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墳頭墓地,考古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墳頭墓地
- 所獲榮譽: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大墳頭墓地,考古項目。
大墳頭墓地,考古項目。入選名錄2022年1月,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150項名錄。1...
古時稱墓之封土成丘者為墳,平者為墓;對稱有別,合稱相通。後指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墳頭(堆土)。通稱“墳墓”,尊稱“祖墳”。《周禮·地官·大司徒》:“安萬民,一曰媺宮室,二曰族墳墓。”《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 。”《南史·虞寄傳》:“且兵革已後,人皆厭亂...
“釘子墳”和當年重慶著名的“釘子戶”一樣,像一座孤島。四周被挖空,豎立在住宅樓之間,側面還可見到挖土機作業的痕跡。墳地周圍已豎起鋼架,四處堆滿鋼材,建築工人在此搬運鋼材,照常施工。工地的一名工人在接受央視網記者的採訪時透露,他在2010年來到工地的時候,“釘子墳”就已經在了。這位工人稱,對工地來說有...
位於洛陽洛宜路與學子街交叉口西南,洛陽理工學院東北角圍牆內有一片墳地,據有關資料記載為明朝重臣劉閣老墳,迄今已有500餘年歷史。原墓占地10餘畝,坐北向南,偶數大理石制儀仗在神道旁排列,其三通大碑均高五米有餘,寬一米有三,立於贔屓之上,共有三座墳頭,其東墓為其祖父榮之墓、西墓為其父亮之墓、...
雲夢是秦人統一南方的戰略要衝,鄭家湖墓地與楚王城城址及其周圍的睡虎地、龍崗、江郭、大墳頭等墓地是一個有機整體,年代均集中在白起拔郢至漢初,這些墓主多是楚秦漢嬗遞——秦漢帝國大一統進程重要節點的親歷者、見證者,多學科研究也揭示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初形成的關鍵時期的人群遷徙與交融互動。這些材料...
李尚書墳為明朝時期墓葬。位於延慶縣東北部,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墓。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延慶縣東北部。墓地原占地103畝,有墳30餘個。祖墳並排2個大墳頭,均高3餘米,正穴為李衍,西面是其父李謠。原有墓道碑、石馬、石羊、石豬、石人、石獅、石門等。僅存石馬1對,碑座1個,墳地已平為農田。李衍(...
墓葬風水,墳墓有吉凶之分,墓地也有墓相,也是一門和平相處的藝術,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生氣的和諧。忌諱歌有《平原十不葬》,《山地十不葬》,《墓有十不向》,《墓穴有十忌》,《遷墓有十觀》,《八龍立向決》。風水,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
塗家墳坐落在邯鄲市涉縣合漳鄉白芟村北,是清朝順治皇帝為褒揚忠義之臣塗應泰及其夫人完氏而修建的一座大型陵寢。所以,這裡並不是什麼順治的妃子墓,也不是當地村民傳說的順治老丈人的墓,而是他的大臣墓地。簡介 塗家墳的官稱是“塗氏先瑩”,當地人叫它塗家墳,因為墓地中有高大的石頭牌坊,村民稱呼為“牌坊...
多為良家女子,有的因家庭貧困而賣身為妓,有的則是被騙到金溝,從而葬送了美好的一生。風塵女子們在金溝猶如活在人間之地獄,其歸宿更悲慘,只有少數幸運從良,漂流異鄉,多數都葬身在公共墓地,墳頭沒有名字,沒有生卒,最終成為孤魂野鬼。清政府官員李金鏞劃了一塊公共墓地,專門安葬這些遠離親人故土的風塵女子。...
在村里人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位於大河旁邊的蔣氏大墓。村裡的這條大河被稱為蕭濉運河,大墓就位於運河邊。此時已經找不到絲毫墓地的痕跡了,只是在楊樹林中,豎了一塊一米多高的嶄新墓碑。墓碑上刻著“逡遒侯大將軍蔣橫顯忠墓”,落款是“漢劉秀封立”。蔣介石托人修葺大墓 聞訊趕來的蔣氏族人蔣連嵩說起了...
