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瓦別名花葉細辛、矮細辛、鋪地細辛、土細辛、白三百棒。為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塊瓦
- 拉丁學名:AsarumgeophilumHemsl
- 別稱:花葉細辛、矮細辛、鋪地細辛、土細辛、白三百棒
- 界:植物界
- 屬:細辛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狀,化學成份,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根莖橫走。葉柄長3-15cm,密被黃棕色柔毛;芽胞葉卵形或長卵形,密生柔毛;葉圓心形、卵狀心形或寬卵形,長5-10cm,寬5.5-12.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散生短毛或無毛,下面初被密生黃棕色柔毛。花紫色;花梗長5-15mm,有毛;花被與子房合生部分球狀或卵狀,花被管短,中部以上與花柱等高處有窄的凸環,花被裂片卵圓形,淺綠色,表面密生紫色點狀毛叢,邊緣金黃色(乾後紫色),兩面有毛;雄蕊花絲比花葯稍短,藥隔伸出,錐尖或舌狀;子房下位,被毛,花柱短於雄蕊,先端6裂,柱頭頂生,向外下延成線形。蒴果卵狀,直徑約12mm。花期4-6月。
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柔毛;根狀莖橫走,直徑1-3毫米,根細長。葉圓心形、卵狀心形或寬卵形,長5-10厘米,寬5.5-1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1-3厘米,寬2-6厘米,葉面散生短毛或無毛,葉背初被密生黃棕色柔毛;後漸脫落;葉柄長3-15厘米,密被黃棕色柔毛;芽苞葉卵形或長卵形,長約8毫米,寬4毫米,密生柔毛。花紫色;花梗長5-15毫米,常向下彎垂,有毛;花被與子房合生部分球狀或卵狀,花被管短,長約5毫米,直徑6-10毫米,中部以上與花柱等高處有窄的凸環,花被裂片卵圓形,淺綠色,表面密生紫色點狀毛叢,邊緣金黃色(乾後紫色),長約8毫米,寬10-12毫米,兩面有毛;雄蕊花絲比花葯稍短,藥隔伸出,錐尖或舌狀;子房下位,具6棱,被毛,花柱合生,短於雄蕊,頂端6裂,柱頭頂生,向外下延成線形。果卵狀,棕黃色,直徑約12毫米,具宿存花被。花期4-6月。
分布範圍
產於廣東、廣西、貴州南部。生於海拔250-700米密林下或山谷濕地。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北江。
主要價值
【藥名】大塊瓦
【別名】花葉細辛、矮細辛、鋪地細辛、土細辛、白三百棒。
【漢語拼音】da kuai w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arumgeophilumHemsl.
【科屬分類】馬兜鈴科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山谷濕地。
【採收和儲藏】4-5月挖取帶根全草,除去泥土,置通風處,陰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出處】《中華本草》
本種的根狀莖和根或全草在貴州部分地區作土細辛用,而在廣西多作獸藥。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較短,直徑1-3mm,節間長0.3-1.3cm;皺紋細密。根細長,黃色。葉展平後圓心形、卵狀心形或寬卵形,長5-10cm,寬5.5-12.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有的有毛,下面密生黃棕色柔毛;葉柄長3-15cm,密布黃棕色毛茸。
化學成份
地花細辛全草(乾品)含揮髮油約0.1%,揮髮油中的成分有: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檸檬烯(limonene),1,8-桉葉素(1,8-cineole),對-聚傘花素(p-cymene),芳樟醇(linalool),龍腦(borne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樟腦(camphor),α-松油醇(α-terpineol),萘(naph-thalene),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王古)(王巴)烯(copaen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黃樟醚(safrole),β-欖香烯(β-elemene),α-古芸烯(α-gudunen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古芸烯(β-gurjunene),正十五烷(n-pentadecane),葎草烯(humul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正十六烷(n-hexadecane),γ-欖香烯(γ-elemene),細辛醚(asaricin),欖香脂素(elemicin),2,4,5-三甲氧基丙烯基苯(2,4,5-trimethoxypropenylbenze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