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寺

大智寺

大智寺位於城區西南13公里磁山鎮中孔壁村內,是一座保存較完整的佛教建築。建於明代(也有人認為始建年代可能更早),現存建築為明清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智寺
  • 地理位置:城區西南13公里磁山鎮中孔壁村內
  • 建立時間:明代
  • 占地面積:720平方米
寺院布局,文化價值,

寺院布局

該寺坐北面南,南北中軸線建築,原有天王殿、中殿、大佛殿、鐘鼓樓、東西配殿等,現僅存天王殿、中殿、西配殿,占地面積720平方米。
天王殿(即山門)位於中軸線前端,木結構建築,面闊3間(長9.45米),進深1間(寬7.25米),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建築高度6米,單檐歇山式琉璃剪邊頂形式。正脊一道,琉璃脊飾龍鳳,兩端施蠶脊吻,中間寶頂無存。垂脊四道,琉璃脊飾蓮花、垂脊獸等。戧脊四道,也施琉璃花脊。四面施檐椽、飛椽。
檐檁下施斗栱共22朵,為三踩斗栱斜斗,梁頭前出蜢蚱頭、平身科耍頭後尾交麻葉頭。前牆磚牆,明間施板門寬2米,木製大門兩扇,門檻下施石質抱鼓門墩,四周施條石台明,寬0.8米,明間施台階9級,每級寬2.75米,垂帶踏跺。
梁架結構五架梁,檁下施隨檁枋,檁墊板、牆內柱、四角施老角梁、仔角梁、抹角梁,四角有翼角。山柱中柱內出垂柱,垂柱上雕刻桃形圖案,梁架上均施彩繪。
中殿,位於中軸線中段,木結構,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3間(長10.9米,寬8.8米),占地面積96平方米,建築高度6米,正脊一道,脊飾龍鳳,兩端施吻,中間寶頂無存,垂脊四道脊飾蓮花、垂脊獸等。五架梁,前出單步後出雙步廊。柱網形式為前檐柱,前金柱,後金柱,後檐柱共用柱16根。檐椽、飛椽下施斗栱10朵,柱頭4朵,平身科6朵,均為一斗二升,前出麻葉頭。斗栱下施立臥枋,下施柱,青石柱礎,前後檐施青石台明如意踏跺,5台階。
明間前金柱裝修四扇隔扇,兩次間在前檐柱裝修坎牆隔扇。兩山牆為青磚牆體,前後檐各施磚雕墀頭。檁下施隨檁枋,檁墊板,後牆磚牆,梁架上均有彩繪。
西配殿,位於中殿左側,木結構,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1間(長8.8米,寬4.5米),建築面積近40平方米,建築高度4米,正脊一首,脊飾蓮花,吻獸無存,垂脊無存,前牆一門二窗。山牆、後牆均為青磚牆。梁架結構五架梁,圓椽巴磚頂。梁、檁下均未施隨梁(檁)枋。
寺內還存有龍碑首一個,龜座兩個,石碑一通,均殘。

文化價值

天王殿、中殿、西配殿保存基本完整,東配殿損壞坍塌。大智寺於1984年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時發現,是境內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明代建築,尤其是歇山琉璃剪邊頂式,梁架結構山柱前後檐柱內出垂柱、斜斗,代表著當時的建築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及雕刻藝術提供了翔實資料。
2005年2月24日,邯政[2005]2號檔案公布為邯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批)。
2008年10月23日,冀政函[2008]108號檔案公布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