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全集》一書篇章簡短,原文僅有二千多字,卻全面貫穿整個儒家道德體系的構建。且有對於修養道德的求證。《大學全集》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目標,重視“知、止、定、靜、安、慮、得”的修養過程,並對人的道德實踐予以關注。此本《大學全集》不僅能夠增進讀者的知識和道德修養,還能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是實現理想人格的必讀之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學全集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頁數:299頁
- 開本:16
- 作者:曾子 范勇毅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135818, 978780213581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大學全集》:一本闡述誠意正心修身的儒家道德的名篇,一本構建齊家治國平天下體系的重要典章。
《大學》原為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書籍-《禮記》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學家朱熹列為“四書”之一。《大學》戍書於春秋時期。朱熹認為首章”經”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大學》所述“大學之道”。是關於如何做人的大學問,其核心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其內容深入淺出地涉及到整個封建道德體系的構戍,因而此書既是道德入門之篇,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為了有助於讀者對《大學》的理解,我們懷著弘揚中國傳統道德的美好願望,精心編著了《大學全集》一書。本書吸取了其他《大學》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別從原文、譯文、注釋、歷代論引、典句札記、史例解讀、現代運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緻、有總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讀。本著古為今用的思想將《大學》一書以現代人的視角呈現給讀者。
《大學》原為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書籍-《禮記》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學家朱熹列為“四書”之一。《大學》戍書於春秋時期。朱熹認為首章”經”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大學》所述“大學之道”。是關於如何做人的大學問,其核心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其內容深入淺出地涉及到整個封建道德體系的構戍,因而此書既是道德入門之篇,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為了有助於讀者對《大學》的理解,我們懷著弘揚中國傳統道德的美好願望,精心編著了《大學全集》一書。本書吸取了其他《大學》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別從原文、譯文、注釋、歷代論引、典句札記、史例解讀、現代運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緻、有總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讀。本著古為今用的思想將《大學》一書以現代人的視角呈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曾子 註譯:范勇毅 編者:陳才俊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有山東平邑縣和山東嘉祥縣兩說,尚無定論)人,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15年,魯定公5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5年,魯悼公32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有山東平邑縣和山東嘉祥縣兩說,尚無定論)人,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15年,魯定公5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5年,魯悼公32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圖書目錄
經篇
第一章 經述
傳篇
第二章 明明道
第三章 新民
第四章 止於至善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誠意
第八章 正心修身
第九章 修身齊家
第十章 齊家治國
第十一章 治國平天下
附錄一
曾子小傳
曾子的著作與思想概述
曾子的政治思想觀
曾子的影響
曾子的典故
《大學》中的《三綱領》《八條目》
附錄二
曾子作品外一種-《孝經》原文
譯文對照
第一章 經述
傳篇
第二章 明明道
第三章 新民
第四章 止於至善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誠意
第八章 正心修身
第九章 修身齊家
第十章 齊家治國
第十一章 治國平天下
附錄一
曾子小傳
曾子的著作與思想概述
曾子的政治思想觀
曾子的影響
曾子的典故
《大學》中的《三綱領》《八條目》
附錄二
曾子作品外一種-《孝經》原文
譯文對照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長的歷史,積澱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無數古聖先賢、風流人物、仁人志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而且一路下來,薪火相傳,因時損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道德規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千百年來,中華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品格,書寫了輝煌燦爛的歷史。中華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文明並峙鼎立,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凡此,我們稱之曰“國學”,其目的在於與非中華文化相區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於由國學而產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其有異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文化!
概而言之,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經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觀其構成,足見國學之廣博與深厚。可以這么說,國學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曇花一現,但絕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家若想健康持續發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本國人民創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國學的滋養。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揚國學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國學之用,在於“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賣乾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決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國學作為涵蓋經、史、子、集的龐大知識思想體系,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台。潛心於國學的學習,人們就會發現其蘊含的無法窮盡的智慧,並從中領略到恆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在現今社會,崇尚國學,學習國學,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學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長開始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紮實的國學根基,以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欣喜之餘,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今的文化斷層現象充滿了擔憂。從“國學熱”這個辭彙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為一定時期國學教育的缺失,才會有國學熱潮的再現。我們注意到,現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象一再折射出一個信號:我們社會人群的國學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經典國學教育,重拾中華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國學經典”叢書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國學傳統文化而添磚加瓦並略盡綿薄之力。本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從事中國文化史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年,對國學文化及國學教育亦可謂體晤深刻。為了完成此叢書,我們從蒐集整理到評點註譯,歷時數載,花費了一定的心血。這套叢書集傳統文化於一體,涵蓋了讀者應知必知的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叢書儘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文化予以通俗化、現實化的演繹,並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核心,力圖使國學的現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鬆愉悅和饒有趣味。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
概而言之,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經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觀其構成,足見國學之廣博與深厚。可以這么說,國學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曇花一現,但絕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家若想健康持續發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本國人民創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國學的滋養。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揚國學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國學之用,在於“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賣乾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決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國學作為涵蓋經、史、子、集的龐大知識思想體系,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台。潛心於國學的學習,人們就會發現其蘊含的無法窮盡的智慧,並從中領略到恆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在現今社會,崇尚國學,學習國學,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學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長開始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紮實的國學根基,以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欣喜之餘,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今的文化斷層現象充滿了擔憂。從“國學熱”這個辭彙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為一定時期國學教育的缺失,才會有國學熱潮的再現。我們注意到,現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象一再折射出一個信號:我們社會人群的國學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經典國學教育,重拾中華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國學經典”叢書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國學傳統文化而添磚加瓦並略盡綿薄之力。本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從事中國文化史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年,對國學文化及國學教育亦可謂體晤深刻。為了完成此叢書,我們從蒐集整理到評點註譯,歷時數載,花費了一定的心血。這套叢書集傳統文化於一體,涵蓋了讀者應知必知的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叢書儘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文化予以通俗化、現實化的演繹,並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核心,力圖使國學的現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鬆愉悅和饒有趣味。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