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鄉

大市鄉

大市鄉是耒陽市轄鄉。1956年為鄉,1958年屬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於市境東北部,耒水東岸。距市府15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人口5.4萬人。鄉政府駐大坡市。竹馬、董大、石大公路縱橫交錯。鄉鎮企業有煤礦、林場、農機、船運、漁場、農副產品加工。盛產水稻、棉花、油菜,是耒陽市主要產棉基地和商品糧產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市鄉
  • 外文名稱:da shi Town
  • 別名:大市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南耒陽
  • 下轄地區:大市、花坪、長豐等3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大坡市
  • 電話區號:0734
  • 郵政區碼:421800
  • 面積:114平方公里
  • 人口:5.4萬人
  • 方言:耒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嶽衡山
  • 機場:衡陽南嶽機場
  • 火車站:衡陽站,衡陽東站,耒陽站
  • 車牌代碼:湘D
大市鄉轄,大市鄉概況,現代發展,經濟概況,特色農業,農業,養殖業,

大市鄉轄

大市鄉轄:大市、花坪、長豐、長洲、八石、架江、長塘、油茶場、大陂、泉星、水口、排一、集中、三塘、楓水、油屋、蒲興、土橋、關帝、敖山、老屋坪、明星、農科、上堂、芭蕉、利群、長布、上溪沖、石壕、高塘、下沖、新田坪32個村委會。

大市鄉概況

大市鄉是一個鄰近城郊的大鄉,地處耒河下游東岸,東與導子鄉龍塘鎮接壤.南臨竹市鎮,向西隔耒水與蔡子池辦事處、遙田鎮相望.北抵新市鎮,鄉政府駐大陂,總人口5.7萬。境內氣候適宜,自然條件優越,煤炭貯量較大,杉木資源豐富,盛產棉花,年均產量達1.7萬擔皮棉。水陸交通便利,董大、竹馬公路縱橫貫穿全境,其它細小支道縱橫密布,村村通公路;耒河自上而下途經10個村,流程25公里,下游建有遙田水電站;京珠高速公路貫穿6個村,途經15公里,在八石村設立了高速公路服務區。市場繁榮,沿董大公路一線有大市、敖山、芭蕉三個集貿市場,全鄉每月逢集達28場次。

現代發展

新世紀開局之年,新黨政班子以學習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活動為契機,認真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實現了各項工作開門紅。抓好了村組道路維修民心工程,確保人民生產、生活方便;以整頓村、組財務為突破口,實行村、組財務、政務兩公 開,取消村組招待費開支,逐步實現各項工作村為主;計畫生育力爭兩年之內創衡陽市“計畫生育模範鄉”;社會治安保證“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確保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大市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精誠團結、同心協力,努力開創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加大了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投資70萬元新建了大市鄉中小門樓,投資200萬元新建了老糧中學綜合大樓,全年大市鄉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86%,殘少兒入學率為86.36%,國小畢業率為100%,國中畢業率為99.32%,初中學生輟學率僅為0.79%,教育工作名列全縣先進行業。大市鄉對13760名育齡婦女進行了4次普遍性孕前檢查,大市鄉累計出生785人,其中計外出生17人,落實5項手術713例,優生遺傳檢測502例,申辦保險41080萬元,基本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實現了全年手術安全無事故,大市鄉計生率達98.5%。2003年,六中籌資165萬元,新建了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樓,投資15萬元新建了400平方米的學生廁所,投資55萬元完成了校園整體綠化、路面硬化、日供水量300噸的大型水井,學校功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大市鄉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大市鄉積極招商引資,其中衡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耒陽新五豐畜牧生態園就落戶該鄉,給該鄉甚至耒陽市的經濟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步入新五豐耒陽畜牧生態園,其分塊式規劃、嚴格的消毒通道、公園式園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體現了生態和諧、環境友好的規劃理念。新五豐耒陽畜牧生態園這個項目從06年正式進入施工階段以來,確實受到了縣市鄉政府,特別是耒陽市大市鄉政府的支持,從最先的征地、拆遷、遷墳,應該說他們克服了大量的困難。作為招商引資的門戶項目、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當地幹部信心滿懷的說,新五豐的養豬模式可以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大市鄉油菜花開兆豐年大市鄉油菜花開兆豐年
業產業化方面,大市一直是農業大鄉,由原來的農業弱鄉變成強鄉,主要做了這幾方面的工作。產業結構調整,改革開放以來相繼引進了‘隆平高科’,進行雜交制種,糧食種植保有面積達到1萬5千畝,採用雜交制種種糧的產值與常規稻種植每畝增收500元。與溫氏(集團)進行養殖業合作,發動農戶與溫氏合作共建雞舍200多幢,鄉政府對建雞舍給予每戶補貼3000元,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初步估算,(每幢雞舍每年出4輪雞)每隻雞產生1.5~2.5元的收益,一幢雞舍按6000隻雞計算,1輪就達到1.2萬收益,利潤可達5000元,(因此)增加了民眾的收入。全鄉地下資源十分豐富,鐵礦隨處可采;其它礦藏如玄武岩、矽石、矽酸岩、花崗岩、石棉礦、硫酸礦等肅離層也較薄,投資少、效益大。除礦產資源豐富外,該鄉地域寬闊,有果園面積2萬多畝,年產各種水果6500噸。公路、鐵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大市鄉熱烈歡迎海內外各界客商參與當地資源開發,並已制定了一系列專門政策,從投資硬體、軟體兩方面給予特殊優惠。1.大市鄉通用機械廠獨立研製開發環保型汽車消聲器產品,現已投產。2.經過幾年扶持、建設,面積2000畝,15萬株的葡萄基地已開始結果。3.大市鄉黨委把發展經濟作物,建設果樹基地作為致富途徑,種植蘋果、山杏1萬畝 ,草莓600畝、經濟林萬畝,全鄉人均收入從89年的330元提高到92年的868元。4.大市鄉重視教育投資,圖為投資建成的國小校園。

