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地理教育

大學地理教育

本課程系統介紹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變換關係,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布規律,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劃分,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以及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途徑及方法等。通過大學地理教育,使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處理自然地理問題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地理教育
內容介紹
地理學被大學列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由專業教師進行講授,並培養專門從事地理工作的人員是在19世紀以後。
外國大學地理教育1827年前後德國 A.von洪堡曾在柏林皇家科學院作過關於地理學等方面的講演,講稿成為他舉世聞名著作《宇宙》的基礎。德國C.李特爾1820年在柏林大學開設第一個地理學講座。他們對德國以及西歐各國的大學地理教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874年普魯士政府決定在各大學設定地理教授席,1880年德國有10所大學先後設定了地理教授席。接著,英國和法國相繼任命了大學地理教授。19世紀末,Д.Н.阿努欽在莫斯科大學開設地理課。此後,隨著地理學科學體系的建立和學科分化,一些大學建立了地理系。英國於1899年在牛津大學建立地理系,美國於1903年在芝加哥大學建立地理系。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的大學地理係數量有很大增長。如1921年德國的大學地理系有23個,法國和英國的大學幾乎都設立了地理系。蘇聯在十月革命後,大學的地理系有很大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綜合大學設地理系的有18個,師範院校設地理系有61個。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所大學地理系中還分設專業來培養比較專門的地理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大學地理教育都有更快的發展,除地理系的設定迅速增加外,隨著對高級專門地理人才的需要,設立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校也有較大增長。地理系從文理均衡發展而轉向社會科學,在美國的大學地理教育中尤為突出。50年代末開始,城市、資源、環境保護、區域開發等問題成為大學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學生畢業後除擔任教育和科研任務外,開始大量從事與地理專業有關的規劃、開發和管理工作。遙感技術、數學方法和心理學方法在地理教育中得到廣泛套用,逐步增設了地理數量方法和行為地理等新課程。
亞非拉國家於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在少數大學設立地理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民族獨立和經濟迅速發展影響下,大學地理教育獲得較大發展。如1965年印度的大學已有22個獨立的地理系、科。有些國家還設立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中國大學地理教育中國近代大學地理教育起始於19世紀末。1897年上海南洋公學設立了地理課,最早從事大學地理教育的張相文在該校學習史地,畢業後曾在南洋公學、天津北洋高等女學堂和北京大學講授地理。為培養中學地理師資,北京高等師範學堂於1913年建立史地系。1921年南京東南大學建立地理系(旋改地學系),由中國近代地理學創始人竺可楨任系主任。以後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10多所大學先後建立了地理系(有稱地學系、地質地理系或史地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高等院校的調整,地理系分設於綜合大學和師範院校。綜合大學地理系以培養科研和套用人才為主,先後設立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地貌,地圖、陸地水文等專業。師範院校地理系以培養中等學校地理師資為主,一般不分專業。在課程設定方面,加強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理論訓練,重視地理知識體系的完整,強調教學與野外實習相結合,並組織師生結合教學參加各種科研和生產任務。70年代,全國有10多所綜合大學和30多所師範院校設有地理系。到70年代末,畢業生共有4萬多人,為中國地理學各專業的科研、生產和教育事業輸送了大量人才。經濟建設迅速發展,也推動了大學地理教育的發展,城市規劃、農業區劃、國土整治、環境保護等已成為地理研究的新領域;遙感技術和數量地理等課也在各校廣泛建立。一些大學地理系建立了專門研究機構,80年代中國大學地理教育已形成較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