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情況,自然災害,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建設,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體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當地方言,地方風俗,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塘”通“唐”,因唐代昌盛之地而得名大塘。
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
1962年劃分為大道、觀嘴、金橋3公社,屬大塘區管轄。
1968年合併為大塘公社。
1984年建大塘坪鄉。
1997年,轄大塘、勝利、上莊、伍郭、光華、光明、澄溪、長勝、紅旗、新富、新村、新培12個行政村。
1999年12月31日,撤銷觀咀鄉,劃歸大塘坪鄉(贛民字[1999]291號批覆)。
行政區劃
2015年末,大塘坪鄉下轄大塘村、勝利村、上莊村、伍郭村、光華村、光明村、澄溪村、長勝村、紅旗村、新富村、觀西村、新培村、雙塘村、羅家墮、塄上村、彭家村、廟前村、八角亭村等18個行政村和大塘、觀咀等2個社區。鄉政府駐大塘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塘坪鄉地處江西省南昌市
新建區東北部,東南與
象山鎮接壤,南與
金橋鄉毗鄰,西北與
永修縣三角鄉隔河相望,東北與
鐵河鄉相連;距省會
南昌45公里。面積57.5平方公里,位於東經115°87′至115°98′,北緯28°99′至29°04′之間。
地形地貌
大塘坪鄉常態地貌類型以
沖積平原、濱湖為主。地處鄱陽湖濱,贛江中下游。屬江南丘陵濱湖地區,地勢西部高,東北低。大塘坪鄉平均海拔50米。
氣候特徵
大塘坪鄉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全鄉年均降水量約0.92億立方米,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32.6%,地下水開發利用率5.0%,河川徑流開發利用率0.91%。
水文情況
大塘坪鄉地處濱湖平原,鄱陽湖西岔,多港汊圩堤。境內新培螞蟻河直通贛江。汪山玉帶河,有觀西豐收水庫、光輝東坡塘、紅旗水庫。
自然災害
大塘坪鄉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土石流、乾旱、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
人口民族
2015年,大塘坪鄉共5548戶(其中非農戶口320戶),總人口3.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93萬人),其中勞動力有16210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5年,大塘坪鄉耕地總面積3.78萬畝,其中水田4.6萬畝,旱地0.39萬畝;水域面積7000畝,山林面積1.1萬畝。
生物資源
經濟建設
綜述
2014年,大塘坪鄉累計完成地區生產總產值5.98億元,比2013年增長22.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43億元,比2013年增長4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7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247.2萬元,比2013年增長33.7%。實際利用內資6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220萬美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000元,比2013年淨增880元。
第一產業
2014年全鄉耕地總面積3.8萬畝,有蔬菜、優質米、優質棉花基地,有果茶、藥材、草皮、生豬、特種水產、 麻羊、禽類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有:優質米、優質棉花、花生、綠豆、茶葉、蓮耦、百合、麻羊、土雞、麻鴨、牛蛙、鮮魚、桃李、木材等。農業總產值3485萬元。2014年全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5萬畝,畝產384公斤,總產1萬噸,其中早稻0.57萬畝,一晚1.30萬畝,二晚1.5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0.8萬畝,產量529噸;油菜播種面積1.7萬畝,產量894噸;花生播種面積0.4萬畝,產量720噸;芝麻播種面積0.06萬畝,產量21噸;蔬菜播種面積0.98萬畝,產量0.98萬噸。2014年全鄉零星荒山造林200畝,義務植樹4萬株,道路綠化補植2公里。2014年全鄉新發展果園400畝,種植改造低質果園400畝。2014年全鄉肉類總產量2914.11噸,生豬發展數5.72萬頭,出欄3.09萬頭,家禽發展數57.58萬羽,出籠27.96萬羽。2014年全鄉水產品起水量2541噸,其中特種水產產量317噸。
第二產業
大塘坪鄉工業以建築建材、金屬製品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2014年全鄉工業總產值1.8億元。2014年,大塘坪鄉鄉辦企業10個,村辦企業21個,個體企業792個。主要產品有:家俱、粘土紅磚、大唐清明酒、
東坡肉、板鴨、食用油、掛麵等。
第三產業
大塘坪鄉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3億元,較2012年增長25%。截至2013年,有兩個金融機構,郵政儲蓄銀行和江西農商銀行,各類存款2億元。2013年末,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2014年,汪山土庫獲批國家3A級景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大塘坪鄉轄區內主要有
