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廉山

大廉山

大廉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東北,是合浦縣內最高山,屬合浦“五廉”之一,大廉洞在其陽,陸湖洞在其陰,由是紀念漢代合浦郡第一任太守費貽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廉山
  • 山脈:大廉山脈
  • 地區:合浦縣
  • 海拔:500 m
地理環境,歷史典故,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大廉山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東北。《明一統志》卷82廉州府:大廉山“在府城東一百五十里。上有大廉洞,州以此為名”。《清一統志·廉州府一》:大廉山“山形秀拔,盤礴數十里,與博白縣蟠鱗山相連,大廉洞在其陽,陸湖洞在其陰”,合浦“五廉”指:廉山、廉垌、廉江、廉泉、廉州。

歷史典故

費貽,四川南安人,是有史記載以來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明崇禎本《廉州府志》記其:“少好學有志操,為鄉黨所敬重”,“仕合浦太守為政清簡,民懷其德,或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費貽故也。”費貽在合浦太守任上期滿離職時,老百姓攀轅百里扣留,一直送到今公館鎮境內一座大山下(即望海嶂)方肯灑淚惜別。後人為了感激費貽的為官清廉,愛民如子,遂將此山命名為大廉山,以作紀念。此後,大廉山也就成為了南珠古郡的鎮郡寶山。唐朝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大廉山之名將合浦改為廉州,以樹清廉勤政之風氣。此後,珠鄉有了傳世千秋、象徵廉政官德的“五廉”(廉山、廉州、廉垌、廉泉、廉江)名勝古蹟。

歷史文化

大廉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據有關資料顯示,大廉山客家人自明朝中後期起,陸續從閩西、贛南和粵東等地輾轉遷居而來,同時帶來了蓋祠堂的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