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公交站點布局評價與層級最佳化

大城市公交站點布局評價與層級最佳化

《大城市公交站點布局評價與層級最佳化》是依託武漢大學,由黃正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城市公交站點布局評價與層級最佳化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黃正東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城市化處於快速推進期,公交系統處於動態完善中,如建設快速公交、調整常規公交、實施智慧型公交等。公交站點是一種與城市功能節點相匹配的交通節點,具有層次性;公交站點合理布局體現公交設施配置的經濟性,可提升公交線網最佳化效益。本項目基於GIS微觀空間層次數據環境,研究公交站點布局最佳化與評價中的關鍵基礎問題:(1)為獲得準確的微觀空間數據,研究蒙特卡羅隨機數據分解中土地利用的權重參數;(2)基於微觀空間數據建立多模式公交站點出行量預測的可達性模型,校核可達性模型參數;(3)建立基於空間覆蓋和出行成本的多模式公交站點布局綜合評價模型;(4)基於道路網路位置潛力模型和微觀數據的空間聚類分析,建立候選公交站點的權重指數度量模型;(5)依據以上條件建立空間覆蓋模型,實現公交站點空間布局的層級最佳化,並基於多模式線網配置及綜合評價模型進行驗證評價。研究成果可為多層次站點布局和多模式線網動態調整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我國城市化處於快速推進期,公交系統處於動態完善中,如建設快速骨幹軌道交通、調整常規公交、實施智慧型公交等。公交站點是一種與城市功能節點相匹配的交通節點,具有層次性。公交站點合理布局體現公交設施配置的經濟性,可提升公交線網最佳化效益。本項目基於GIS微觀空間層次數據環境,研究公交站點布局最佳化與評價中的關鍵基礎問題:(1)基於蒙特卡羅隨機數據分解方法對較大空間單元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進行分解,以獲得準確的微觀空間數據;(2)基於微觀空間數據建立多模式公交站點出行量預測的可達性模型,校核可達性模型參數;(3)建立基於空間覆蓋和出行成本的多模式公交站點布局綜合評價模型,包含多模式公交站點的總體綜合效率評價和公交站點的銜接效率評價;(4)基於道路網路位置潛力模型和微觀數據的空間聚類分析,建立候選公交站點的權重指數度量模型,包括候選站點在城市建成環境中的重要性度量模型和公交線網中站點的重要性度量模型;(5)依據以上條件建立空間覆蓋模型,實現公交站點空間布局的層級及分區最佳化。重要研究結果有三點。第一,在公交可達性距離衰減負羅切斯特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並建立了公交廊道沿線站點出行需求預測模型。用軌道沿線就業崗位數量作為吸引力指標對傳統站點的出行生成量進行校正,可以更合理地預測早高峰軌道交通出行量;第二,研究了多模式公交站點銜接的換乘效率評價方法,提出公交站點可換乘性概念,建立了基於灰色關聯度的可換乘性評價模型,可直觀地反映站點處公交銜接的質量;第三,以覆蓋集模型為基礎,提出並建立了多層次公交站點最佳化的理論模型。通過分層和分區最佳化,可以以較少的公交站點獲得與現狀相似的人口或就業覆蓋,從而可提升公共運輸整體運營效率。實現公共運輸站點層級最佳化的關鍵數據需要詳細的現狀及規劃數據,包括道路網路、多模式公共運輸線網、人口和就業的微觀空間分布、軌道與公汽站點步行換乘路徑。本研究建立了案例城市(武漢市)相應的資料庫。在大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逐步投入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常規公共運輸站點進行最佳化調整,以實現高效率的多模式整合。本研究成果可為多層次站點布局和多模式線網動態調整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