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Earth Art)又稱“地景藝術”、“土方工程”,是指藝術家以大自然作為創造媒體,把藝術與大自然有機的結合所創造出的一種富有藝術整體性情景的視覺化藝術形式。
大地藝術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有C.安德烈、R.史密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地藝術
- 外文名:Earth Art
- 又稱:“地景藝術,土方工程
- 性質:視覺化藝術形式
簡介,出現,思想,藝術家,藝術作品,
簡介
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於歐美的美術思潮,由最少派藝術的簡單、無細節形式發展而來。大地藝術家普遍厭倦現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標準化的工業文明,主張返回自然,對曾經熱戀過的最少派藝術表示強烈的不滿,以之為現代文明墮落的標誌,並認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築、美洲的古墓、禪宗石寺塔才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才具有人與自然親密無間的聯繫。大地藝術家們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壘築堤岸,或潑濺顏料遍染荒山,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藝術之稱。早期大地藝術多現場施工、現場完成,其作品無意給觀者欣賞。1968年,德萬畫廊將大地藝術的一些圖片及部分實物展覽,故後期的大地藝術家很少大規模挖掘工程,更多藉助攝影完成。
出現
大地藝術,是“由極少主義藝術的簡單,無細節形式發展而來的。大地藝術家主張返回自然,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壘築堤岸,活潑濺色遍染荒山。由於大地藝術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現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藝術之稱。”首次“在地作品藝術展”於1968年在美國紐約的杜旺畫廊舉行。由此宣告了一種新的現代藝術形態——大地藝術的出現。
思想
大地藝術可以說是中國莊子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具體實踐物。大地藝術家認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應該沒有森嚴的界線。在人類的生活時空中,應處處存在著藝術。
大地藝術可以看成是室內裝飾作品向戶外發展的結果,最早的樣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國的斯通亨治圓形石柱。大地藝術的作品都十分注重作品的“場所感”,即作品與環境有機結合,通過設計來加強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質、季節變化等特性,從而引導人們更為深入地感受自然。
藝術家
在大地藝術家中,由以定居美國的保加利亞人克里斯托(J·Christo)和美國羅伯特·史密森(R·Smithson)等最為著名。克里斯托於1971年~197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大河谷之間,搭起了長達381米、高80米~130米的桔紅色簾幕,蔚為壯觀,被稱為“山谷帷幕”。羅伯特·史密森也曾在美國的猶他州的大鹽湖上用砂石築起了直徑為160英尺、長1500英尺的“螺旋狀防波堤”,場面宏大,令人震驚。另外,還有藝術家鐘情地或把大地的某一處,用打洞機打足夠深的洞;或在某一草坪中挖掘若干個大沙坑;或在一塊空地上,製造一個具有海陸景觀的“公園”……等等、形式多樣。
藝術作品
1.《大理石園》與《土丘》
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一批藝術家和設計師從各個角度嘗試雕塑與環境設計的結合,產生了最初的一些大地藝術作品,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拜耶和克拉默的作品。拜耶(Herbert Bayer,1900--1987)為亞斯草原旅館設計了兩件作品,《大理石園》(Marble Garden)和《土丘》(Earth Mound)。前者是在廢棄的採石場上設立的可以穿越的雕塑群,在11×11m的平檯布置高低錯落幾何狀白色大理石板和石塊,組成有趣的空間關係,中間設計有一噴泉。後者為一土地作品,直徑12m的圓形土壩內為下沉草地,布置有一圓形小土丘,以及一塊粗糙的岩石。