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埔槭
- 拉丁學名:Acer taipuense Fa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槭樹科
- 屬:槭屬
- 種:大埔槭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東部
植物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植物形態
樹皮平滑,深褐色。小枝無毛,當年生嫩枝紫綠色或淡綠色,多年生老枝紫褐色或深褐色。皮孔稀少,近於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
葉革質,無毛,基部近於心臟形或圓形,長8-9厘米,寬8-10厘米,常3裂,中央裂片披針形,先端尾狀銳尖,稀卵形或窄三角形,先端短急銳尖並有短尖尾,長5-6厘米,寬2.5-3厘米,側裂片窄三角形,先端銳尖有時稍彎曲,長3-4厘米,寬2厘米,邊緣淺波狀,上面暗綠色,乾後淺橄欖色,下面淡綠色,主脈3條,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8-9對,常向內彎曲,在兩面均僅微顯著,小葉脈微顯著或不顯著;葉柄淡紫綠色,長5-6厘米。花的特性未詳。
果序圓錐狀,連同長4厘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13厘米,無毛,果梗細瘦,長1.3-1.5厘米。翅果淡綠色,乾後淡黃色,小堅果長圓形或長卵圓形,長7毫米,寬5毫米,脈紋顯著,翅鐮刀形,寬7毫米,基部狹窄,連同小堅果長3.5厘米,張開近於水平。花期不明。
生長環境
物種生長於低海拔山坡疏林中。
分布範圍
物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廣東東部。
物種區別
本種與三峽槭A. wilsonii Rehd.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系革質,裂片披針形,邊緣淺波狀,翅果較大,長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