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使命

大學的使命

《大學的使命》(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由西班牙的奧爾特加.加塞特(1883~1955)在1930年撰寫而成,整本書主要包括六個章節內容,圍繞“大學的改革”這一主題來論述。奧爾特加·加塞特是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被稱為現代西班牙精神之父。本書是作者應馬德里大學生聯合會邀請所作的關於高等教育改革問題的講演基礎上改編而成的。該書緊扣西班牙乃至歐洲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展開,以其犀利的筆鋒,剖析了歐洲大學的弊端,進而提出和論證了自己獨特的改革思路。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學的使命
  • 作者:奧爾特加·加塞特
  • 原版名稱: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 譯者:徐小洲 、陳軍
  • ISBN:753383996X
  • 類別:高等教育
  • 頁數:101
  • 定價:7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1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平裝:101頁
  • 正文語種:中文
  • 條形碼:978753383996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概況
《大學的使命》是作者應馬德里大學生聯合會邀請所作的關於高等教育改革問題的講演基礎上改編而成的。該書緊扣西班牙乃至歐洲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展開,以其犀利的筆鋒,剖析了歐洲大學的弊端,進而提出和論證了自己獨特的改革思路。
二、溫柔的改革精神
1.“溫柔”的解讀
按照常理說,改革應該是一個暴力的,血腥的,以新換舊的過程,但在這裡,作者用溫柔來修辭大學的改革,我想這個詞應該含有了更多的含義。
首先:大學是一個學術場所,相對於政治改革手段而言,確實是要溫柔很多;
其次:大學的改革對象不是政治奪權,而是涉及到大學的使命、職能、學術、專業、科技等方面的改革,需要的是一種逐步過渡或者是跳躍性發展這樣的改革過程;
最後:改革的主體也相對比較文明,基本上是大學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等人群,相對於政治改革而言,文明性程度還是要高,改革過程也會相對溫柔一點了。
這僅僅是我個人關於“溫柔”一詞的理解,歡迎大家補充說明。
2.關於改革
本章一開頭,作者就以其在馬德里大學公開演講中的兩種狀態來進行論述,一個是激情;另一個是缺乏自信。在談到“自信”這個話題時,認為在當前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現代人由於技術進步和組織機構等因素導致他們對於生活中太多的事情產生過多的自信。正是這樣的自信,才使得當時的國人不願意改革,任何敢說“改革”二字的人,甚至有人說改革是恰當的人,都會被人看做是瘋子或者是亡命之徒,仿佛改革在當時就是麻風病,即使是思想最溫和的人一提到改革也會遭到排斥和摒棄。這說明,在當時的西班牙,對任何改革,不管是政治上的改革還是大學的改革,都採用了一種普遍保守固執的反對態度,這種態度在當時占據了主導性地位。
雖然如此,還是有一部分關心西班牙大學的改革,即使在譏笑和辱罵聲度過,也在無休止的繼續著改革的主張,最後在整個國民生活中,對改革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相信政府和大學都需要改革。
既然要改革,就需要有人來實施,因為政府和大學的改革不會自動變成現實,需要有人做出自我犧牲才能使改革變成現實,但在當時的西班牙有這樣可以改革的人嗎?加塞特對此表示了懷疑。因為當時的西班牙正遭受到一種“懶散草率”的風氣,這種風氣給人帶來舒適安樂的感覺,易於傳播並充斥著整個國民生活,愈演愈烈,變得愈發習以為常。
他認為,改革的主體是人,不是一個人,而是由許多人共同來創造的。為了改變當時懶散草率的社會風氣,這些改革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也就是文中所說的“良好的競技狀態”。良好的精神狀態意味著從來不會沉溺於種種無意義的消遣,空耗精力。
三、基本問題
1.改革的實質
這一章談到了改革的實質性問題,認為:如果改革也只是局限於糾正我們大學中那些懶散草率的弊病,那么改革同樣也會不可避免的變得非常草率。大學改革的實質應該是為了能夠系統完整的體現其目標,而不僅僅是對大學目標做一些基本的調整和裝飾,除非大學自身已經開始明確無誤地、堅決果斷地、名副其實地重新認識其使命。加塞特認為:在過去的15年裡,西班牙的改革基本上是在了解、觀摩別國改革的情況,在仿效別國的同時,自己卻缺乏改革的創造性努力,從而也就不能從中認識到借鑑別國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也無法認識到其中的局限與缺陷。可見,加塞特是不贊成在大學改革中去盲目效仿他國做法的,一味仿效會沒有創造性,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符合大學的使命。
2.大學的使命
大學作為一種機構,目的是讓幾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學是為了把普通學生教育成為有文化修養、具備優秀專業技能的人。應該包括“文化的傳授”、“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和新科學家的培養”三個職能。大學要實現這些使命,就必須明確“文化與科學”、“專業與科學”、“大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會講到。
