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禪法心要——大慧尺牘校注》是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慧宗杲,明堯,明潔。
基本介紹
- 作者:大慧宗杲、明堯、明潔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438 頁
- ISBN:9787515503417
- 定價:60 元
- 裝幀:平裝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大慧尺牘校注》是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慧宗杲,明堯,明潔。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大慧尺牘校注》是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慧宗杲,明堯,明潔。...
《大慧普覺禪師書》(簡稱《大慧書》)是大慧宗果指導士大夫弟子學佛參禪的書信集。《大慧書》收錄了大慧宗杲和上至丞相下至知縣等四十名士大夫(其中一名是出自士大夫階層的女性)及兩名僧人的來往書信六十二篇。在這些書信中,大慧宗杲表達了他對當時禪界各種禪法的看法,闡述了他提倡的看話禪的主張和具體...
”他參話頭的禪法避免學人落入俗套,陷入文字和語錄的海洋中。因話頭禪“得力處乃是省力處,省力處乃得力處”,並發展到後來的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念佛是誰?”等話頭禪。大慧宗杲禪師是中國禪宗史上第一個大力倡導話頭禪的人,他的禪法特色對中國宋朝以後禪宗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狗子無佛性之...
第三篇,是話頭禪的倡導者大慧宗杲禪師的《宗乘七個樣子》:1.道由心悟,不在言傳。2.自家寶藏,何假外求。3.常存生死心。4.離文字、語言、分別相。5.但向生死交加處看話頭。6.道無不在,觸處皆真。7.省力處便是得力處。這把參禪的形形色色,優優劣劣,毫無保留地一一揭開,這是禪師何等地苦口婆...
道源法師佛學思想中的“慧境觀”簡論 禪宗歷史 達摩與梁武帝的歷史性會面 東山法門和儒教國家權力 重慶佛教與貴州佛教關係淺論 民國道安法師與南嶽乘雲宗探源 吃茶與禪機——古代高僧勘驗悟道與否的方式 禪宗史料 論南宋大慧宗杲禪師的墨跡 關於古拙、無際的資料和遺蹟 日本《新版禪學大辭典》“禪宗法系譜”校訂—...
創始人為慧南(1002-1069)禪師,因其住江西修水黃龍山,盛弘教化,而稱黃龍派。慧南為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之門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嚴潑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嚴厲之風,人稱其宗風如龍。慧南常設“生緣、佛手、驢腳“三轉語勘辨學者,三十餘年無人能契會其要旨,稱黃龍三關。門下大慧宗杲火燒楊歧...
第五章 宗杲與張九成的禪學互動——宗果與兩宋禪學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神臂弓:穿透疑情的禪悟 第二節 轉得語言文字 第三節 率性與修心 第四節 格物與物格 第五節 念與覺 第六章 士大夫對宗杲禪法的接受 第一節 竹篦禪 第二節 趙州禪 下編 宗杲與兩宋詩學 第七章 宗杲與蘇軾詩學 第一節 宗杲...
【看話禪】與‘默照禪’相對稱。為臨濟宗大慧宗杲之宗風。看,見之意;話,公案之意。即專就一則古人之話頭,歷久真實參究終於獲得開悟,此種禪風稱為看話禪。看話禪之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趙州從諗之‘狗子無佛性’為始,而於唐末五代,拈提古則公案以摧破知覺情識之風極為興盛。至宋代大慧宗杲則極力...
明堯居士和他的夫人明潔居士一起,先後翻譯、撰寫和整理了《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步入解脫》、《正念的奇蹟》、《生命的轉化與療救》、《空谷幽蘭——尋訪當代中國隱士》、《禪宗大德悟道因緣》、《大慧宗杲禪法心要——宗杲禪師書信集校注》以及《虛雲老和尚全集》(全十二冊)等著作。
關於三關的禪法旨要,慧南自己曾以偈頌作過解釋。如云: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叫上,誰人更吃趙州茶。這是頌第一問,意即用平常之間,試探學者有沒有更吃趙州茶即體究佛法的本領。又云:我手佛手齊舉,禪流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處,自然超佛越祖。這是頌第二問,意即把眾生與佛...