特色農業

大市鄉占地200畝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大市鄉成功地引進並擴大了2000畝豫薯基地,培育了3000畝的盛湘米業優質稻基地和雙孢蘑菇生產基地。充分發揮生態科技養殖協會的服務功能,扶植了一大批種養基地,黑山羊基地養殖大戶達10多戶,養殖規模達2000頭,肉牛基地養殖大戶達10多戶,規模達200頭。瘦肉型豬養殖大戶種豬養殖場存欄種豬113頭,年出欄瘦肉型豬近1000多頭;2003年大市鄉出欄生豬7萬頭,其中瘦肉型豬近5000頭,尚存欄瘦肉型豬2000頭;鄉域內4家肉食加工凍庫,全年產值達1.2億元,產品加工後運銷廣東、上海等地。

農業

大市鄉作為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特別是城區的蔡子池由於建房等,蔬菜種植慢慢萎縮了,於是大市鄉的蔬菜有了大需求。大市擁有的蔬菜基地(面積)上千畝,像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鼎盛時可達到150畝,現在保有量大概七八十畝,每年為城區提供的蔬菜上萬噸。改革開放前,大市鄉的蔬菜多半是自種自食,到了80、90年代,蔬菜被允許送到城裡售賣,到後來為了適應城裡人的需要,反季節蔬菜便大面積的種植,種菜種出的‘萬元戶’在大市鄉數來一大撮。農業產業化、大棚蔬菜種植銷售、農產品運輸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公路建設方面,從改革開放前沒有1公里水泥路,到現在通鄉公路達4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達40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村村通。作為農業大鄉,農田水利設施特別是防洪設施尤為重要鄉政府每年安排50萬元用於山塘水庫建設及灌區支渠的加固,為大市的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的30年,大市的這塊熱土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作為蔬菜基地,還是作為農業產業化合作鄉鎮,從只有農業的初級種養殖,到高科制種、合作養豬養雞,時間只過了30年,時間卻大大的改變了大市人的心態感與富裕感。用數字來說話,全鄉稅收收入,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萬,到現在上繳國地兩稅1000萬;農民純收入,由原來的人均不足500元,到現在農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
大市鄉

養殖業

農業經濟提質增效。制定了養殖業15年發展規劃,實施養殖業強鄉戰略。全年實現養殖業總產值1.3億元,成為養殖業產值過億元鄉鄉之一。大市鄉形成了中仔豬、溫氏雞、瘦肉型豬三大養殖群。年出欄中仔豬40萬頭,遠銷四省47個縣市,獲“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稱號。出籠溫氏肉雞300多萬羽,成為溫氏公司主要的養殖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