最終,一廣幫建築商勝出中標。經過幾年精心施工,漢口最早的火車站,就鶴立矗立在大智門了,這就是大智門火車站。漢口大智門火車站是京漢鐵路的南端終點站,20世紀初,這個當時亞洲最雄偉、最現代化的火車站,被視為京漢鐵路全線最耀眼的亮點。車站建成,火車開通,漢口的面貌也跟著改觀
大智門火車站舊照大智門火車站舊照
抗日戰爭時期,大智門火車站風雲際會。1937年9月17日下午,第9軍軍長郝夢齡正是從這裡北上抗日,血戰成仁,終得馬革裹屍還;1938年春,八路軍副總指揮、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在這裡蒞臨武漢;台兒莊戰役中,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以身殉國,靈柩經大智門車站運抵武漢,這一段段往事為老站書寫了一頁頁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滄海桑田,昔日的火車站台及橫跨漢口鬧市的京漢鐵路,已變成寬敞的京漢大道,架空而過的城市輕軌交通列車,飛馳在曾經輝煌百年的京漢鐵路舊址的上空。
歷史圖片歷史圖片
1938年春,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在大智門火車站蒞臨武漢。1991年10月1日,新的漢口火車站建成後,大智門火車站停止使用。
2001年06月25日,大智門火車站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6年5月底漢口大智門火車站正進行檢修,準備改建成武漢市第一個鐵路陳列館。
車站路位於江岸區,西北起大智門火車站(又稱京漢火車站,即老漢口火車站),東南連線沿江大道。從西北至東南,橫穿友益街、中山大道、岳飛街、勝利街洞庭街,全長750米,寬10-15米。車站路西北與天聲街和大智路左右為鄰,東南與蔡鍔路和洞庭小路左右相望。
1903年底,歷時3年修建完成的大智門火車站,開始投入營運,大智門火車站的開始使用和盧漢鐵路的建成,使武漢增添了一條通向京城和華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也帶動了地處荒僻的大智門一帶的經濟發展。以車站路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形成了工廠、倉庫、搬運站和商店、副食店、餐館林立,居民眾多的鬧市區。尤其是1918年以後,隨著葉鳳池,北洋軍閥寇英傑、程漢卿,湖北省長何佩瑢,買辦劉子敬等有頭有臉的頭面人物,在車站路附近填土建屋、置辦產業,使車站路一帶平添了一股奢華氣派之象。 這條垂直於火車站直達長江的馬路,一時間人來人往,人聲鼎沸,一派繁盛景象。
1896年~1943年間,該路大部為法租界區域,法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兵營及許多重要洋行、俱樂部均設於此。在租界時期,車站路分為三段,各有不同的名稱:原漢口火車站至友益街一段稱瑪領事街(瑪領事即瑪璽理,1900年~1904年任法國駐漢口領事);今中山大道至洞庭街一段稱大法總理克勒滿沙街(克勒滿沙1919年巴黎和會時任法國總理);今洞庭街至沿江大道一段稱邦克街,為法、俄兩租界的“界限街”。1918年,邦克街又以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名字命名為威爾遜路。
1946年抗戰勝利後,法租界被收回。因此地緊靠漢口大智門火車站,中國政府隨即將上述3段道路合併稱為車站路,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