在基本問題這一章節中,加塞特批判了西班牙當時“唯科學主義思想”,認為大學需要利用人類智慧所發明的最經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養成從事具體工作的優秀專業人員,而不是從事純科學的研究工作者。他認為:社會上需要大量的專業工作者和數量有限的科學家,如果我們真的需要許多科學家,那將會是一場災難,當然,如果符合人人需要的專業教育與只為少數人服務的科學研究活動融合在一起,則是令人感到吃驚的,說明加塞特是贊成大學的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這兩個職能的。只不過在這兩個大學職能之外,他還增加了一個“文化修養”職能,它是大學的基本功能,也必須是凌駕於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世界各國大學在課程體系中增設了大量人文社科藝術類課程的原因,通過“基本文化修養”的教育,向學生們傳授一些裝飾性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或理智。
四、教育的經濟原理
在這一章節中提到,人類之所以從事和熱衷於教育,是基於這樣的一個原因:人類為了能夠滿懷信心,自由自在和卓有成效地生活必須知道很多事情,但兒童和青年的學習能力都非常有限,因此,缺乏學習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原理,由於學習者不會學習,就必須要通過教育來獲取知識。加塞特認為:如今文化和技術財富之豐富大大超過以前,以至於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性的威脅,因為任何一代人都覺得要吸收如此繁多的文化和技術財富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當務之急是把我們的教育學、教育方法和機構建立在一條簡明的原理的基礎之上:“兒童或青年學生無法學習和掌握所有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掌握的知識”,這就是教育的經濟原理。
該原理的實質是加塞特對於大學課程改革的主張,即對大學所提供的教學內容和題材進行充分利用。不僅如此,還有更深遠的一層意義就是: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大學的建設都必須以學生為基礎,而不是以教師或知識為基礎,大學必須是按照學生比例體現規模大小的一個機構。學生具有兩方面的特點:首先,他是學習能力有一定限度的人;其次,他為了生存必須掌握知識。因此,大學課程與教學“必須以普通學生為起點,把迫切需要學生掌握,並且一個正常的普通學生能夠掌握的教學內容作為一所大學的核心,把它看做大學的中心內容和基本組成部分,而不是那些教師認為應該教授的知識。”在這裡我就會有一個疑問:第一:“當學生所能接受和掌握的知識不符合大學教育目標時,我們是要去改革大學的培養目標呢?還是去傳授那些教師認為應該教授的知識”?第二,由於每個學生所能接受和掌握的知識水平不等,那么這時候教師又該如何才能把握好“哪些知識是不同學生需要的以及能夠掌握的知識呢”?
總之,這一章節教育的經濟原理重點論述了教育與經濟之間的辯證關係,這個原理對於當前我國高校的盲目擴招以及大學的盲目建設具有較大的警示意義。
五、大學的基本功能:大學、專業和科學
1.通過前面幾個章節的論述,可以總結出兩個結論:
(1)大學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和主要組成部分,普通人應該接受高等教育;
(2)要把普通人培養呈有文化修養的人,使他們達到時代標準所要求的高度。因此,加塞特認為,大學的基本功能是教授重要的文化學科。例如:物理學、生物學、歷史學、社會學和哲學等。
(3)必須把普通人培養成優秀的專業人員。除了文化訓練之外,大學能夠通過利用人類智慧所發明的最經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步驟和辦法將普通人培養成優秀的醫生、法官、數學教師或歷史教師等。
(4)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說明為什麼普通人必須或應該成為科學家。當然,這個觀點在之後的研究中也被大部分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在這一章節中,主要對科學、文化和需要高深學識的職業或專業進行了辨析。
2.專業和科學
在本書中,加塞特認為:科學是指調查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及其解決的辦法等。科學是為了得出問題的解決辦法,是為了解決和發現真理,主要是創造,是人類最崇高、最偉大的追求和成就之一;而專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套用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要引導學生傳播、吸收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
在論述科學研究這一內容時,加塞特認為:科學研究把普通人排斥在外,它所涉及到的是一種非常少見、與人類一般常規活動相距遙遠的行為,科學家就像是現代修道士。妄稱普通學生可稱為科學家,這是一種荒謬的託詞和虛榮的表現。因為科學只是人類最崇高活動之一,並不是唯一,生活中還有許多同樣崇高的追求,如果犧牲這些追求而培養成為科學家,把一切奉獻給科學也是不合理的,況且,崇高也只屬於科學,不屬於科學家。因此,沒有必要把普通學生培養成為科學家,需要把專業教學與科學研究區分開來,只保留絕對需要的那部分科學用來指導專業本身。由此可見,加塞特本人是非常不滿西班牙當時出現的“唯科學主義”思潮的,認為這種思想已經困惱了大學的發展,並逐漸產生一種嚴重的不利影響。
