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斷下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五方。具有溫中澀腸,止瀉固脫之功效。主治下痢滑數,肌肉消瘦,飲食不人,氣少不能言,時發虛熱,脈細皮寒者。症見下痢,腹冷痛,皮寒,消瘦,日久不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斷下丸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世醫得效方》卷五方
- 功用:溫中澀腸,止瀉固脫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文獻摘要,
組成
炮附子、肉豆蔻、煅牡蠣、枯礬、訶子肉各一兩(30g),細辛、炮姜、高良姜、龍骨、赤石脂、酸石榴皮(醋炙,焙) 各一兩半(45g)。
用法用量
為末,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粟米煎湯送下。
功用
溫中澀腸,止瀉固脫。
主治
下痢滑數,肌肉消瘦,飲食不人,氣少不能言,時發虛熱,脈細皮寒者。
方義
方中炮附子、炮姜、高良姜、細辛溫中散寒; 訶子、肉豆蔻、石榴皮、赤石脂、枯礬、龍骨、牡蠣燥濕止瀉,澀腸固脫。本方藥物一組用以溫中,一組用以澀腸,可知本證之虛甚而痢亦甚。
運用
診斷要點:下痢,腹冷痛,皮寒,消瘦,日久不愈。
文獻摘要
《景岳全書》:“大斷下丸,主治臟腑停寒,下痢不已。乾薑(炮)、牡蠣、附子(制)、細辛各兩半。高良姜、龍骨(研)、赤石脂(煨)、訶子肉、枯礬、肉豆蔻(面煨)、牡蠣(煅)、酸石榴皮(醋浸一宿,炙黃用)各一兩。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