秦漢以後,幾乎可以說是無墓不墳了。在整個封建社會,墳墓等級分明,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墳頭越 高。鄭玄提到“漢律曰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典章對比不同品官和庶人。人墓地的大小 公侯100 方步 一品90 方步 二品80 方步 三品70 方步 四品60 方步 五品50 方步...
(1) [tombs surrounded by a park]:本指帝王或諸侯的墓地,今通稱以陵墓為主的園林。也作“園陵”。(2) [cemetery]:公墓。分類 1. 皇陵園:皇陵園是中國傳統歷史產物,它主要是以權利而形成。2. 特色陵園:它是指因為某一事件的發生,而形成的安葬或紀念地方。比如董存瑞烈士陵園,對越反擊戰犧牲雲南...
整個墓地只有劉培的一座墓。墳頭高7米左右,塋地俱以青磚綿石砌成的花牆圈護。南面大門,用鐵棍焊成,寬敞闊大,人夫車馬通行無礙。圍牆周圍通植常青柏樹,蔭密遮天。周圍有香火地60畝,皆為良田。簡介 劉培墓坐落在倴城鎮西八戶村南一華里處的崗地上。劉培,字樹滋,清光緒丙戌科會元,殿試中進士。是晚清...
作為建築上的傑作,墳墓中豐富的雕刻裝飾——拱頂下的女像柱、圓花飾、傳統的牛頭裝飾物、花環、柱廊等,還有以跳動的筆觸繪製的反映宗教禮儀的圖案等,都令觀者讚嘆不已。這是一個有關色雷斯人藝術非凡的紀念物,也是近年來古代考古界最大的新 聞。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聳起的寬大墳頭下,有一個長方形的...
李子長墓在廣東佛山西樵山雲路村口。墓壁為石砌,墓堂以石灰沙鋪面,半月形,墓依山勢坐南向北,墓地面積40平方米,墓後有“李山后土之龍神”和“崇祀鄉賢”兩石碑刻,墳頭下賢墓碑,碑頂有番遇甘學掾書:“名儒風高”四字橫額。碑兩旁有隸書對聯,碑額真刻楷書:大明高土抱真子李子長先生之墓”,“大明”兩字...
大墳頭兩邊栽有白皮松,其餘多為松柏樹,成材的有二百餘株。白皮松後邊即是圓孤形的“跨欄”牆。西邊的西墳地三十五畝,有門樓、牆圈,裡邊有大墳頭一座,墳頭旁邊栽有白皮松,還有八九株柏樹。這裡當為敬謹親王尼堪長子蘭布墓地。他在尼思哈去世後襲爵貝勒,康熙帝念其父以親王陣亡,進封蘭布為郡王,七年進親王,...
這些壁畫墓地表原來都有高大的方錐形堆土,墓室一般低於地表,多為平頂多室,用淡青色岩石板構築,分大、小兩種類型,大型墓由前室、後室、迴廊、左右耳室和數目不等的棺室組成,平面呈亞字形或方形,長寬均在7-8米左右。小型墓由前後室和左右耳室組成,平面呈工字形或丁字形,長寬一般在4-5米左右,墓門設在...
陳廷玉墓,位於廣東省信宜市高坡鎮石硯村鳳村坡自然村,名為“觀音坐蓮”,坐東朝西(乙辛兼辰戌,水出坤方),墓地頗大,占地面積400平方米,青磚圈砌成,有墓裙,墳珠(墳頭),無墓碑。墳珠之下為二級祭台,祭台下方為連續兩級拜堂,最下方的拜堂面積150餘米,能容300餘人同時拜祭。陳廷玉墓,位於廣東省...
鐘玉喦墓位於蘿崗洞竹松村後的饅頭山西坡上。今饅頭山已墾闢成梯田狀,遍植荔枝樹。鐘墓位於山腰間,坐東朝西,道光八年 (1828年)重修,規模較大,石作工精。墓地介紹 鐘玉喦墓 (鐘氏祠堂群\鐘氏宗祠\鐘氏子孫冢)鐘墓為沙手墓 (俗稱壠環直手踢靴墓)的形制,分墳頭 (山圈)、山手 (直手)、前台和...
