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北宋張載認識論思想的重要範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充分擴大心的作用,超越感官的局限,達到對整個世界及其本性的認識。又稱盡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心
  • 定義:充分擴大心的作用,超越感官的局限,達到對整個世界及其本性的認識
  • 別稱:盡心
北宋張載認識論思想的重要範疇。張載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正蒙·大心》)“體天下之物”語本《中庸》“體物而不可遺”,意即大其心則能使天下之物與心合為一體;如果有不與心合為一體的物,物與心就有了隔閡,所以說心為有外。張載認為,人的認識來源於外部世界,起源於感官的見聞之知,但感官接觸的事物是有限的,而且“耳不可以聞道”,因此要對整個世界及其本性的認識,必須超越感官的局限。他說:“人本無心,因物為心。若只以聞見為心,但恐小卻心。今盈天地之間者皆物也,如只據己之聞見,所接幾何?安能盡天下之物?所以欲盡其心也。”(《張載集·語錄下》)又說:“世人之心,止於聞見之狹。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以此。”(《正蒙·大心》)盡心即是大心,都是指擴大心的作用,張載認為盡心則可知性知天。如何做到盡心?張載說:“人病其以耳目見聞累其心而不務盡其心,故思盡其心者,必知心所從來而後能。”(同上)盡心則必須了解心是如何產生的。張載認為:“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合虛與氣,有性之名。”“由太虛,有天之名。”(《正蒙·太和》)心包含了性與知覺,性包含了虛與氣,而太虛即是天,所以人心之中就含有性與天,所謂大其心,盡心,就是超越心中的知覺部分,而去認識心中所固有的性,而這心中固有的性,就是太虛之氣的本性,因此便可達到“性與天道合一”,心與萬物合為一體。“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張載集·氣質》)。大其心,盡心所得到的知識,稱為德性所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