親得宗杲禪師“看話頭”禪法的真傳。後住持武夷山開善寺,朱熹多次前往扣問禪扉,而得法益。傳承圓悟克勤禪師、大慧宗杲禪師的“茶禪一味”思想,而開創“開善茶宴”。紹興二十九年(1159)於開善寺安詳示寂。開善道謙禪師年譜 哲宗皇帝紹聖五年戊寅(1098)師建州崇安五夫里人也(今武夷山市五夫鎮)。姓游氏。
公元1138年,道謙禪師從杭州徑山歸隱武夷山的仙州山建密庵隱修,與其同在大慧宗杲禪師座下學法的忠定公劉子羽居士遂恭請他住持開善寺, 一時四眾雲集,法筵大開。道謙禪師便潛心於講禪說法品茶之中。 道謙禪師不僅把大慧宗杲的“看話頭”禪法帶回了武夷山,還帶回了徑山禪茶。從而使武夷山禪雨茶風盛行一時...
2012年8月,赴浙江杭州參加紀念松源崇岳禪師誕辰880周年、徑山與中國禪宗文化,提交論文《南宋江南文人與佛教》、《大慧宗杲頌古創作研究》。2012年12月,赴湖北黃梅和湖北襄陽,分別參加黃梅禪宗文化高峰論壇和襄陽道安大師學術論壇,分別提交論文《弘忍大師最上乘論箋證稿》、《道安大師與中國早期居士佛學》。2013年5...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中國佛學。主要貢獻 著有《大慧宗杲之禪法》(1986)、《法眼文益禪師之研究》(1987)、《張九成思想之研究》(1990)、《宋代理概念之開展》(1993)、《理氣與心性:明儒羅欽順研究》(2010)等書。(以上內容選自鄧克銘.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07.)
(24)《大慧宗杲“話頭禪”理路鉤沉》,《吳越佛教》(第五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25)《禪史絕唱:“話頭禪”與“默照禪”的風雲際會》,《吳越佛教》(第七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26)《兩類禪宗芻議:學術型禪宗與實證型禪宗》,《中國禪學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
開善道謙禪師是徑山大慧宗杲禪師的上首弟子,是“看話頭”禪法和“禪茶一味”思想的傳承人。人物簡介 宋崇安(今武夷山市)開善寺道謙禪師,武夷山五夫鎮游氏子。家庭世系以儒學為業 。自幼聰明,讀書能記憶成誦。年幼時就失去了父母雙親。感慨說:“作為人子的,不能對雙親奉養。當依從佛陀,學習出世間法,來...
”道謙禪師後回武夷山開善寺,不僅把徑山“看話頭”禪法帶回了閩北,而且還帶回了從圓悟克勤禪師、大慧宗杲禪師一脈相乘下來的“禪茶一味”思想。從此弘法化眾,聲光大震。僧俗雲集,親近求法者,不計其數。當時曾天游、劉子羽、劉子翬、朱熹、呂本中、呂祖謙、寇準等名儒、名士都曾與道謙禪師交往甚密。甚至...
在禪法的傳授上,中峰明本禪師繼承了五祖法演禪師——大慧宗杲禪師——高峰原妙禪師一路的“話頭禪”,以苦苦逼拶,時久功成並傳授禪宗心法的方略,呵斥盲棒瞎棒一類的狂禪及文字禪,清冷孤硬,不近人情,故其得法者如天如惟則、千岩元長等禪師皆銅頭鐵額,享譽中外。千岩元長禪師又傳法於萬峰時蔚禪師,明本...
論大慧宗杲 禪學研究1992年第1輯 圓瑛法師的"禪淨雙修"說 (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天台智顗的王朝正統觀念 東南文化1994年第2期 晚明"四大高僧"的佛教思想 五台山研究1994年第4期 百丈懷海的禪法思想和實踐 禪學研究1994年第2期 客觀的研究 有益的探索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第3期 永明...
(3)二種入∶又稱二入四行觀或四行觀。本篇相當於《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所收的〈菩提達摩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前有弟子曇琳序,為傳達摩禪法最確實者,是《續高僧傳》〈達摩傳〉及《楞伽師資記》的取材所在。(4)安心法門∶本篇已收入《宗鏡錄》卷九十七、《正法眼藏》〈大慧宗杲〉卷二(上);另有敦煌出土...
開善茶宴是最有代表性的禪林茶宴。開善寺,又名報恩開善功德禪寺。坐落於世界雙遺產地——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五夫鎮拱辰山下,是“看話頭”禪法與“禪茶文化”在福建衍傳的祖庭。歷史淵源 宋紹興八年(1138年),大慧宗杲禪師法嗣道謙禪師從杭州徑山歸隱仙州密庵,與其同在大慧宗杲禪師座下學法的忠定公劉子羽...