由護嶺、壟環、山手、掛旁、踢靴、墓堂、拜台、祭台等組成;灰沙夯築,外水泥沙灰批盪;整個墓地形如交椅,總面寬約15米,總進深約16米,分布面積約240平方米。墓面寬約5.56米,進深約7.76米,分布面積約43平方米。墓碑為大理石質,碑身呈長方形,上部呈半圓形,碑高0.97米,寬0.48米,墳頭頂部施帽形...
七十二疑冢,是指傳說中的曹操墳墓。傳說曹操怕死後被人發掘墳墓,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磁縣漳河一帶造了七十二個疑冢。關於曹操陵墓,在歷史上有很多傳說。特別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諸多考古學家都證實了曹操疑冢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並指出其確切數字也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
卡贊利克的色雷斯古墓發現於1944年,其歷史年代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即公元前4世紀左右。古墓位於色雷斯王修瑟斯三世時期的都城修瑟波利斯附近,是色雷斯王國大片墓地中的一部分。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卡贊利克的色雷斯古墓(Thracian Tomb of Kazanlak)入選時間:1979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v)地理位置:N42 37 ...
康海墓作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十二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分三期對其進行建設。2012年投資30萬元實施康海墓一期工程,硬化了墓區道路,修建了祭台、墓冢、青石圍欄等基礎設施,對墓地周邊環境進行了綠化美化,樹立狀元碑,對進一步弘揚康海精神、擴大對外影響、加快建設“武功文化旅遊名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
作為建築上的傑作,墳墓中豐富的雕刻裝飾--拱頂下的女像柱、圓花飾、傳統的牛頭裝飾物、花環、柱廊等,還有以跳動的筆觸繪製的反映宗教禮儀的圖案等都令觀者讚嘆不已。這是一個有關色雷斯人藝術非凡的紀念物,也是近年來古代考古界最大的新聞。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聳起的寬大墳頭下,有一個長方形的前庭,從...
大墳頭兩邊栽有白皮松,其餘多為松柏樹,成材的有二百餘株。白皮松後邊即是圓孤形的“跨欄”牆。除了老墳地四十畝之外,就是西邊的西墳地三十五畝,有門樓、牆圈,裡邊有大墳頭一座,墳頭旁邊栽有白皮松,還有八九株柏樹。這裡當為敬謹親王尼堪長子蘭布墓地。他在尼思哈去世後襲爵貝勒,康熙帝念其父以親王陣亡,進...
在楚王城遺址周圍,分布著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戰國墓地,西有大墳頭漢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漢墓地,西北有木匠墳秦漢墓地和周田東漢墓地,正北有陳趙、曙光古墓群,正東有趙許東漢墓地。這些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見證了楚王城歷史的悠久與輝煌。價值 楚王城是東周至秦漢延續使用的一座重要的古城址,該城曾是...
在楚王城遺址周圍,分布著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戰國墓地,西有大墳頭漢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漢墓地,西北有木匠墳秦漢墓地和周田東漢墓地,正北有陳趙、曙光古墓群,正東有趙許東漢墓地。這些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見證了楚王城歷史的悠久與輝煌。楚王城是東周至秦漢延續使用的一座重要的古城址,該城曾是楚國在...
崇陽陵是晉文帝司馬昭的陵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偃師區城關鎮前杜樓村以北的枕頭山,該墓地在杜村北1.5公里一座無名山丘的南坡,山丘後跨過一帶窪地即拔地而起的平頂山峰枕頭山,山丘前面地勢逐漸下降,與低平的伊洛平原銜接,視野極其開闊。崇陽陵概述 由枕頭山俯瞰墓地,恰似在簸箕中心橫身而臥的靈龜。墓地原為自北...
現存永昌陵陵台(墳頭)呈覆斗形,底邊東西寬60米,南北長62米,殘高21米。陵園的原有建築,現已無一留存。只有鵲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至於松柏、枳橘、花草之屬,早已蕩然。前不久,筆者到永昌陵踏看,看到在又平又闊的黃色耕土上,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獅、虎、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