加塞特這種將普通學生拒之於科學研究大門之外的觀點,在當時或者當今都是缺乏說服力的,遭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因為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大學教育並不是說一定要讓普通學生成為科學家,而是使其在大學期間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培養基本的科研探究精神,引導普通學生進入科學之門。並不能片面的認為,在大學裡對普通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知識的傳授就一定要使其成為科學家。就正如當前我國提倡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樣,對普通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並不說明一定要使其成為科學家,而是要對他們的創新性能力進行適當的挖掘、提升,並不是說學習了科研方法就一定要成為科學家。
六、文化和科學
文化不是科學但來源於科學
文化是每個時代固有的生命體系,是時代賴以生存的思想體系。在我們這個時代,文化的內容大多來源於科學,文化藉助科學解釋了我們生命存在的現象。但文化並不是科學,文化的內容雖然是在科學的領域中形成的,但它並不屬於科學事實,而是一種生命信念,一種附有我們時代特徵的信念。文化藉助科學的一些必要因素解釋了人類生命存在的現象。
科學並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某種事物,科學的內部運作與生命無關,而文化的內部運作卻與生命息息相關。科學的發展是無限制、無窮盡的,越來越專門化,多樣化。而文化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時每刻都必須使一個完整、統一和連貫的體系。
與中世紀大學相比,我們現在大學幾乎遺棄了文化的教學和傳播活動,而只重視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因此,加塞特認為,大學的任務在於向人類傳授時代文化的全部內容。因為,沒有文化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生活,是遭到破壞、不真實的生活。大學應該把普通人培養成有文化修養的人,使他們處於時代標準所要求的高度。可見,大學教育普通學生成為有文化修養的人是一項重要的使命。
七、大學的“附加”功能
加塞特認為:把大學當做一種精神比當做一種有機體更為合適,因為大學首先是作為一種精神象徵而存在。
首先,大學具有科學的附加功能
加塞特認為:大學不同於科學,但又離不開科學。大學在能夠成為大學之前必須是科學性的,一個充滿激情、努力運用科學的環境使大學存在的先決條件。科學代表一所大學的尊嚴和地位,是高等教育賴以生長和吸取營養的土壤,它圍繞大學的中心部分安營紮寨。
加塞特這些思想的形成深受德國大學的影響,因為他曾經就讀於德國的大學,在教育思想上深受德國大學強調科研的影響,當時的西班牙並不強調科研,因此,在大學的附加功能這一章節裡面特意指出了科學這一附加功能。
其次,大學還有其他功能
大學不會只是一個為學生服務的機構,也不會因故意刪改而退縮。在生活最緊張激烈的階段,大學必須堅持自己作為一種重要的,高於新聞輿論的“精神力量”的權利,在狂熱之中保持平衡,面對輕浮無聊和恬不知恥的愚蠢行為保持嚴肅性,把握理智。
正是大學具有這樣的附加功能,才使得大學永葆蓬勃生機的源泉,同時也是大學保持嚴肅性、獨立性和平衡性的基礎,堅持公平與正義的立場,在提供社會民眾知識,開啟人類智慧的同時也作為一種精神支柱不斷深入人心,這樣大學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大學”。
八、具有爭議性的觀點
以上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在解讀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加塞特很多思想是受人推崇的,很多思想又是遭受質疑的。他認為:仿效別國是一種致命的錯誤,認為仿效就不能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其實是一種片面的理解了仿效的內涵。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會看得更遠,走的更好。
第二個備受爭議的觀點就是:普通學生與科學研究無緣。加塞特認為:普通學生不需要學習如何從事科學研究,這是一條總的原則。認為:妄稱普通學生可以成為科學家是一種荒謬的託詞和虛榮的表現。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認為,普通學生是可以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可以接觸科學,走進科學的。科學家的選擇也需要在這些普通學生中篩選出優秀的人來著重培養。普通大學生掌握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沒有錯,成不了科學家更沒有錯。
第三個遭受抨擊的觀點就是:西方中心主義和民族主義。他認為:歐洲人所代表的是決意要靠自己的智慧型生存的一類人,與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和其他時代相比,這種智力制度化的觀點是歐洲人的獨創,它體現了歐洲人根據自己的智慧型生活的一種獨特決心。他這種思想,以西方中心主義的觀點來看待西方以外的世界,以一種自大的唯我自尊的姿態和文化優越感來提出反問,並且還嘲笑其他民族,認為其他民族的生活僅僅只是依據別的才能或能力,而不是依靠自己民族的智慧型生存、依靠智慧型生存的只有歐洲人,說歐洲人的智慧型為“一種神奇的力量,是歐洲能夠認清自身局限的唯一力量”。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在現代強調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顯然是有缺陷的。

作者簡介

作者:(西)奧爾特加·加塞特 (Ortega Y.Gasset) 譯者:徐小洲 陳軍
大學的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