大塘中學、沙溪學校、長勝國小、觀咀初級中學、觀咀中心國小、大塘中心國小、大塘新培國小、大塘紅旗國小等學校。2015年,大塘中學有教師68人,學生1000餘人。九年教育覆蓋率達100%。2014年教育支出1004700元,占總支出的3.93%。
醫療衛生
2015年,大塘坪鄉有公立醫院1所,為中心衛生院,開展醫療防疫、衛生保健等相關醫療業務。2014年,大塘坪鄉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1094084元,占財政總支出的4.28%。農民住院報銷補償950多萬元,門診統籌補償123餘萬元,新農合基金使用率達103%。
文體事業
2014年,大塘坪鄉有一支大塘腰鼓隊,組建了14支民眾舞蹈隊,鄉政府設立了文化站,各行政村均設立了農家書屋。2016年3月,在大塘坪鄉汪山土庫舉行了第三屆環鄱陽湖騎游大會。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塘坪鄉共發放低保金360萬元、優撫金49萬元、五保金24萬元、優待金23萬元、孤兒撫養費20萬元、困難民眾生活補助22萬元、大病救助12萬元、農村困難戶建房補助9.2萬元。農村“兩老”人員和4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全部享受政府補貼。農民參合率達98%以上。2011年,農民住院報銷補償480多萬元,門診統籌補償47萬元,基金使用率達103%,在省、市、縣23家定點醫療機構設定了直報視窗。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8%以上,全鄉有49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領取了養老保險金。
基礎設施
2013年,大塘坪鄉對長勝竹林、聯合新街村莊環境進行了整治,新建了光明村和聯合村文化活動中心,實施了聯合小農水項目,啟動了觀西豐收、光輝東坡塘2座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完成了汪山土庫二期建設工程,啟動了三期修復工程七幢進和四十八間建設。2015年,完成汪山土庫三房、四房、八房和四箴家塾等主體工程修復。
交通
大塘坪鄉的交通較為便捷,
京九鐵路、
105國道、昌鐵公路穿境而過,距離南昌昌北機場20公里,螞蟻河直通贛江西汊,全鄉各自然村均通公路。從南昌可以開車或坐137路公車抵達。
歷史文化
當地方言
當地方言屬於贛語,古稱“傒語”,又名江西話,是
中國漢語
七大方言之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內主要分布在
贛江的中下游、
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
地方風俗
大塘坪鄉保存了較為完整的民俗風情,有上基譜、走譜餅、破摹等特殊風俗;春節、元宵、清明、中秋、冬至等節日風俗;還有婚姻風俗、喪葬風俗和各種風俗禁忌。以及花樣繁多的各種彩語,如男婚彩語、女嫁彩語、結婚花燭酒席,母舅開鑒彩語、喪葬彩語、玩龍燈彩語、做屋上樑彩語等。
名優特產
大塘清明酒: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大塘坪鄉的特產。大塘清明酒因在清明節期間釀造而得名。採用糯米釀造而成。
新培圩棉花:大塘坪鄉產的棉花飽滿,色澤自然潔白,彈性好,是良好的棉紡材料。
東坡肉:雖然原產地不是大塘坪鄉,但該鄉確是家家愛做東坡肉,愛吃東坡肉。油而不膩,入口即化。
風景名勝
海昏侯墓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中國國內獨一無二。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具有漢代高等級墓葬所包含的許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漢列侯的墓園制度,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很大。
汪山土庫
汪山土庫地處新建區
大塘坪鄉汪山崗,距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興建起來的官僚豪門
府第。土庫以
贛派建築與清朝宮庭建築相結合,建築規模浩大、氣勢偉絕,在江南乃至全國實屬罕見,在民間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稱。
汪山土庫始建於清道光初年,歷時半個世紀,於清同治年間建成。整座建築東西長337米,南北深180米,占地108畝,共建有25棟抬梁穿斗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這些房子的外牆連成一體,具有防禦性建築特點。青磚黛瓦、封火山牆,天井四水歸堂,牆頭黛瓦壘迭,外牆無粉刷,牆頭下粉門色線角,其中稻花香館,望廬樓等則按蘇州園林風格建造。
大唐極樂寺
大唐極樂寺位於大塘坪鄉政府以東光華村。為1985年5月縣博物館組織的文物調查中發現的唐-清代建築。該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後由宋進士蔡詵;明黃罔令、蔡文清、僧慧濱、清蔡仲歧等人主持修葺。保持了唐代風貌。該寺為抬穿斗綜合結構的木架磚房,前後兩進,中設天井,天井兩側設廂房。主要建築為後廳堂,抬梁結構使廳堂形成寬達九米的寬敞開間,兩側採用穿斗固定拼架,柱樑多為直徑40公分的粗大杉木,與本地建築風格不同的是不加風炎山牆圍護,側牆直接承重。整個建築寬十米,縱深十六點五米。柱加石桑,整個木架維護完好。
象山森林公園
象山森林公園位於南昌西北郊約30公里處,瀕臨
鄱陽湖,公園總面積達2.5萬畝,森林面積1.8萬畝。盛夏最高溫度比南昌市低5-8攝氏度。有
候鳥15個種類,共30—40萬羽落戶林中。
紫金城遺址
紫金城遺址位於大塘坪鄉接壤的鐵河鄉陶家村。為鐵河赤城古城遺址東的一個內城。以紫金城為代表的海昏侯國都和以海昏侯墓為代表的墓葬區,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是研究西漢侯國歷史最獨特的大遺址。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