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茶宴是以開善禪茶為內涵的古代茶宴。它既繼承了徑山茶宴的遺風,又在徑山茶宴的基礎上,與本地濃郁的理學文化相交融,而形成了開善茶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善茶宴
- 外文名:KAI SHAN CHA YAN
- 發源地:福建省武夷山開善寺
簡介,歷史,
簡介
開善茶宴是以開善禪茶為內涵的古代茶宴。它既繼承了徑山茶宴的遺風,又在徑山茶宴的基礎上,與本地濃郁的理學文化相交融,而形成了開善茶宴。
開善茶宴是最有代表性的禪林茶宴。開善寺,又名報恩開善功德禪寺。坐落於世界雙遺產地——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五夫鎮拱辰山下,是“看話頭”禪法與“禪茶文化”在福建衍傳的祖庭。
歷史
宋紹興八年(1138年),大慧宗杲禪師法嗣道謙禪師從杭州徑山歸隱仙州密庵,與其同在大慧宗杲禪師座下學法的忠定公劉子羽居士遂恭請他住持開善寺,道謙禪師不僅把“看話頭”禪法帶到了開善寺,還帶回了禪茶一味思想和徑山茶宴。道謙禪師(約1093 ~1155年),武夷山市五夫鎮游氏子。家庭世系以儒學為業 。自幼聰明,讀書能記憶成誦。年幼時就失去了父母。感慨說:“作為人子的,不能對雙親奉養。當依從佛陀,學習出世間法,來報答父母的重恩。”於是落髮出家。道謙禪師出家後,即到處遊方參學。曾前往京師,先後依長靈守卓禪師、圓悟克勤禪師學法,無所省悟。後來依大慧宗杲禪師,居泉州學法。宗杲禪師後來移居杭州徑山,開法接眾,道謙禪師亦隨往徑山而執侍身旁。一天,宗杲禪師令道謙禪師前往長沙給張紫岩居士送信。道謙禪師很不願意去,心想:“我參禪二十年,沒有入門處。更作此行,道業決定荒廢。”於是不想前去。他的友人宗元禪師聽說之後,叱責他道:“不可以在路上參禪嗎?去,我與你一起去。”道謙禪師不得已,只好前往長沙。在途中,道謙禪師流著眼淚,告訴宗元禪師說:“我一生參禪,沒有特別得力的地方。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的地方?”宗元禪師道:“你但將諸方參得地,悟得地,長靈(守卓)、圓悟(克勤)、妙喜(宗杲)三老為你說得地,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的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去承當。”道謙禪師便問:“五件什麼事?願聞其要。”宗元禪師道:“著衣、吃飯、屙屎、放尿、馱個死屍路上行。”道謙禪師一聽,言下大悟,高興得不覺手舞足蹈。宗元禪師道:“你此回方可通書。應該前進,我先回去了。”於是宗元禪師當即回到徑山,道謙禪師則繼續前往長沙,道謙禪師見到張公。張公非常歡喜,為道謙禪師記下其所悟。為其庵贈名曰“自信”而為記。道謙禪師笑而受之。等到道謙禪師送信回到徑山時,宗杲禪師於半山亭望見道謙禪師,大喜,說道:“這漢和骨頭都換了也。”特為印可道:“建州子,你這回別也(與以往不同了)”。道謙禪師聽聞道:“老漢驗人處,應不讓釋迦。”道謙禪師來到開善寺後,從此弘法化眾,聲光大震。僧俗雲集,親近求法者,不計其數。
開善寺所在的武夷山山清水秀,是品茗佳處,旅遊勝地。山中開善寺建於五代唐同光初年,每年寺院都要舉行茶宴,自宋以後,開善茶宴既繼承了徑山茶宴的遺風,又在徑山茶宴的基礎上,與本地濃郁的理學文化相交融,而形成了一套頗為講究的茶宴禮儀。
宋代理學家朱熹年輕時皈依道謙禪師座下學習禪法,他不僅對禪有所體悟,而且還深的道謙禪師禪茶一味思想的影響。道謙禪師圓寂後,肯庵圓悟禪師住持開善寺,朱熹與肯庵圓悟禪師亦師亦友,交往甚篤常與友人赴開善寺茶宴,經常品茶吟喔,談經論佛。肯庵圓悟禪師嘗喝朱熹的梅詩:“可憐萬木凋零後,屹立風霜慘澹中。”聞著莫不嘆賞。圓悟禪師圓寂,朱熹哭以詩曰:“一別人間萬事空,焚香瀹茗悵相逢。不須更化三十石,紫翠參天十二峰。”開善茶宴傳承著“平常心是道”的禪的思想,使茶、禪交融,與天下有緣人共享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