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槭

三峽槭

三峽槭,是槭樹科、槭屬落葉喬木類。國內分布於湖北西部,四川東部,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廣東北部和廣西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峽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槭樹科
  • 槭屬
  • :三峽槭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變種,

形態特徵

是否栽培:野生
觀賞分類:蔭木類
生長習性:中性
落葉喬木,高10-15米。樹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綠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老枝紫褐色或紫綠色。冬芽小,淡黃褐色;鱗片6枚,外側微被柔毛。
葉薄紙質,基部圓形稀截形或近於心臟形,外貌卵形,長8-10厘米,寬9-10厘米,常3裂,稀基部再有2 裂片,致成5裂;裂片卵狀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銳尖,有長1-1.5 厘米的尖尾,除靠近先端偶具稀少而緊貼的細鋸齒外其餘部分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葉柄長3-7厘米,細瘦,無毛。
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生成無毛的圓錐花序,長5-6厘米;總花梗長2-3厘米;萼片5,黃綠色,無毛,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長約1-1.5毫米;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尖或有不整齊齒牙狀鋸齒,與萼片等長或略長;雄蕊8,長4毫米,花絲無毛,花葯黃褐色;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有長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柱近於無毛,長2毫米,柱頭平展;花梗長6-10毫米,細瘦,無毛。
翅果黃褐色,常成下垂的圓錐果序;小堅果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特別凸起,網脈顯著,長5-6毫米,寬3-4毫米,翅基部狹窄,連同小堅果共長2.5-3 厘米,張開幾成水平。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產於湖北西部、四川東部、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廣東北部和廣西北部。在巫山峽和鄰近的瞿塘、西陵等三峽中極常見。生於海拔1400-20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巫山峽。
長江流域至華南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台北、柳州、桂平、箇舊)

主要價值

可以作為庭蔭樹、風景林。

變種

長尾三峽槭(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較之原種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系紙質,3裂,裂片狹窄披針形,長7-9厘米,邊緣有稀疏而緊貼的鋸齒,先端長尾狀銳尖,尖尾長2-3厘米,有時基部還有2個小的鈍尖裂片,致成5裂;翅果長2.5厘米,張開近於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產廣東西北部、廣西北部和雲南東南部。生於低海拔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連山。
鈍角三峽槭(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系紙質或近革質,常3裂、裂片披針形或長圓卵形近於全緣;翅果長2.5-3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產江西西北部。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修水九嶺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