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悲寺秋海棠
- 作者:陳寶琛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滄趣樓詩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悲寺秋海棠
當年亦自惜秋光,今日來看信斷腸。
澗谷一生稀見日,作花偏又值將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大悲寺:在北京西山八大處第四處平坡山半腰,創建於元代。
⑵斷腸:形容哀傷已極。
⑶澗谷:深谷。
⑷稀見:指未被重用。
⑸日:明寫太陽,暗指清帝。
⑹作花:明寫海棠剛開放花朵,暗指作者入京就職。
⑺值:碰上。
⑻將霜:秋霜將至。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當年自己感嘆時令痛惜秋光,今日重來確實令人極度心傷。
秋海棠長期處於山壑很少見到天日,開花時偏又遇上了寒霜。
創作背景
陳寶琛於光緒十年(1884年)因言事忤慈禧太后罷官歸里,宣統即位後被召回,凡二十五載,其時陳寶琛年事已高,故於次年(1910年)七月寫下此詩以抒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明詠海棠,暗傷國事和身世。
首句“惜”字即含傷感之意,引入“當年”“秋光”之時,海棠曾經繁盛,自己曾受重用,國家亦曾繁榮,可惜今天都已成為過去,時過境遷,海棠已衰老,國勢亦頹弱,而自己亦年高;緊接著次句直抒傷感之意,“信斷腸”正是由“今日來看”海棠的感慨,由花衰,國弱,年邁而不能不產生的感慨。最後兩句以海棠生在深谷,少見太陽,暗喻自己二十五年隱居故里的生活。此二句雙關,明寫海棠迎霜開放,暗寫詩人此次應詔入京任職之時,已是國事日非,自己也已年老遲暮,很難有所作為。
詩人作為晚清閩派詩壇領袖之一,一生宦海浮沉,鬱郁不得其志。在該詩中,詩人借花自喻,句句雙關,筆筆含情,突現一個“悲”字,表現了詩人對清王朝日趨崩潰的哀傷和自己無力回天的感慨。
名家點評
成都文理學院教授吳明賢《近現代詩詞》:此詩句句寫海棠,然處處不離國事和身世。借詠物以抒寫身世的感傷和對時事的優慮,韻味悠長,不愧為當時名作。
作者簡介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一字潛史,號弢庵、橘叟、橘隱、聽水老人、滄趣樓主、聽水齋主人,福建閩縣螺洲(今福州市螺洲鎮)人。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皇帝授讀。他是“同光體”閩派代表詩人,詩作收入《滄趣樓詩集》,附錄流寓天津時寫的《聽水齋詞》4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