劉立夫:大慧宗杲與士大夫禪學 袁經文:大慧宗杲“話頭禪”理路鉤沉——以《大慧書》為線索 吳正榮:論大慧宗杲的“大生死觀”康莊普慧:士大夫的修證之途——大慧宗果書信研究 王仲堯:飛來峰上望唱徹千山響——南宋靈隱寺佛海慧遠論 蔣九愚張慧:密庵鹹傑禪法思想探析 李尚全:意識形態化、草根化和知識化...
蔣九愚、高翔:仰山雪岩祖欽禪法思想探析 楊洋:“截流棒”與“非台鏡” ——基於大慧宗杲與宏智正覺禪教之法的比較 韓傳強:北宗禪與象山心學 ——南宋佛教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宋玉波:真實與剩餘 ——從《聯燈會要》看禪宗的主題 釋明空:南宋禪風 劉建華:宗杲對南宋佛教發展的貢獻 路永照:宗杲“忠義之心”說述略 ...
宗杲認為,修行必須在生活之中,反對遠離塵世,獨自修行。因此,他大力排斥當時流行的默照禪,認為它會造成學者終日只知靜坐,是在“斷佛慧命”、“墮在黑山下鬼窟里”,是邪禪。但是他與默照禪的主要倡導者宏智正覺禪師卻是好友。禪宗楊岐派在他手上被推到最高峰,他的禪法,對後世禪宗有深遠的影響。南宋...
天童正覺禪師為河南南陽府鄧州丹霞山子淳禪師的法嗣,鼓吹默照禪;和臨濟宗大慧宗杲主張看話禪,是當時兩大不同禪風,為時人所稱談。本書的中心思想,即在於默照禪。但於語錄卷一至卷五的部分,收錄有雲門、臨濟、曹洞、法眼、溈仰等五家宗風的資料,為研究宋代禪學的參考文獻之一,於學術價值上,有不可漠視...
臨濟義玄 六傳五師 興化存獎 南院慧顒 風穴延沼 首山省念 汾陽善沼 各展其祥 七傳禪宗 石霜楚圓 門下二子 各復二派 黃龍慧南 黃龍開山 楊岐方會 楊岐立宗 真淨克文 北宋禪僧 隆興泐潭 嗣法黃龍 提攜衲子 機鋒銳利 稱文關西 禪宗守成 大慧宗杲 大揚黃龍 禪之主流 名振京城 白雲守端 守端衡陽 ...
曹洞宗的思想和禪風【伍先林 劉 淵】/589 明代無生老母概念發生的禪宗因素【朱 鈞】/601 西田幾多郎的禪哲學與民族主義問題初探【李宜靜】/616 禪詩里的情與愛——以畫僧傳棨的“題圖詩”為例【林孟蓉】/630 《文殊般若經》與禪宗——以印順的觀點為中心【邱敏捷】/649 大慧宗杲對主戰派與主和派...
後歷游各地,南宋紹興七年(1137)奉詔住臨安(今杭州)徑山,倡導克勤禪法,盛極一時。紹興十一年(1141),因不肯阿附秦檜被褫奪衣牒,充軍到廣東梅州。紹興二十六年遇赦恢復僧服,奉朝命住明州(今屬浙江寧波)育王山。翌年住徑山,世稱“徑山宗果”。後被賜號“大慧禪師”。卒謚“普覺禪師”。極反對默照...
”宏道認為,這才是大慧的聰明過人處。大慧宗杲的看話禪在明末甚為流行,雲棲、紫柏、德清這些高僧或推敬,或以之作為修行方法,士林中人也多受大慧的禪法所影響,看話禪成為晚明期間的禪法主流。大慧參“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話頭,實質即是要激發疑情,對此,宏道也基本承緒了前人的參禪路徑,是一...
作者釋廣真(1582~1639),臨濟宗僧。四川宜賓人,號吹萬。二十九歲參聯池月明,有所省悟。三十一歲隨之出家,後嗣其法,為大慧宗杲第十四世法孫。歷住湖南、四川各寺,傳授禪法,倡大慧宗杲之道,人稱之為‘大慧再來’。明末,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儒家亦究心禪學,主張儒釋一致。而佛教徒之間也盛行三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