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

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

《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悅讀版)》節選了陶行知先生從1919年到1940年發表的關於教育、教學、教師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學校的演講稿和演講記錄,還有一部分是書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是偽教育,脫離實踐經驗的知識是偽知識。《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悅讀版)》條理清晰,挑選清晰,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4179469
  • 作者:陶行知 方明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16
  • 品牌:教育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大師背影書系:陶行知教育名篇(悅讀版)》選編的文章較全面地體現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於教與學的關係、師生關係、平民教育、如何做師範生、兒童教育、民主教育、職業教育等都有所論述。

編輯推薦

《陶行知教育名篇》節選了陶行知先生從1919年到1940年發表的關於教育、教學、教師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學校的演講稿和演講記錄,還有一部分是書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是偽教育,脫離實踐經驗的知識是偽知識。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教學合一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
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
教育與科學方法
學問之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社會改造之出發點
預備鋼頭碰鐵釘——給吳立邦小朋友的信
半周歲的燕子磯國民學校——一個用錢少的活學校
師生共生活——給姚文采弟的信
平民教育概論
學生的精神
整個的校長
學做一個人
我之學校觀
我們的信條
無錫國小之新生命——開原鄉立第一國小一日生活記
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答客問
教育改進
師範教育之徹底改革——答石民傭等的信
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給正之先生的信
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致王琳
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給全體同學的信
行是知之始
從野人生活出發
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
如何教農民出頭
“偽知識”階級
教學做合一
在勞力上勞心
以教人者教己
答朱端琰之問
生活即教育
兒童用書選擇標準
師範生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
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
送科學叢書
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
注重養生而不殺生——致鄭先文
兒童科學教育
國難與教育
從教育上謀國難的出路——手腦並用
創造的教育
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致潘一塵
殺人的會考與創造的考成
教育的新生
讀書與用書
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
小先生與民眾教育
生活教育之特質
中國大眾教育問題
每天四問
致育才之友書
育才十字訣
育才二十三常能
創造宣言
民主的兒童節
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
創造的兒童教育
敲碎兒童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
民主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
生活教育的創立與成長
試驗主義與新教育
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
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
評陳著之《親職教育》——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
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
中國師範教育建設論
幼稚園之新大陸——工廠與農村
平等與自由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社會大學頌

序言

在種種新鮮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面前,廣大教師的熱情是空前的,遺憾的是,許多教師的熱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他們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理論面前,茫然中,反而變得異常困惑、疲憊,變得手足無措:有了好胃口,卻沒有健壯起來!
這是致命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沒有培養出有足夠“消化能力”的教師?
看來,“消化不良”的病變已悄然進入我們一些教師的身體。中醫的觀念認為,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且十分虛弱,萬萬不能突然間大補。這是過猶不及的做法。要治病首先要扶本,恰當的方法是循序漸進地幫助病人恢復自身的身體機能。要引領教師從根本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處和歸屬地。換句話說,中國的教育要有中國的教育之根,中國的教師要有自己的靈魂。
我們的教育有自己的傳統,這種傳統甚至在上千年前就已達到了巔峰。比如孔子所代表的傳統。在卡爾·雅斯貝斯的視野里,孔子、老子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世界的“軸心時代”,“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新點燃,自那以後,情況就是這樣,軸心期潛力的甦醒和對軸心期潛力的回歸,或者說復興,總是提供了精神的動力”。(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當然,要回到傳統並非易事,畢竟我們從傳統中斷裂開來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透過歷史篝火的餘燼,我們的視野豁然開朗。在一個不平靜的時代,赫然屹立著一群心如止水、淡泊明志的人:蔡元培、魯迅、胡適、陶行知、葉聖陶、夏丏尊、朱自清,等等。他們在沉思,在醞釀,在燃燒,在傳遞……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教育的傳統得到了傳承,建構起了一個時代教育的高峰。
教育是心靈的碰撞,閉門造車勢必會走進死胡同,兼收並蓄、百花齊放,這才是教育應該有的模樣。“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這樣大。”(胡適:《杜威先生與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世界性聲譽的教育家,杜威曾多次來華訪問與講學,其教育思想猶如高懸在夜空中的北極星,至今仍未廣大教育者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時至今日,儘管這些大師們剩下的只是隱隱約約的背影,但仍然是我們追趕的方向。這么多年來,在和他們一次次的相遇中,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國教育突圍其瓶頸的力量所在。在對大師的閱讀中,我遇到了無數給我以啟迪和激情的好文章。它們所代表的高度讓我感到驚訝,這是一個時代的教育結晶,它們根植於教育實踐之中,閃耀著文化傳承的智慧與人性的光芒。
大師是一堵牆,也是一扇窗,代表著一個時期教育和教學的制高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永恆的歷史長河中,他們永遠是我們景仰的高度,更是我們汲取“營養”的不竭甘泉。無數當代名師成功的經驗,也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們,閱讀大師是許多名師成為一個有充分自信的教育者的秘密“通道”。正是依靠著大師們的“哺育”,他們才獲得了自由言說的自信,看到了教育的真相:在知識傳遞、升學和效率之外,教育是事關靈魂的事業。
教育不是靈光乍現的光芒,而是橫跨天空的恆光。只要有教育的存在,也就有閱讀大師的同行。
教育越深入,我們越能認識到與大師展開對話、交流的必要。對於大師,除了背影,我們更應該看到那些穿越時空的“氣息”,這些也許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東西。為此,我們主編了這套”大師背影書系“。我相信,無論你是教育研究者還是一線教師,只要你是個關心教育的人,與這些大師結緣,都可能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藉此,得以重燃的是我們對教育的激情!
《中國教育報》編委 記者部主任
張聖華
2013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